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方
編輯 | 美齡
據外媒報導,長期擔任美國《Vogue》雜誌美國版主編的時尚巨頭安娜·溫圖爾,和74歲的電信大亨謝爾比·布萊恩分手了。實際上兩人分開的消息並不是最近才傳出來的,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公開同框了,但當地媒體最近才確認這個消息。
前兩天,有記者拍攝到安娜·溫圖爾在紐約的街頭獨自漫步,她穿著幾何印花連衣裙,搭配紅色的靴子,手上還抓著一件GUCCI的橙色底花花外套。不過拍攝記者注意到了她的左手,無名指上的婚戒消失了,而這也似乎認證了這位在世界時尚圈叱吒風雲的女性,已經脫離了16年的第二次婚姻。
安娜·溫圖爾曾在1984年與比她年長13歲的著名兒童精神病醫生大衛·謝弗結婚,兩人育有1子1女,這段婚姻維持了15年後破碎。坊間傳言離婚原因是安娜愛上了投資界大亨謝爾比·布萊恩分,離婚後的安娜也確實開始和謝爾比·布萊恩分正式交往,兩人交往五年後,於2004年結婚。
安娜·溫圖爾和謝爾比·布賴恩結婚後感情不錯,還時常被拍到一起在公眾場合的合影。但是,近幾年兩人很少被拍到在一起的照片,似乎感情早有冷淡的預兆。據說兩人的關係在2013年就陷入了困境。目前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媒體關於分手的問題。
先放下感情生活不提,安娜·溫圖爾是時尚圈當之無愧的耀眼傳奇。作為美國Vogue主編,旗下有《名利場》、《紐約客》等著名雜誌的康泰納仕集團的藝術總監,安娜·溫圖爾是時尚界獨一無二的女王,更是時尚界流行趨勢和扶持新近設計師的點金之手。
甚至有一種說法,在電影圈,就算沒有史匹柏的建議,你仍可以拍出叫座的電影;在IT界,就算沒有比爾·蓋茨的幫助,你仍可以發布自己的軟體;但在時尚圈,如果沒有安娜·溫圖爾的垂青,你是不會成功的。這個女人,打個噴嚏,時尚圈都要抖一抖。
1949年,安娜·溫圖爾出生於英國倫敦。父親查爾斯·溫圖爾是倫敦《Evening Standard》雜誌的編輯,母親是美國人,父母都畢業於劍橋大學。因為家境優越,父母都很開明,安娜接受的是開放式的教育,雖然對學業不怎麼提得起興趣,但她對新聞和時尚非常有天賦。
安娜從小耳濡目染,很喜歡編輯這個行業,也從父親編輯的雜誌上學到了不少關於不同時尚主題的東西。16歲時,安娜決定放棄學業,追逐自由的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加入了她感興趣的時尚界,這也獲得了家人支持。
在父母的要求下,安娜也上了一些時裝培訓課。可是不久之後,她就放棄了這些課程,因為在她看來,這不是通過學習可以改變的,「你要麼懂時尚,要麼不懂。」
1970年,21歲的安娜在時尚雜誌《Harper’s&Queen》擔任編輯助理。這份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還得益於父親的幫助。儘管工作內容繁雜,但她依然學到很多,為日後的時尚之路打下了基礎。不過其後的每一步直到登頂時尚金字塔尖,都是她憑藉自己的努力達成的。
6年後,安娜在放棄了在英國的所有資源,搬到了美國紐約,出任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的時尚編輯。不久,安娜·溫圖爾又成為《紐約客》雜誌的高級編輯,負責時尚與生活方式的版面,開始在時尚圈嶄露頭角。
1982年,安娜又來到《Vogue》面試,主編葛瑞絲·米拉貝拉(Grace Mirabella)問她最想做的是什麼工作?安娜回答:「你的工作。」安娜進入《Vogue》成為首位創意主編,她對這本時尚雜誌的控制程度,後來超過了以前的任何一位編輯。
1986年,安娜被任命為英國版《Vouge》新主編,但倫敦時尚圈對安娜職位的升遷充斥著嫉恨,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壓力和誤解,但安娜選擇了沉默,並在沉默中發奮。安娜改革英國版《Vouge》很有成效,她再次重返美國。
1988年,39歲的安娜正式成為美國版《Vogue》雜誌主編,將曾經不溫不火的《Vogue》打造成了美國最具號召力的時尚雜誌之一,發行量與廣告額雙雙飆升給雜誌社帶來的除了滾滾的財富,安娜的名聲也迅速飆升。除此之外,她還成了流行趨勢的「指南針」和眾多新晉設計師的伯樂,並獲得「時尚女王」的稱號。
安娜·溫圖爾的成績背後,是她幾近苛刻的努力和自律。她每天5點就要起床打網球;8點到達公司附近的星巴克吃早餐,9點半開始開會;到下午2點半開始視頻會議,並安排和設計師見面;5點下班,還要帶上晚上要完成的工作。
安娜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在她擔任《Vogue》雜誌主編的32年時間裡,她一直穩居在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的頂端。可以說安娜·溫圖爾和《Vogue》就是時尚界的中心和潮流所在。
時尚女王的魄力和創新,不只體現在決定她的雜誌做什麼和今年的時尚流行,還在於她的商業布局上。她利用自己的資源做慈善事業,將Met Gala一手打造成奧斯卡級的紅毯盛宴;在她的號召下,已經為愛滋病基金會籌集了超過1.45億美元;她成立了Vogue時尚基金,幫助有潛力的年輕設計師建立個人品牌。而這一切,又成就了安娜·溫圖爾超越時尚圈之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也讓美版《Vogue》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和經濟價值的時尚雜誌。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安娜·溫圖爾的名字命名了服飾研究院。英國《衛報》更是把她稱為「紐約的非官方市長」,為了表彰她在時尚界的強大影響力和傑出貢獻,英國女王還親自為她授予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安娜·溫圖爾工作風格雷厲風行,她的前助理勞倫·魏絲伯格(Lauren Weisberger)根據自己的傳(苦)奇(逼)經歷寫下了一部小說《穿普拉達的女魔頭》。勞倫在自己的小書書裡把米蘭達塑造成一個追求完美、心細如針、尖酸刻薄、冷酷強勢的「女魔頭」,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安娜的真實寫照。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雖然安娜·溫圖爾得知要拍《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的時候,喊話梅姨「梁子結下了」,還警告時尚界的名人們最好不要參與這部電影的拍攝。電影首映式上,所有人都戰戰兢兢地等待著看她反應的時候,她不但出席了,還全身上下穿的都是普拉達,好像在說「沒錯,我就是小說的原型」。首映式上她還開玩笑說,「看來我得寫寫自傳了,要不出名全得靠別人。」
不過,似乎冥冥之中似有註定,這部2006年上映的《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片中,梅姨所飾演的米蘭達與第二任丈夫婚變,她還對安妮·海瑟威飾演的助理安迪說:「明天我的新聞就會是娛樂頭條。」與如今的真實情況竟然不謀而合,還真是頗為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