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楊靜 通訊員 李文瑤
在高考眾多專業中,有這樣一項特殊選拔:它自1988年通過高考招生以來,目前浙江共招錄1473人,錄取難度堪比清華北大,考上可謂是萬裡挑一;一旦錄取,可和楊利偉、翟志剛成為校友,入讀「飛行員的搖籃」——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大學,成為真正的「天之驕子」。
今年,浙江省共有37名男生通過近一年的空軍招飛選拔,過關斬將,「招飛」成功。這其中,來自寧波餘姚的陳乙睿不僅以606分超一本線的好成績被錄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體育特長生。
參加空軍招飛,陳乙睿不僅為自己圓了夢,更是打破了外界對「體育特長生」固有的偏見,能文亦能武,少年郎究竟有何求學妙招?
從不看電視玩手機
雙眼視力一直2.0
2002年出生的陳乙睿,1米8的個子,高高壯壯。從小,他就希望能像《敦刻爾克》中的電影情節那樣,穿上帥氣的制服,駕駛飛機直衝雲霄。
因為爸爸是體育老師,小時候的他一直是父親運動場上的「跟屁蟲」。「無論我執教舉重隊還是田徑隊,他都會跟著我一起去。」爸爸陳建祥告訴錢報記者。
運動場上的耳濡目染,讓陳乙睿展現出很好的運動天賦:小學練跳高跳遠、初中練110米欄,高中練七項全能。初中時,陳乙睿代表學校參加餘姚市運會青少年組比賽,雖然擅長的110米欄項目只拿了第二名,卻意外地被餘姚中學體育老師曾傑相中,以體育特長生身份進入高中。
相比其他高中生,體育訓練佔據了陳乙睿課餘時間的很大一部分。每天上午6點到7點、下午4點到6點,當別的同學在教室自習,他都堅持在操場上和體育館內完成訓練。
因為將絕大多數時間和熱情交給了體育運動,同齡人熱衷的手機、電視便與陳乙睿無緣,也正因為此,在不少人因招飛考試中「不能近視」的條件望而卻步時,雙眼視力2.0的陳乙睿輕鬆通過。
長期進行體育鍛鍊,讓陳乙睿養成了規律的作息:小學時,他八九點就上床睡覺,哪怕高考後期也極少熬夜學習。「身高、體質方面,與其說是遺傳,更多的可能還是和他作息有關。」
好的體育特長生
一定是能文能武全面發展
空軍招飛是「一年一招,一招一年」。每年9月進校宣講、10月初選、12月複選,到第二年6月高考定選,期間,還有多次文化成績情況摸底。
層層篩選涉及體能體型等多方面,其中既有檢測考生協調反應等能力的「飛行特殊能力檢測平臺」、測驗耐力和身體素質的耐力跑、還有三步上籃這樣常規體育動作,更有一些「出其不意」的項目:比如考官會現場演示一套武術套路,考生們則要臨場模仿出來。這對從小掌握動作較快的陳乙睿來說,亦是輕鬆應對。
如今,陳乙睿已經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大學報導,開啟了人生新篇章,而父親陳建祥在投入到體育教學工作的同時,也結合兒子和往屆體育特長生案例,進行了總結。
「好的體育特長生,一定是體育和文化成績二者都要抓。」一直以來,陳建祥都很支持兒子參加體育運動,但卻有一個「附加條件」:喜歡運動沒錯,但文化成績不能落下。
所以,從小到大,陳乙睿一直是能文能武、德智體全面發展。高中時,他曾參加全國作文比賽並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這點他比我強,寫文章我真的不行。」
在高考最後衝刺階段,陳建祥讓兒子把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文化課上,該刷題複習背書的部分,一樣都沒落下。「前期保證不要掉隊,後期還能衝一把,在文化課上,我們也會多鼓勵他。」
在最後高考時,陳乙睿雖然作為體育特長生,但他的體育優勢並沒有直觀地體現在高考分數中。因為空軍招飛前,他在警校和軍校考試時不慎拉傷大腿,放棄了參加高考中的體育測試。
所以,當兒子拿回606分的文化課成績時,陳建祥既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自豪,亦有自己在最後高考衝刺時,讓兒子將重心從田徑場轉移到文化課的慶幸:「體育特長生也可以文武雙全。最重要的還是在不同的階段分配好側重,更好地把握重點。」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