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這首歌是當年打敗《那些年》獲得年度金曲的《那誰》,黃偉文作詞,蘇永康演唱作品《那誰》。
如是林夕般記掛春秋,不如做黃偉文放下那誰。
曾經看到過網友這樣來解答心中黃偉文和林夕最大的區別,他們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最後選了兩首歌,一首是張敬軒的《春秋》,另外一首是蘇永康的《那誰》,林夕最後的一頹到底,至少要見面上萬次,黃偉文也許就是天生的積極救世。功德圓滿可愛下去,林夕是天才,黃偉文是鬼才,誰也不可缺少。
《那誰》是由黃偉文作詞,頡臣作曲,Johnny Yim(嚴勵行)編曲,蘇永康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專輯《和那誰的》中,發行於2011年11月08日。該歌曲的國語版是《破繭》。
「我說過,你要是再來唱歌,我會為你寫一首年度金曲,今天我應承到你啦。」記得那年的頒獎典禮,《那誰》打敗了《那些年》拿了年度金曲,而黃偉文對蘇永康這樣說。
這首歌是黃偉文筆下對愛的那種灑脫,但是說著「在這裡淚疊淚風一吹,漸莫辨那誰。」其實關於那誰,從來都不曾忘記。度日月穿山水尚在恨那誰,誰曾無堅不摧。為什麼喜歡黃偉文,那也就是在他的詞裡都是透徹的愛與灑脫,清晰如初。
林夕在《春秋》裡這樣寫,「我沒有共我踏過萬裡不夠劇情延續故事,頭髮未染霜,著涼亦錯在我幼稚,應快活像個天使,有沒有運氣再扮演弱者玩失憶。那一線眼淚欠大志。」似乎一直是那個深情著卻狠傷自己。
聽蘇永康現場版《那誰》,那聲線,低低述說一個愛卻試著放下的故事。黃偉文的作詞實在是好聽感動到無以言說。有人說這是黃偉文教你在愛裡釋懷,你真的釋懷了嗎 ?也許就是這樣,林夕教你專情,黃偉文教你如何釋懷,捱過了春秋終見那誰。
如果你的社交圈子已經小到電話一響,就知道是誰打來的,你還有什麼可以失去的呢?
請相信,這世界會有那麼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的救你於世間水火,但我更希望的是,這個人就是你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寄希望於任何人,而是一往無前的讓自己成長,終得那個「最好」的自己。這個世界有太多無能為力的擁抱,不知所措的愛,太多得告而別,太多無法說出口的愛,還有就是每一樣都伴隨很多而很多的遺憾。這些那麼多,幾乎可以是關於同一個「那誰」,你想起那個人了嗎?那誰。
曾見過這樣一句最扎心的網友評論:「但願你一覺醒來發現我不值得,還能去遇見更好的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深愛啊,願意自己無比痛苦但釋懷式的放手。灑脫面對,帶笑歸去。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連夢裡都是難過?
其實這首歌還有一種痛感來自於那種可有可無的無奈,對啊,原來對於你來說,我可有可無,我怕的是什麼呢?像是什麼都不怕,但是內心的恐懼只有自己最清楚,那種被世界拋棄的無助感,長長的黑夜,常常只有自己醒著,心裡住著一個不願睡去的靈魂,而多是因為一個不在身邊的你。
竟然一直記得「相似的靈魂,總會相遇」,而時間會是這世間最好的跨度,後來,一切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曾經讓你寢食難安的一切,又會變什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