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盡的時間輪迴裡,每個齒輪上都烙印著不同的守護,不分晝夜,無畏春秋。他們或許不是某一個人,卻由無數「某一個」組成,洞察、感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與這座城廝守相依。即日起《新聞故事之東臺十二時辰》系列報導,與您一起去看守護者的睿智與長情。加班後的深夜不敢獨自晚歸,一個人蜷縮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周末的清晨吻別熟睡的孩子,拎起照相機悄悄地帶上房門;肆虐的颱風快要讓雙腳脫離地面,手舉話筒在鏡頭前仍然鎮定自若。17點,家家戶戶炊煙飄蕩時,正是新聞幕後人最繁忙的時刻。廣電大廈12層演播大廳內,主播袁源穿上白襯衫,又套上西裝,將領帶稍作調整後,正端坐在鏡頭前,開始了當日《東臺新聞》的錄製。
「錄前要備稿好多次,我們要保證一字不落、意思不錯、停頓和重音全部準確。」袁源說,大眾眼中的新聞主播總是大方得體、光鮮亮麗,其實幕後的他們也會因為精準到分秒不差的工作,而感到慌亂和不安,一旦遇到突發新聞或重大事件的報導,留給他們的備稿時間更短,每分每秒都是考驗。全封閉的演播大廳熱得很,袁源只能在錄製兩檔節目的間隙裡脫掉西服,站在空調風口前感受片刻的清涼,臉頰的汗珠還在滑落,他用面紙輕輕擦拭後,又坐在了鏡頭前。時間並不寬裕,接下來等著他的是晚高峰的電臺直播,那是一檔一秒鐘都不能耽擱的節目。
18:30,與廣電大廈隔河相望的東臺日報社內,亦是十分忙碌。機房內,新聞編輯袁效川已經把次日一版的所有內容編排完成,只有頭條部位暫空著,留待推報市委當日重要新聞,預示著今晚又將挑燈夜戰。校對室內,四名校對每人一份版面清樣稿件,用筆指著,逐字審校,一旁的盒飯已經不再冒熱氣。
走廊裡,排版人員來回奔波,將擬好的版面改了再排,排了再改……
為了讓讀者耳目一新,每份報紙都要經過多道程序加工製作,編輯、校對、排版……如果遇到重要新聞需要見報,整條流水線上的環節都需要作相應調整,稿件最終確定時,大多已是第二天凌晨,而這個時候他們還不能放鬆,直到飄著墨香的報紙呈現在讀者面前,大家的心才踏實下來。對於新聞幕後人而言,最暖的陪伴是同事,最多的聚會是工作餐,從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月光星辰照亮回家的路,案臺屏幕點亮新的一天。大家不是不知道疲倦,而是身為新聞人,肩負著向百姓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東臺日新月異變化的神聖使命。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新聞人,他們不能止步,也從未停歇。 採訪時,主播袁源說他從北京進修回來後,為了工作曾經兩年沒有講過一句東臺話,哪怕周圍的人都覺得他怪異,他也堅持了下來,這大概就是職業的操守使然。講到新聞人的感悟,反而有些難以言喻,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總需要有人去做些什麼,來敘述美好、展現希望。
記者:班雪凡
製作:劉進濤 楊陽 張珺斌
編輯:小小錢
您的建議,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