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非典時期的「出不去」,新冠時期是「回不來」,但註定都是一代人的特殊記憶。
在居家的日子裡,2020屆畢業生們紛紛「雲賞花」「雲合奏」「雲聚會」,與RUC相望。相隔雖遠,但心的距離很近。
技術手段永遠在進步,哪怕回校的時間未定,疫情防控的壓力仍然不小,但或許我們可以創造許多新的方式度過這個特殊的畢業季。
「現在這些羈絆著的,回不去的,可能也會成為多年後我們愈是懷念的。」
又一年春天如約而至。這個時節的人大校園,空氣中應該流轉著玉蘭花香。然而,空蕩蕩的59號院和隔著屏幕才能瞥見校園一角的事實無不提醒著,今年RUCers暫時的缺席。上著網課的老師們有時在課程群裡分享幾張在校園裡新拍的風景,並跟屏幕前的學生們打趣道:「你們看到這些熟悉的地方可不要傷心落淚哦!」
在所有人大學子中,最想落淚的大概是畢業生們。他們從那年的九月出發,又將在這個夏天抵達,這中間倏忽而過的是幾年的光陰。2020屆畢業生們面臨著不少的變數,一路走來的收穫和失去,曾有過的期許,來不及做的回顧和復盤,不如就在這段居家的日子裡慢慢盤點,細細收藏。
今年畢業季的打開方式很特別。居家的日子裡,畢業生們焦慮的對象大同小異——論文、實習、學分,還有未定的前程。
畢業論文首當其衝,受到的影響最大。商學院2016級本科生盧同學的電腦留在學校寢室,同時他對前期做的所有準備工作沒有進行雲端備份,因此只好無奈地接受「從頭再來」的事實。對人文社科的畢業生來說,跑檔案館、查文獻本是這段時間的常態,對理工科的畢業生來說,泡實驗室、做畢業設計是完成論文的必經之路,但今年的這一切不得不改為線上,這對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們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除了線上搜集資料困難以外,商學院2016級本科生檸檬婧和劉曉郎都認為線上完成畢業論文的另一個挑戰是和導師之間的溝通。檸檬婧說:「無法和導師面對面溝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論文質量,但好在導師和我也都逐漸適應了線上溝通的方式。」
同時,居家線上學習對畢業生們的規劃時間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學院2016級本科生屈家楨覺得低效率的論文產出和在家心理過分鬆弛有關,而新聞學院2018級碩士生徐也晴也同意在家寫論文最大的挑戰來源於思想層面的惰性,「太舒適會影響寫作進度的」。
原本制定的實習計劃或多或少也被打亂。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本科生賽同學本來計劃寒假返校後進行實習,但因為返京的日子遙遙無期、用人單位需求發生變化,他暫時擱置了實習計劃。徐也晴雖然失去了一個難得的實習機會,正在尋找新的實習崗位,但仍抱有樂觀的態度。她認為調整好心態、克服焦慮,積極去面對就好了,「學校和用人機構應該會有所幫扶、有所調整的」。
文學院2016級本科生小狸原本計劃去公司進行線下實習,了解文化產業的具體運營模式。在改為線上實習後,她面臨著溝通不暢的問題。但小狸同樣樂觀,她認為在居家學習、實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學習怎麼使用網絡進行有效交流,另一方面也鍛鍊了我們自己的心態」。
居家學習的畢業生們大概最想念學校的圖書館。(圖片來源:姜良旭)
還有許多焦慮的來源,比如沒有修完的學分、局勢突變的春招、待定的複試時間、取消的雅思與託福考試。財政金融學院2016級本科生瑤瑤順利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正積極準備複試中,但她也表示遲遲未公布的複試時間讓人心慌,而新聞學院2016級本科生曉曉正在線上實習,並努力爭取留用機會。以上種種焦慮成為畢業生心裡一塊又一塊壘起的石頭,每當順利完成一項,才能輕輕拿下一塊。或許現在難捱,但日後回首時,這段居家的日子也會同大學裡的其他時光一樣,因為奇妙的際遇、家人的陪伴和自己的努力而閃閃發亮。
畢業季總免不了遺憾,但是疫情下的畢業季,遺憾則顯得格外多。曾經許下的願望、攥緊的信念、生長的期待,都將在最後的幾個月裡走向結局。
@國際關係學院2016級本科生小魚
「我想和鐵鐵在吹著小風的晚上去西門外的711買杯關東煮,坐在711門前的公交車站,背對著車來車往的大街,邊吃邊聊大學四年的故事,從相遇到離別的日子。」
身邊的室友和夥伴,有時拌嘴,有時誤解,但總是掛念。這群最親最親的人兒馬上就要各自奔向遠方,日曆快速向後翻過,即將到來的是離別時刻。徐也晴和檸檬婧都不舍於這段集體生活的結束,她們遺憾無法和室友一起,再嬉笑打鬧完最後的幾個月。
檸檬婧擔心還沒來得及好好紀念就要面對分離,這種生活狀態的抽離讓她不適應。而劉曉郎不舍的除了一起歡樂的室友,還有一同並肩衝刺排甲比賽的隊友們。他不免落寞:「本來想著這一年商院排球隊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今年春季的排甲比賽中應該能拿一個好成績,我也可以好好結束自己在大學裡的排球生活,但排球比賽取消了。」
@經濟學院2016級本科生Jane
「想念曾經和男朋友在校園裡並肩走過的最平常的日子。下一次見面的時候,我一定要飛奔著跑向他。」
一同牽手走過春與秋的戀人們,此時不得不被迫承受「異地之苦」。原本的旅行計劃、慶生驚喜、溫馨日常都化為了隔著屏幕的想念。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本科生Lia計劃出國繼續學業,即將面臨異地戀的挑戰,因此打算和男朋友在這半年裡好好相處。她原本計劃拉著男朋友去收藏已久的餐廳打卡、一起窩圖書館寫論文或者一起打盤遊戲而不計較輸贏,但現在,她只能說服自己把這段日子就當是去提前適應異地戀的生活。
王同學也有相似的煩惱,雖然他自詡是「佛系」且「宅」的類型,異地影響不大,但他也同樣感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王同學懷念和女朋友一起寫論文的日子,兩個人可以在疲倦的時候一起聊天、分享思路。同時,王同學還遺憾於沒能當面親手將禮物送給三月生日的女友。
@商學院2016級本科生盧同學
「我還想好好看一次人大的花。」
除了可親可愛的人們,59號院裡的一切都讓人魂牽夢縈。盧同學掛念校園裡每季的芬芳,他說他以前在校的時候,每次路過滿地芳菲或一樹繁花,想記錄下來,但總步履匆匆,只好在離開之後安慰自己,以後還會有時間拍下的。如今居家,盧同學只能翻閱學校的推送聊以慰藉。他無不惆悵地感慨道:「本來這個時間在學校,我想好好拍一拍玉蘭花的。」
而屈家楨還想在教二草坪邊上的長凳上好好發一下午的呆。在她的印象裡,一個春天的某個下午,整個學校都靜悄悄的。有位留學生躺在教二草坪邊的長凳上,書包隨意地放在腳邊。他舉書,仰著閱讀,強烈的陽光打在他的身上,草坪也閃著光。這樣的時刻是她未曾有過的體驗,卻是她與這個院子有著最深感情連結的瞬間。
@國際關係學院2016級本科生筱筱
「人大,我原本想用一場盛大的儀式與你告別。」
還有許多遺憾來源於未能如願或暫且擱置的有儀式感的告別。院子裡的時光似水,畢業生們有太多的熱愛和牽掛需要去一一說再見。新聞學院2016級本科生楊梓巖作為RUC學生藝術團交響樂團的一員,一直期待著畢業專場演出。他表示,對於交響樂團的很多成員來說,樂團陪伴了他們的整個大學時代。「往年每年都會有一首人大交響的保留曲目(《難忘的過往》)在畢業專場上以返場作品的方式演奏出來,算是為畢業生在交響樂團的這些年畫上一個句號。這份和樂團的情感雖說不會因沒有畢業專場而減退,但缺少了這份富有儀式感的告別,肯定也是一份遺憾。」
更多的遺憾有關經歷。「沒能談一次戀愛」「沒能勇敢袒露心聲」「沒能拿著學生證去故宮、頤和園等景點好好逛逛」等等。遺憾很多,掰著指頭一一細數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年畢業季的心情裡,多多少少都摻雜了深深淺淺的遺憾。縱然會在這樣那樣的遺憾中生出 「要是原來如此,那就好了」的懊惱,但正像徐也晴感慨的一樣,「人生的路上難免一個遺憾接著一個遺憾」。或許遺憾也是記錄生活的一種符號,是一個個繩結。不論走到哪,回頭看時,都能通過一個個或精緻或粗糙的繩結來回憶,想起彼時彼刻的自己在遺憾和收穫中真實地生活著,如此完整地走過已是圓滿。
今年三月,屈家楨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我已經想好了一攬子畢業季活動了。」面對長長的「返校後要做的n件事」清單,她自我安慰道:「我們的畢業季現在濃縮成最精華的一小部分,這就好比茶裡的『雋永』。這杯『雋永』是茶的第一道,也是最好的一道。」濃縮了幾個月的期待和憧憬,這樣的密度和集中度會讓畢業生們對最後的在校時光更加珍惜。
雖然返校的日子未定,但畢業生們早已期待滿滿。關於交響樂團的專場演出,王同學表示他所能做的是現在在家認真練琴,等待最後的安排。雖然沒法在校籃球聯賽上揮灑汗水,但他期盼著畢業季的學院籃球賽,「比賽結束和隊裡的師兄師弟們一起吃個飯,也是圓滿」。Lia定期和男朋友視頻或語音聊天,分享自己細碎的日常,她也想好了,返校後如果有機會,她還要拉上男朋友去一一打卡收藏的餐廳。她笑著說:「但願到時候不必再和他一起宅圖書館趕論文了。」而徐也晴和屈家楨都期待在返校之後,簡簡單單地和好友坐在明法臺階上,好好感受專屬於畢業季的夏夜晚風。
舌尖上的想念最質樸也最真實。說再見以前,再點一份各大食堂最固定的套餐,或許於你而言是西區食堂的麻辣香鍋,於他而言是東區食堂的鮮嫩魚粉;再打包一份北區食堂的青團,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出新的口味;再要一份各種餡兒的匯賢餃子,「要醋要辣兩雙筷子」;再在學子居聚一次餐,刷一次熟悉的菜單。重溫一遍自己的習慣以後,或許你會和賽同學一樣,反省自己,「好像每次都盯著那麼幾樣東西吃,對其他菜都不了解」,進而想要把學校的各個食堂、餐廳再好好探索一遍。
對院子的每個角落的想念,來源於對過往生活點滴的想念。說再見以前,再去操場跑一次步,再到球場上打一次球,再去旁聽一堂喜歡的課,再去靜園水果店買一根糖葫蘆,再看一場藝術團的演出,再上人文樓看一次晚霞,再在圖書館一直待到閉館,再登國學館看一次星星,再在陽光地帶熬一次夜,再在宿舍樓前分別……最後的最後,再花十分鐘從東門走到西門,最後又走回東門,和「求是石」再合影一次,相片裡有最燦爛的笑。
羅列自己畢業前to-do list,策劃畢業照和畢業旅行,憧憬明法臺階上的通宵唱歌暢聊,用力地擁抱,然後用力地告別。一屆又一屆畢業生走過,留下自己的歡笑淚水,故事裡的人不同,但內容都一樣。總要面對分別,總要留有一些遺憾在心中。這個畢業季特別,但也如常。
青人菌祝願每一個作為畢業生的你都能順利畢業、快樂畢業。也衷心地期盼,未來某日,你回來告訴我們,當時的你經歷了什麼,現在的一切都已如願。
(文中檸檬婧、賽同學、盧同學、王同學、瑤瑤、曉曉、小狸、Lia、筱筱、Jane、小魚均為化名)
本報記者 編輯/陳喬峰 陳淑嫻
文/李馥含
圖/袁源 陳蘇 鄧奧純
江楠 姜良旭 徐太穎 周子涵
採訪/黃詩雨 賈佳琪
李馥含 汪慧敏 張瀚文
責校/盧雨涵 甄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