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英國的亞瑟王傳奇在西方世界流傳甚廣,而亞瑟王的名字也家喻戶曉,他既是傳奇的發端,又是傳奇的終結,更是傳奇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亞瑟王傳說故事,最初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英雄故事。起源於五至六世紀不列顛人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的戰爭。
根據早期威爾斯的詩歌和史書,亞瑟王的原型很可能是一個領導抵抗運動並取得諸多勝利的將領。他被描述成凱爾特人的軍事首領,在他庭下集結了一批驍勇善戰的武士,號稱圓桌騎士團,這些圓桌騎士們機智勇敢,匡扶正義,在亞瑟王率領下抵抗來自北歐撒克遜人入侵。
不過,直到九世紀,才最早出現提到亞瑟王的著作,即嫩紐斯的拉丁文《不列顛史》,作者稱那位指揮不列顛人取得重大勝利的英雄為Artorius,這個拉丁文名字被轉換成英文亞瑟。
1136年,英格蘭人傑弗裡,著有拉丁文《不列顛王國史》,亞瑟王傳奇的主要內容已大體成型,成為亞瑟王傳奇發展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他借鑑了吉爾達斯、尼尼奧斯和比得等前人的著作,記錄了亞瑟家族的成員姓甚名誰,以及這些成員的事跡和背景,還有亞瑟王一系列軍事勝利。
之後,諾曼吟唱詩人魏慈,又將亞瑟王事跡譯成法文韻文,還增加了圓桌騎士部分。
自此,在整個中世紀的歐洲各國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亞瑟王及其圓桌騎士的故事。
十五世紀,在獄中的託馬斯馬洛裡爵士,最終完成《亞瑟王之死》,至此亞瑟王的故事臻於完整。
實際上,記載亞瑟王傳奇的「正典」系列一共有五部,分別為:《蘭斯洛特》、《尋找聖杯》、《亞瑟王之死》、《聖杯史》和《散文默林》。
這些著作都打算把以亞瑟王朝為中心和以騎士個人歷險為主的兩個系列組合在一起,增加了如特裡斯特拉姆和加勒哈德這樣的重要騎士。
其中,內容的「三大主題」是尋找聖杯、蘭斯洛特與王后格溫娜維爾的愛情以及亞瑟王之死。
在這些描寫騎士的個人冒險的文學作品中,尤其看重人文主義以及個體價值的發展,成為歐洲思想和文學發展史非常重要的一步。
我們再來說說這個「放置在亞瑟王宮廷正中央的圓桌」,它是全國各地榮耀和王權的象徵,與國王加冕時手握的寶球作用是一樣的,只是含義要比寶球深遠很多。
實際上,這個「圓桌」,也是友愛與和諧的象徵。
因為,不管哪一位武士坐在圓桌周圍,均不會覺得地位比別人低一等,可謂嫉妒、貪圖權力與高位的解藥。要知道,中古時期的戰爭與動亂基本都起源於人類的嫉妒、貪圖權力與高位。
當然,亞瑟王也規定,只有最傑出的、威猛無比、本事極大的武士才能成為圓桌武士。
如今我們看到的「圓桌」,一般認為是十四世紀三十年代製成的。相當於英王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他當政年代是1272~1307年。
無論亞瑟王及其武士是否曾經坐過這張圓桌,現在已難以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