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是HBO出品的一部情景喜劇,講述好萊塢鏡頭下科技浪潮、創業故事與極客文化,以四個絕頂聰明介不善社交的IT男的創業故事為主線,2014年第一季上映後,好評如潮,緊接著推出了第二季以及2016年第三季,豆瓣評分均在9分以上,第三季的評分高達9.2分。
這部劇的主要優點在於:
Mike Judge和他的團隊為還原科技公司的真實面貌,閱讀了大量的科技新聞,甚至在現實中開展一些創業活動而只是為了讓他們劇中的表現會更加的逼真。這部劇給出了一些只有圈內人才懂的笑話來更多的反映發生在矽谷這座世界科技之都,其真實文化的文化氛圍。同時,劇中還出現了許多類似於現實中的科技巨頭企業,Hooli公司就是依據Google而創造的。
網友點評:
紐約客上上有篇文章中寫到:《矽谷》是電視上最有趣的劇集之一;它也是第一部立志於揭示加州北部當下社會文化趨勢的頗具雄心的諷刺劇。劇集的能量來自於兩種有些矛盾的態度:對科技寡頭的蔑視和對力爭推翻這些大公司的創業者的同情。
@mOco
新季度最心水之作。黑程序猿已成風尚!吐槽精準,劇情高能,人物呆萌傻五毒俱全。季終的逆轉其實「格調」頗低,but who cares,多煽情吶!
@大灰狠
《矽谷》的鏡頭,其實是一個篩子,把真正的科技創新、風投的實務過濾掉,留下的是電視機前的老百姓們能夠感知的那部分——對宅男的吐槽,高智商低情商的反差萌,以及粗淺的創業邏輯,等等。但即使是這樣一點點,也能讓我們瞥到如今正在上演的波瀾壯闊的產業革命的時代掠影。
@削個椰子皮
對於一個程式設計師來說,也許這部片子是一個善意的方式講述的一個關於創業的美好的故事,用溫和的方式講述了矽谷創業的故事,對於很多接觸網際網路的並且是創業公司來說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做產品還是做長遠的平臺,前期如何面對風投,如何保護自己在公司的話語權,最近紛紛揚揚的馮大輝事件也是如此,或許這部電視劇會告訴你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或多或少都會面對的坑~請注意:是溫和的揭示了網際網路創業的過程。
ps:劇中有些梗需要懂一點程序語言才能夠看得懂。
@有阝
很多人說矽谷這部劇簡直就是電視劇版的社交網絡,好吧,或許內容都是geek的創業之路。但是看看社交網絡的標籤:大衛芬奇、傳記、劇情。天啊,這幾個元素糅合在一起,你就知道了,這個黑歷史芬奇同學是要抽絲剝繭的來開扒的。嗯,我很好這一口。但是,看多了燒腦的劇集,是時候享受一下歷史的另外一種玩法了:「黑」歷史。
作為一個IT圈外人,可能有很多點子不能get√,很多梗miss,但是沒關係我依舊笑得很high,這部劇不是為碼農量身定製的,就算你不懂phtyhon、java依舊可以看到熟悉的美國版百家講壇TED、近年來火熱的VC、黑的飛起的輟學創業梗、什麼剽竊代碼反向破譯了、什麼宅男的日常情感交流了,哦對啦,我們的創業團隊搭配也是典型的一對情侶三對基,BL們不要錯過。
總而言之,這部劇的宗旨就是告訴大家,我們正在「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或者起碼「Make Silicon Valley a better place」。
最後一提,這幅海報也是黑歷史啊。
@王忠濤
昨晚一口氣看完,還算比較精彩的劇集,畢竟是HBO出品。
雖然是一部講IT男創業的故事,但其實劇情並不是圍繞他們怎麼寫代碼,怎麼想問題解決方案,怎麼debug這些普通觀眾完全不敢興趣的點,而是把關注點聚焦在怎麼把一個小公司做出來,怎麼實現所謂的「矽谷奇蹟」上。
從這個層面切入的話,其實無所謂描述的行業是什麼,戲劇衝突,人物設定,劇情起合都有編劇發揮的空間了。
作為一部以IT男為主角的劇集,咳,咳,可以想像技術宅的梗少不了,比如呆萌宅男交流障礙梗,比如技術男不知道女人是什麼梗,比如社交恐懼梗,以及我擦好多錢我該怎麼辦梗,等等。演員表演也很不錯,那種呆呆傻傻的可愛範兒很到位。另外,IT男裡沒出現印度口音的哥們兒,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噗~
劇集裡出現很多IT專用詞彙,看到的時候真是滿滿的眼淚,55555。我擦,那個板子上的貼紙,難道不就是特麼萬惡的敏捷開發嘛……此處讓我想起了,不久前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笑話:
「在ktv, 新來的男生「我做底層驅動的,用c或者Java ,你是做哪方面的?」 「我是做財務的」說著女生換了座位到另一個人旁邊坐」
最後,貼一波劇照,你們隨意感受下~
I know H.T.M.L (How to Meet Ladies) 程式設計師受到一萬點傷害!
大師姐之前有推送過的tab和space那個梗也是來自於這部美劇。(戳這裡可穿越)
學技術,從W3Cschool開始。(•‾̑⌣‾̑•)
PS:中秋博餅(抽獎)活動獎品已於今天發放完畢(實物獎品需等快遞送達),公告請訪問官網查看,有疑問的同學可以在QQ群聯繫@活動客服小師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