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20」22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拉開帷幕。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呂嘉率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攜手多位享譽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再次為現場觀眾和全球華人獻上一場歡快喜慶的音樂饗宴。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田川和尉遲琳嘉擔任盛典司儀。
今年的音樂會正值21世紀20年代開始之際,恰逢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最大的看點就是在選曲上的匠心獨運和充分展現年輕藝術家的天分與才華。
曲目單裡有巧思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與首席指揮呂嘉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華人指揮大師,從2012年開始,就擔綱起為新春音樂盛典訂製曲目單的重任。
當談起今年的音樂會時,他充滿自信和驕傲。對於今年音樂會在選曲上的特點,呂嘉表示,真正傳統意義的古典作品增加了很多,比如貝多芬的《普羅米修斯的生民》、韋伯的《行板與匈牙利迴旋曲》、普契尼的《間奏曲》等。
呂嘉說,為了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他選擇了《普羅米修斯的生民》作為演出曲目。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的故事耳熟能詳,早在200多年前貝多芬就創作了此曲,他站在了人類最高點,認為全世界人民應該團結起來,大家都是兄弟。在演出現場,呂嘉用德語為觀眾朗誦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尾聲的合唱,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歡樂頌》,以這種方式帶給觀眾美好的新年祝福。
三首作品國內首演
今年曲目單裡有三副「新面孔」都是在國內舞臺首演,韋伯《行板與匈牙利迴旋曲》、威爾第《福斯卡裡父子》和普契尼《間奏曲》,古典音樂愛好者可謂大飽耳福。無論是用中提琴演繹,還是女高音演唱,這三首曲目都極具難度和挑戰性,觀眾在欣賞優雅樂音的同時也能充分領略藝術家高超的專業水平。
呂嘉介紹,首演曲目中的普契尼的《間奏曲》是歌劇史上最美又富有戲劇性的一首間奏曲,將人在死之前心靈的懺悔和升華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中國很少上演。呂嘉曾經三次將《間奏曲》帶上舞臺,之所以演繹得如此之少,是因為《曼儂·萊斯科》這部歌劇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其中這首《間奏曲》也就乏人問津了。呂嘉坦言,選擇一部很少人聽過的作品,所追求的其實是對內心深處被震撼的一種反饋,這也算不忘初心。
為古典音樂注入青春元素
在中國音樂會的舞臺上,年輕人永遠不會缺少登臺的機會。著名奧地利室內樂團「阿爾滕伯格三重奏」成員、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何子毓今年只有20歲,他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0歲時前往薩爾茨堡的莫扎特音樂學院學習。他今晚帶來兩首中外名曲:《新春樂》和《中國花鼓》。他說,《新春樂》是一首大眾化的曲子,家喻戶曉,具有濃厚的節日氣氛,可以帶動全場觀眾的情緒。今晚何子毓使用的是一把製作於1855年的小提琴,琴的名字叫約瑟夫·羅卡。
旅德中提琴演奏家、德國慕尼黑愛樂樂團中提琴首席梅第揚實現了中提琴選手在世界大賽上的多個歷史性突破,斬獲多個比賽冠軍,現為德國慕尼黑愛樂樂團中提琴首席,他是一位90後音樂家。呂嘉評價他是「東西方最好的音樂沉澱的結合」。今天他演奏的是19世紀浪漫主義的先驅——德國作曲家韋伯的《行板與匈牙利迴旋曲》,使用的是一把製作於1890年的義大利古董中提琴,它的名字是Giovanni Pistucci(喬瓦尼·皮圖西)。這首作品也是第一次在中國演出。
華人音樂家演繹遊子心聲
今年音樂會請來的藝術家,有幾位常年旅居海外,對於他們來說,音樂便是他們能帶回家鄉最好的禮物。正值春節前夕,回到祖國首都的舞臺,音樂家們內心感慨萬千。
男低音歌唱家李曉良表示,這是自己21年的歌唱生涯中第一次在春節到來之際回到祖國,並登上大劇院的舞臺演唱,所以此次登臺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小提琴家何子毓小小年紀就到國外求學,借這次回國演出的機會可以回家過年,他也希望能把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帶給大家。
每年的音樂會都少不了紅圍巾的襯託,這是音樂會的特別傳統,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和現場觀眾一起把2020的紅圍巾揮舞起來,形成一片紅色的海洋。
「龍鳳呈祥——全球華人新春音樂盛典」2008年首次舉辦正逢鼠年,2020年恰好是十二生肖走了一輪,時間剛好就要跨入嶄新的庚子年,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即將在每個人的面前展開。
大年三十(1月24日)鳳凰衛視中文臺和香港臺將首播這場音樂盛況,鳳凰衛視美洲臺、歐洲臺、鳳凰新媒體的網絡平臺也會對此次音樂盛典進行播出,歡迎屆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