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給孩子收拾書的時候發現一本兒童版的《彼得潘》,看著那個空中飛翔的小男孩,竟然想不起這本以前似乎經常為孩子睡前讀過的童話的內容,粗略一翻竟然別有一番感觸。《彼得潘》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詹姆斯·巴裡創作的戲劇,於1904年在倫敦首演。
故事講述一個會飛的淘氣小男孩彼得潘和他的夥伴們在「永無島」(Neverland)上的冒險故事,與他相伴的夥伴有溫迪及她的兩個弟弟、小精靈、土著公主以及一群少年們
以虎克船長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最大的威脅。孩子們脫離了成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在彼得潘的率領下,自己處理一切事務,盡情玩耍,也歷經了各種危險。
後來,這些離家出走的孩子,開始想媽媽了,於是孩子們告別了給他們帶來過無限歡樂的「永無島」,飛回了家中。後來他們都長成了大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也永不回家,他老在外面飛來飛去,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讓他們到「永無島」上去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歡樂。
彼得潘,這個不肯長大的男孩,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無人不知的人 物,象徵著永恆的童年和永無止境的探險精神。 小說自誕生以來,被多次改編成舞臺劇、動畫、 電影等作品,英國人為了表達對這個男孩的喜愛 ,在故事發生的地點肯辛頓公園湖畔,樹立起一個口吹蘆笛,即將騰空飛起的彼得潘雕塑。
作為一個成年人,現在看這個男孩的故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童年的無憂無慮離我們的距離,就像我們和彼得潘的距離一樣,長大了就不能飛了,兒時的夢想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飛到「永無島」上去了。彼得潘可以不長大,但是我們不行,越不行越珍貴,這也許就是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當代最著名的暢銷小說家JK羅琳沒有朗讀自己的《哈利波特》而是大聲朗讀《彼得潘》的原因吧!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