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如果有人要給你講一個已婚中年深櫃男同志的故事,你覺得那會是什麼樣的?他是不是一個風度翩翩無比迷人的老帥哥?他的故事是不是充滿了壓抑、隱瞞、掙扎和虛偽?又或者是狗血滿天飛?如果我們告訴你這個男同志是個亞裔,曾幾何時為爭取同性權益破櫃而出上下呼號奔走,卻又在名聲大震之時退下急流,隱姓埋名深鎖櫃中生活在夏威夷不說,娶了個媳婦兒,開家中餐館,還有一個繼子,你還能猜到在他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嗎?要是突然有一天,哪個同性世界的舊友忽然道訪他的餐廳了呢?
故事這麼精彩,肯定不是我們寫出來的,而是中國編劇劉藝龍在他最近馬上在FringeNYC戲劇節上演的戲劇作品《Joker》中講述的。(首先要坦誠的是,其實我們上上個禮拜五就採訪了劉藝龍,但由於看到他發來的劇本有80多頁,我們拖延症了很久才去讀他的劇本,但一讀真的就讀了進去。)
《Joker》是劉藝龍的研究生畢業作品。全劇只有四個角色,全數亞裔,主角是一名菲裔中年深櫃已婚男同志。雖然劉藝龍刻畫了在主流舞臺上鮮被提及的亞裔同志群體,但他並不想讓自己的作品被簡單粗暴地歸於LGBTQ戲劇,他這樣介紹《Joker》:「這是一個關於愛與失與承諾的力量的故事。」
如果說有哪些地方很適合被染上彩虹色,那夏威夷絕對是其中之一。這片熱帶島嶼總是與熱情奔放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夏威夷大學念了三年戲劇研究生的劉藝龍,坦言說自己在這個東西方交流密切非常,亞裔人口又佔主要部分的熱帶小島上,遇到了各種各樣有著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也許是因為讀戲劇專業,他的很多同學本身就是同志,所以他對於LBGTQ群體並不算陌生,也耳濡目染眼見耳聞了這個群體的各種喜怒哀樂。再加之自來到美國之後,劉藝龍發現美國主流舞臺鮮有亞裔演員,更別提描繪亞裔同志的劇作。而明明自己身邊這樣的人很多。他想讓主流社會看到亞裔同志群體,聽到他們的發聲,便創作了敘述一位夏威夷深櫃生活亞裔同性戀男性的故事——《Joker》。
《Joker》的領銜男主人公,那位深櫃緊鎖在夏威夷的中年男同,曾經的名字便是Joker。劉藝龍坦言,雖然一個是20出頭,一個是已入不惑知天命,但自己在夏威夷上學時的室友喬克和戲中的「喬克」在性格和處事方面都有許多共同之處,在」Joker」這個角色塑造的過程中也多少受到些同志室友的影響。
不過,從一個二十出頭的同志少年,到藝術化加工處理後的中年深櫃男,這樣的設定靈感背後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劉藝龍在路上被人攔下,籤了一張支持同性平權的請願卡。之後,就一直接到對方電話,宣傳同性平權,邀請他參加相關活動。「後來我就想,如果是一個中年男人遇到這種事情,籤了一張請願卡支持同性平權,之後一直被對方『騷擾』,結果他的老婆兒子偶然發現了這件事,那會發生什麼?我覺得這個很有趣,所以就想寫一寫這個故事。」劉藝龍回憶說。
拿20多歲的一個毛頭小子做原型,藝術化加工處理成中年大叔。放哪個編劇身上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何況劉藝龍作為編劇也不過僅是20多歲的年輕人。「你是不是為了這個戲也去找夏威夷當地的同性叔叔們聊了聊?」我們忍不住問。
劉藝龍思考了一下,回答說,「我個人非常討厭體驗生活這個詞,生活不是用來體驗的。是用來過的。作家也分派,有些人對『體驗生活派』深信不疑。要描繪一個中年已婚深櫃同志,怎麼著也得找幾個中年同志談談吧?不然那不就是空中樓閣,全靠想像了嗎?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可能令人信服嗎?但我並沒有刻意『混入』夏威夷的中年同志圈,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我不太願意讓別人有種私生活被窺探的感覺,尤其是當別人和你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們是在拿你當朋友在分享的,如果你第一反應是這個橋段和故事我是能拿來用的,那就不太尊重當你是朋友的這個人了……「劉藝龍接著說,他覺得自己是「觀察派」,或者也可以說是更「高級」的「體驗派」,他的靈感不是來源於調查取證,但他的靈感卻源源不斷,有時候一首歌都能給他一個故事。他自己就是一塊海綿,吸收著生活的水分。
從電視到電影,從小說到綜藝,最近幾年可以稱得上是基情惹注意,賣腐賺人氣。美國全境前些日子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更是普天同慶,之後紐約的同性大遊行,更是驕傲得世界都變成彩虹色的了。「不過,夏威夷的同志文化並不高調」劉藝龍說,「也許因為亞裔比較多,而亞洲文化的家庭觀念又較為傳統吧。許多中老年人的退休計劃就是抱孫子,幫自己的孩子帶孩子。而同性婚姻很有可能『冒犯』傳宗接代的重要『任務』,所以並不被提倡。加上亞裔群體本身個性較為內斂,思想相對保守,所以並不會大肆宣揚自己的性取向。」
「但另一方面來說,夏威夷對待LGBTQ群體卻其實非常開放。在這裡,沒有人會逼你出櫃,也沒有人會因為你的性取向而歧視你。這是一片相對自由、開放的土地。「劉藝龍又接著說。
去年,《Joker》曾在夏威夷著名的Kumu Kahua劇院公演過。當時反響很好。後來有一位夏威夷記者對劉藝龍說這部劇對夏威夷文化和生活的描述非常地道,人物設定也很明晰。其實劉藝龍並沒有什麼政治訴求或者文化訴求,也不想教化觀眾,他只想認認真真講好一個故事,塑造好故事中的人物。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純粹的心態,《Joker》感動了包括故事原型在內的不少人。劉藝龍說首演後,有些朋友因為哭得一塌糊塗而拒絕跟自己見面。一位算得上是全美同性婚姻先鋒的大法官也來看了公演,並對劉藝龍表示的祝賀。也有有類似經歷的中年人之後找到劉藝龍說在劇中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談到這些,劉藝龍臉上風平浪靜,講述也輕描淡寫得就像浮在河上的小舟。(這裡我們要發自肺腑的大吼一句,這麼淡定的劉藝龍根本就不像是個火象白羊座啊!!!)
談及劇本內容,劉藝龍從先前的娓娓道來變得非常謹慎。「我非常害怕劇透,因為確實有一個twist。」他自己承認。在編輯的勸說之下,他勉強答應透露一點:「我非常喜歡劇中主人公如何處理和繼子關係的那一段。那段非常微妙,過了就會猥瑣,太淡又會不到位」……然後,就在編輯們眼巴巴地等著下文的時候……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劉藝龍非常寶貝自己的劇本。我們也理解被劇透後再看戲的乏味。所以想知道劉藝龍怎麼處理這段父子情,他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片段,就等15日公演後去劇院看吧!(購票信息請戳閱讀原文)
本文文章除紐約2015同性大遊行活動源自IStolethetV,其他照片均來自《Joker》劇照及宣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