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服藥治療是首選方案,而對於「難治性精神病人」而言,因缺乏自知力很難堅持服藥。此外,即使配合用藥治療的患者因常年服藥,陸續出現了肥胖、肝臟、腎臟等問題,也有人出現了錐體外系反應,例如震顫、呆板、斜頸、眨眼、反覆徘徊等症狀家屬往往一籌莫展,從而出現不理智的行為,私自給患者減停藥物所致病情反覆。
什麼方法讓患者既能規律服藥,又能在少量用藥的同時有效控制精神症狀呢?答案是非常明確的,尋求「精神外科」的幫助。
「精神外科」的發展是隨著神經解剖、神經生理、結構性和功能性影像技術、神經內分泌學科的發展,形成了現代科學。專家認為,調控大腦邊緣系統相關的神經核團(杏仁核、扣帶回、內囊前肢、中央隔區、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額束等),可以有效控制精神症狀。經過大量臨床實踐證實,術後的病人一方面絕大部分頑固性精神症狀可以有效控制和消除,另一方面人的本性與情感回歸正常,並且自知力恢復,自願接受後續治療。因手術提高了藥物的敏感度,術後病人的服藥量平均減少了三分之二。1988 年,全國首屆精神外科研討會對精神外科手術適應證的選擇、規範的手術操作規程、併發症的預防、統一評定量表的應用,療效評定等提出了原則性意見,起草了《全國精神外科協作組關於現代精神外科手術治療的要求(草案)》,一致認為立體定向手術有效。「精神外科」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病」也是藥物治療的重要補充手段。
然而部分家屬對手術治療精神病存在一定誤解。他們認為「腦部手術太危險,手術後一定有後遺症出現」,實際上這些陳舊的想法應該拋到腦後!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手術治療難治性精神類疾病的方向已朝著精準、微創方向發展。為攻克精準微創治療難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專家團隊運用高精尖的醫學設備即DTI(彌散張量成像)技術,能夠有效的揭示出患者腦內神經纖維的細微反常變化,尋找並發現腦內神經核團的異常情況和病理學表現,分析腦白質纖維束的損害程度及範圍,為醫生判斷疾病進程、患者的差異化發病機制提供診斷依據,為精準化診療奠定基礎。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專家團隊運用「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技術」和「數位化微創神經調控術」有效聯合。術前,將顱腦多圖像融合導入計算機手術計劃系統,從而計算手術靶點入口位置並有效避開腦部重要血管、神經,從傳統的顱腦手術提升至可視化、精準化,最大限度減少對腦組織手術創傷,誤差控制在0.01毫米範圍以內,從而提升術中安全性。術中,靶點切口根據手術計劃系統計算後得出。並根據手術計劃導航計算出顱內調控路徑、位置進行精準調控。調控位置視患者病情和專家會診後得出,比如興奮、衝動、攻擊敵對行為、控制情緒衝動的杏仁核、控制各種妄想、強迫思維及強迫行為的伏隔核 、妄想、幻覺的丘腦背內側核等核團,從而改善患者的衝動行為、異常情感狀態等等,極大的保障了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度。
此外,精神疾病的微創定位手術,手術操作不在腦的智能區、運動區和語言區域,術後不會出現呆傻、偏癱、失語等現象,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我們用案例來說明「精神外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病例1:劉某某,男,30歲,法國留學碩士,因「憑空聞聲、敏感多疑、脾氣暴躁、衝動易怒5年餘」入院。患者25歲碩士畢業後留在法國工作,因為工作壓力大,加之性格孤僻,經常覺得有人在說他壞話,偶爾聽到耳邊有多種聲音在罵他;工作中常常懷疑同事,認為都在議論他;上班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常常完不成公司領導交待的工作。他不認為自己有問題,更不願意住院治療。僅僅參加工作1年就不幹了。家人曾帶他去法國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確診為精神分裂症。3年前回國後,曾在某市精神專科醫院強制住院2次,略有恢復。回家後不久又變得自言自語,經常無故發脾氣、摔東西,打傷過父母多次。
2016年,經人介紹來到上海市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住院治療,再次確診為精神分裂症,有手術適應症,無禁忌證。經立體定向神經調控手術治療後,患者原有的幻聽、自言自語;敏感多疑、被害妄想;脾氣暴躁、攻擊行為消失;思維恢復正常;承認自己有病,自覺接受藥物治療。已經回訪近3年,能按時服藥,最近又去上班了。
病例2:李某某,女,28歲,大學畢業,因「失眠、憑空聞聲、敏感多疑,衝動打人等4年餘」入院治療。患者在大學期間敏感多疑,衝動易怒,勉強大學畢業。畢業後,經常憑空聽到有聲音評論她,有時自言自語,自笑;敏感多疑,認為周圍人都在講她壞話,男人都盯著她胸部看,肯定不懷好意,對男人充滿敵對心理和行為;呆在家中,覺得家人處處為難她,想整她,害她;懷疑父母不是親生父母,因此反感並打罵他們;思維異常,經常思維紊亂、問答東拉西扯;情感淡漠;暴力傾向嚴重,家中的很多東西都被她砸壞;不承認有病,拒絕服藥,自控力差,無法獨立生活。
2017年,她在上海市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接受微創手術治療,術後自知力恢復,承認自己有病;恢復親情,懂得尊重、感恩父母;敏感多疑,衝動易怒完全消失;幻聽、自言自語自笑消失;也不再對男人敵視。術後回訪1年,目前功能康復順利,可以做簡單的家務,陪父母買菜,對鄰居也很有禮貌。
總之,精神疾病儘管複雜難治,但是只要監護人客觀地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和途徑,加強監管和健康輔導,患者就一定會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號的醫學科普文章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醫編小組發布,禁止抄襲)
諮詢電話:15921230693(微信同號)
醫院科室: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功能神經科
醫院性質:公立三級甲等醫院 全國醫保定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