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行
由網絡作家南無袈裟理科佛的長篇小說《外八門》改編的《民初奇人傳》開播了,劇中所介紹的外八行分別稱為仙流、千手、黑殺、商女、神通、諦聽、墨班、陰陽。
其中「易陽行」的「希水」善於研藥使毒;「諦聽行」的「六耳」善於情報搜集;「商女行」的「金繡娘」掌握「八行」中的財力,同時統領天下商女;「黑紗行」的「一方」是一傳承與荊軻的刺客。「千手行」的「花谷」輕功絕頂極善探囊取物;「墨班行」的「柯書」精通機關術數;「仙流行」的「章羽」善於縱橫謀劃,使用騙術;「神通行」的「八仙」善於佔卜測算。
三百六十行
自古以來,市井中正經營生者一直都有「三百六十行」的說法,然而外八行就是區別於三百六十行之外的八個行當。其實呀,這只是劇中的定義。劇中的外八行或多或少都有在三百六十行中體現。宋代周輝《清波雜誌》上便記有肉肆行、海味行、醬料行、花果行、鮮魚行、宮粉行、成衣行、藥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舊行、陶土行、仵作行、鼓樂行、雜耍行、皮革行等等。由三十六行如何發展為「三百六十行」呢?據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載:「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七十二行;十之則三百六十行。」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其實自古之來,行業的工種決不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不過「三百六十行」只是概括數,民間所流傳的「三百六十行」是個統稱,多年來習慣成自然,說起來方便,聽起來順耳,所以址以現在,說起行業還是籠統地稱「三百六十行」。 可見「三百六十行」只是一個約數,其實自古之來,行業的工種決不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不過「三百六十行」只是概括數,民間所流傳的「三百六十行」是個統稱,多年來習慣成自然,說起來方便,聽起來順耳,所以址以現在,說起行業還是籠統地稱「三百六十行」。可見三十六行只是為了順口囊括所有職業的虛指數,實非具體數字。
在三百六十行裡職業又分為九流,但是上中九流更多有身份特性,下九流充分反映了古代民間九大類職業。
(1)上九流
俗語: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朝廷,四流官,五流商家,六流客,七饞,八懶,九賭錢。
(2)中九流
俗語: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畫家)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金(卜卦算命),七僧八道九棋琴。
下九流
俗語:一流高臺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
也有一巫、二娼、三大神、四梆、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花、九賣糖的說法。
具體指:
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娼
高臺、吹、馬戲、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
打狗、賣油、修腳、剃頭、抬食合、裁縫、優、娼、吹手
巫、娼、大神、梆、剃頭、吹手、戲子、街、賣糖
上述中一流高臺是指戲子,時妖是指拐騙之徒以及巫婆,升秤是指在才是的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