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演《盜夢空間》(Inception)、《朱諾》(Juno)、《x戰警:逆轉未來》(X-Men: Days of Future Past)等多部好萊塢電影的33歲加拿大女星艾倫·佩吉(Ellen Page),繼2014年宣布出櫃後,近日在社交媒體宣布其為跨性別者,並更名為埃利奧特·佩吉(Elliot Page)。
一石激起千尺浪,「跨性別者」這一議題進入大眾視線,但不少人對於跨性別者與性取向的關係、是否等同於「變性人」等問題仍存在誤解。
1987年出生的艾倫,演藝事業可謂順風順水。2006年,艾倫因出演電影《水果硬糖》而獲得關注,此後因《朱諾》(Juno)、《X戰警》兩獲奧斯卡提名。而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小李子)搭檔出演的《盜夢空間》,則使其在全球市場大紅大紫。
(Inception)《盜夢空間》
就是這樣一位在其領域熠熠生輝的大牌明星,在宣布為跨性別者的聲明中,仍表示「我也很害怕。我害怕侵犯、仇恨、『笑話』和暴力。」艾倫也認為,社會眾多跨性別群體,往往「每天都要面對騷擾、自我厭惡、虐待和暴力」。
這些跨性別者,TA們的人生就像是上天的惡作劇——其中一些人,生理性別為女性,靈魂卻是雄壯剛健的男人;而另一些生就一副男人的面孔、軀幹和性器官,卻無時無刻不認為自己是女人。
對於跨性別者來說,身體醫療並不是必需的,一個人只要認同自己的性別不同於自己的被指派性別,就可以稱自己為跨性別者,不一定伴有身體性徵的改變。但早在20世紀20、30年代,儘管當時的醫療資源匱乏,部分跨性別者仍設法找到願意幫助自己的醫生,進行跨性別手術,寧可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錯位的身體猶如牢籠,若得不到糾正,身處其中一日,都無異於遭受一場難以名狀的酷刑。
值得說明的是,跨性別是一種性別認同而不是一種性傾向。所謂「LGBT」群體,其實」LGB」是一類人,即男同、女同或雙性戀,他們對於原生的性別和身體並無內在的痛苦、排斥,需要解決的僅僅是全社會的反歧視等外部環境問題。
而「T」即跨性別者是另一類人,他們首先面臨的,是自身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的反差與衝突,並由此飽受煎熬和痛苦。而一旦表現出與其生理特徵不相符的興趣愛好,或者勇敢採用激素治療、性別重置手術(俗稱「變性手術」)時,就會被冠之以「異裝癖」、「人妖」等稱謂,面臨相對LGB群體程度更甚的歧視、阻撓和壓力,這種壓力往往來自於親友。
我們可從一些影視作品中可見一斑。《只是查理》是由Rebekah Fortune執導、2017年上映的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天才足球少年查理,內心卻住著一個女孩的靈魂。他喜歡穿女孩的裙子,把自己打扮成小公主的模樣。在查理內心的性別認同覺醒後,他希望直面自我、做真實的自己,但這很可能意味著揮別綠茵場,並面臨家庭關係的破裂。查理對親人的怒吼,也道出了眾多跨性別者的心聲:「你們說你們愛我,願意為我做任何事,可是你們為什麼不讓我做我自己?」
(Just Charlie)《只是查理》
根據國際通用的醫學標準,跨性別本身並不屬於精神疾病。但由於社會缺乏包容、他人直接或間接的歧視、甚至攻擊等問題,跨性別者相對更易患上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讓其內心痛苦雪上加霜。
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指出,我們應當意識到任何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踐行社會平等理念,並公開反對與社會性別相關的歧視行為。
但實踐這一指導理念,仍然任重而道遠。如在中國,跨性別者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後,對其教育文憑中性別的變更,鮮有成功案例。而從埃利奧特的聲明中,我們也不難得知,聯合國指導理念,在全球範圍的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
惟願心向光明,未來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