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我們在這個烏卡時代夢寐以求的功力。然而我們痛苦的發現,千錘百鍊而成的一種確定的直覺或體感,現在往往把我們帶到溝裡;屢試不爽的模式和標準,似乎成了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當內在和外在的世界都在分崩離析時,「另外一些東西,尚不明晰,卻正在從廢墟中生成。」
生成的是什麼?在奧託·夏莫(Otto)博士最近的一篇「軸向變革(Axial Shift)」(注1)的文章中,有了清晰的描述,即在面對變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跳出對立,通過打開思維、心靈和意志,去到比產生問題更高的層面上去:從封閉去向開放,從橫向的對立去到縱向的躍升。
經濟思維的轉變
從「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對抗到「GDP增長與全民福祉對抗」的轉變;
▲時代巨變—身處「軸向變革」中
教育思維的轉變
從「關注事實和數據的死記硬背」到「全人發展和全系統學習」(思維、心靈和雙手的結合)
▲時代巨變—身處「軸向變革」中
這是一個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是時代的召喚。越來越多國內外先知先行的群體聽到了這個召喚:
現象一:ESG: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取代傳統企業社會責任(CSR),逐漸成為評估企業價值的硬性指標。ESG投資發展迅速。
現象二:綠色證券和影響力投資成為千禧代(80後、90後)投資者的關注點。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留住高端人才,成立了企業內部的影響力基金(Impact Fund)。
現象三: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帶來的對於新治理架構的探索。在國內,2018年螞蟻金服成立羅漢堂專注於對於生產關係的研究,阿里雲開展了對於數據賦能的組織治理結構的探索,騰訊設立了CXO,助力科技生態從資本積累過渡到「對人類有愛、有熱情」。在國際上,工程學標準的設定機構 IEEE 和 MIT 的 Media Lab 聯合成立了 Council of Extended Intelligence (延展智能委員會,https://globalcxi.org/)關注在以下三個方向,意在促成社會技術和科學技術的深度握手:
- 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
- 數字身份 (digital ID)
- 全新的測量成功的標準 (enlightened metrics for success)
U 作為社會技術的先行者之一,於今年1月份在中國啟動了u.lab-S 全球社會創新實驗室,在清華學堂在線和 MITx u.lab 慕課的基礎上,開啟了一個全球線上線下社會創新的先河。由 u.lab China 團隊和 Impact Hub 上海團隊共同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在報名和招募的70多個團隊中,甄選出36個團隊,共同參與2月-5月的旅程。他們來自網際網路企業、製造業、媒體、藝術、大專院校和教育領域,還有基金會、公益組織、政府部門,從50後到00後,從遼寧到西安到成都到廣西到北京和上海... 中國的與全世界500多個創新團隊一起,共同踏上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旅程。
u.lab-S 通過全新的 Mighty Networks 線上基礎設施,編織了一個分布式的跨界跨文化跨學科的行動研究平臺。自然流現研究院不斷迭代的社會技術指導思想和框架,推動了科技與人性相遇的新契機。
奧託·夏莫(Otto)博士在一月份的共同啟動直播後,分享了兩張視覺圖 (創作者: Olaf Baldini),用生成式視覺的方式讓全球創新場域「共同看見」:
▲圖一:左邊是地球的輪廓並延伸到右邊的無限空間:BE BOLD
▲圖二:從圖一全球範圍內的創新,通往人類共同的未來
聆聽內在,聯結潛能:LISTENING THE NEW INTO BEING
打開思維、打開心靈、打開意志是一把萬能鑰匙,讓我們開天眼,在紛繁的世象中看到我們共同的未來。從自我(ego)到生態(eco),從封閉到打開,從個體解決問題到激發場域的潛能。這,也許就是「本質」的升級。
感謝入選 u.lab-S 的每一支團隊
感謝申請 u.lab-S 的每一支團隊
感謝關注和支持我們的每一個人
一起,我們踏上 2019 共創之旅
(注1)時代巨變——身處「軸向變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