1
列夫託爾斯泰在自己的小說中,曾經寫道:「我們是因為愛,未知和陌生人的幫助,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經典的指出了世界存在的本質。
每個人都需要依靠和他人建立聯繫而生存,我們幫助過別人,也曾得到他人的幫助,在這種彼此關聯之中,共同推進著人生。
但稍微遺憾的是你幫助了別人,卻不一定能夠得到善意的回饋,甚至有時候會被他人誤解或者是恩將仇報。
比如,幾年前的孫儷資助向海清事件。
18年前,孫儷拍攝《玉觀音》期間,偶然看了一檔叫《希望在山區》的節目,被節目中之中一個家庭貧困卻頑強學習的孩子給打動了,就讓自己的助理聯繫到了節目組,開始匿名資助這名學生。
這名學生名叫向海清。
2
孫儷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在母親的撫養之下長大,品嘗過生活的無限艱辛。
所以,孫儷非常努力,在拍戲的時候,是最用功的人。可能向海清在困境中的堅持,讓她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心底的善意和單純被瞬間激發,她決定和自己的媽媽一起來做資助這件事情。
一開始,向海清並不知道資助自己的是孫儷。每次匯款,都是孫儷的媽媽去辦理的,這樣一直堅持就到了向海清考大學的時候。
遺憾的是,當年向海清並沒有走入自己想要的學校。第一次高考就落榜了。當時,他非常的痛苦,就給孫儷的媽媽寫信。
孫儷認為,輟學走入社會並不現實,於是寫信鼓勵他復讀,再考一年實現夢想。同樣是由孫儷的母親郵寄了出去。
因為這樣的鼓勵和資助,第二年向海清如願考入上海水產大學。
水產大學在上海,孫儷也在上海,向海清和孫儷第一次見面了。
3
事情發展這裡,達到了另一個高潮。和資助自己上大學的人,本來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但真實卻因為兩個人的見面,走向了背面。
向海清考入大學以後,孫儷和母親就到車站去接他。見面之後,知道資助自己的人居然是鼎鼎大名的孫儷,向海清的心態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跟很多人的認知一樣,認為明星的錢來得容易,加之大城市的繁華,物慾橫流,曾經的本分也被漸漸丟下了。
他認為,受到孫儷的資助是一種理所當然,開始抱怨500塊錢的資助不夠花,開始理所當然的孫儷要錢。孫儷覺察到向海清的變化之後, 就到學校調查。她發現,向海清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孩子,他完全的蛻變,不但申請學校的補助,還有獎學金,完全可以治。
於是孫儷停止了對向海清的資助。
這個時候,當初拍攝《希望在山區》這個紀錄片的邱朝舉,出現在了向海清的生活之中。他得知向海清是得到了孫儷的資助之後,就想利用這個選題,再做一期節目。但是當他找到了向海清的時候,孫儷已經停止了捐贈。
他非常意外,便要求向海清詳細的寫出事件的經過,並且將這件事情向外曝光。向海清因為孫儷資助的事情,心存怨恨,就洋洋灑灑寫了6000字,痛斥孫儷四年資助卻始亂終棄的行為。
朱德庸說:"你的好對別人來說就像一顆糖,吃了就沒了;你的壞對別人來說就像一個疤痕,留下就永久在,這就是人性。"
向海清寫下了,那句最令人痛心的話。
"孫儷養了我四年,我想毀了她,她那麼有錢也沒用,應該給我花"。
這句話像一把刀一樣扎入了孫儷的心中。6000字一夜之間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孫儷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忘恩是一種惡劣的行為,詆毀更叫人寒心,混淆真相,更令人窒息。
4
馬克吐溫說:「報恩和背信是同一行列的兩個極端。
人性的博弈之中,向海清心理的變化是如此的迅速。
處於輿論漩渦中的孫儷非常的痛苦。
這個時候,向海清的同學對外爆料說,向海清在大學過得很爽,像個有錢人。前一陣子還剛換了一個3000多塊錢的手機,連女朋友都有了。
這句話讓事情一下翻轉。向海青立刻成了白眼狼的代名詞,人們對孫儷的質疑消失。
大眾的矛頭齊刷刷的指向了向海清。品德缺失,人人痛恨。因為人品造成的失信,向海清在大學之中幾乎無法立足。倍受壓力,他只好選擇了休學一年,第二年再來完成學業。
在這個事件影響之下,向海清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畢業之後,他先後幾次求職,無人敢用,後來才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個普通職員的工作。
從這一天開始,他逐漸地淡出了大家的視線,回歸了平靜。
狄德羅說:「感恩是一種負擔。」從心理學上來說,受恩者一直處於情感的劣勢,他們謀求著恢復心理和精神的平衡,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但道德和價值觀扭曲,讓恩情走向背面,無疑是最惡劣的。
人心都是成長的。
稻盛和夫:「良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品德,是人類最基本的精神規範。
我們姑且認為那個時候的向海清,被狹隘的思想觀念看著,並不成熟。但願未來,他能更好的理解人生。
如今,18年過去了,向海清或許已經為人父,也已經懂得了自己的年少無知多麼荒謬。因為丟了品德,人生跌落低谷,代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