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民族而言,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一年的清明節,都是踏青祭祖的時節。
在這個特殊的時日緬懷先輩,是國人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
但對於國家一級演員王衛國而言,祭祖這項活動可是讓他有些哭笑不得。
祭祖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燒紙,往往會買來各種面值的冥幣,和紙錢一起焚燒。
除了花花綠綠的顏色和驚人的面值,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印在上面的畫像。
這幅畫像與王衛國可是有著淵源。
提起王衛國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是一頭霧水。
可要是拿出他的作品,大家則會發現他時常出現在電視中。
他塑造的那些角色已經刻印在觀眾記憶深處。
《三國演義》裡驍勇善戰的張遼,如今一看居然有些萌萌噠。
《水滸傳》中的盧俊義,相貌堂堂,一派君子之風。
《西遊記續集》裡的玉皇大帝,頭戴金冠,身著黃袍,滿是威嚴。
四大名著演了三部,可就差一部《紅樓夢》了。
2005年,被一代人奉為童年經典的《寶蓮燈》裡,王衛國再次飾演了玉皇大帝。
從此,他變成了&34;專業戶。
在《吳承恩與西遊記》、《寶蓮燈前傳》中多次演繹這個角色。
對於一個演員而言,能夠有一個被觀眾熟記的角色是一種幸事。
當然,這不可避免地會被某些人說,靠一個角色吃一輩子。
可大部分觀眾還是偏向於記住角色給人帶去的美好回憶。
可&34;這個角色對觀眾而言或許是美好回憶,卻讓王衛國哭笑不得。
演完這個角色之後,王衛國按照習俗回家祭祖。
他無意中瞟了一眼冥幣,頓時被上面的印著的畫像吸引住了。
拿起一張冥幣仔細端詳,那上面印著的可不正是自己演過的角色嗎?
冥幣上赫然印著他劇中飾演的&34;,無論是神態還是服飾,都非常相似。
眼見自己演過的角色被印上了冥幣,王衛國嘖嘖稱奇,將這個發現分享給了身邊人。
有人覺得這樣不吉利,勸王衛國追究這件事,告印冥幣之人一個侵犯肖像權的罪名。
但他非常大度,雖然搞不懂為什麼冥幣上要印&34;,卻還是笑眯眯地在節目中稱:
&34;
當然,&34;這個角色雖然深入人心,可王衛國的戲路可沒有被其禁錮住。
他在1982年中戲剛畢業就進入了中國國家話劇院,是一名在話劇表演上修煉了幾十年的演員。
這些年來,王衛國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上,曾經在話劇《離騷》中飾演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一個老頭。
直到去年,他還主演了武俠電影《碧血錦衣衛》,在裡面飾演了一個大貪官。
這可是一個負面角色,與他之前飾演的玉皇大帝、得道高僧和皇帝之類的角色有所衝突。
但作為一個演員,敢於嘗試、敢於創新是永恆的主旋律。
王衛國在這個年紀還能做出這樣一個選擇,也讓人十分佩服。
希望已經65歲的王衛國身體健康,為觀眾帶來更加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