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紀錄片上映引發熱潮 "籃球之神"拯救籃球世界

2020-11-24 上海熱線

  紀錄片《最後之舞》的伊始,是一段持續了29秒的特寫鏡頭——鏡頭背著光,朝向屋外的大海,勾勒出窗前的偉岸背影;隨著焦距變化,背景音樂漸起,主角越來越近,每一幀都仿佛閃耀著神的光輝。

  不知不覺間,距離麥可·喬丹最後一次身披公牛戰袍已過去近22年。芝加哥聯合中心球館上空懸掛的23號球衣早已是美國文化的重要象徵,時間在曾經的「籃球之神」身上留下了諸多痕跡,終讓人意識到他其實也是凡人肉身——57歲的喬丹近年來發福得愈發明顯,也一直在刻意減少公開亮相的頻率,就連「飛人」自己也未必意識到,他會再一次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新冠疫情的侵襲讓全球幾乎所有體育賽事陷入停擺,漫長的真空期讓一眾體育直播機構陷入前所未有的無助。就在這樣的時刻,《最後之舞》站上了舞臺。北京時間本周一,這部力圖還原喬丹及公牛王朝最後光芒的十集紀錄片,僅僅播放了前兩集,即以610萬的平均收視人數打破ESPN(娛樂與體育電視網)紀錄片的歷史收視紀錄。

  23年漫長籌劃,問世如一道驚雷

  若非疫情到來,《最後之舞》原本定檔於6月播出,每周兩集的更新頻率足以陪伴球迷度過夏季休賽期的好一陣時光。出於無賽可播的無奈,ESPN選擇提前上映,這也是其最後的底牌。就這樣,喬丹再度肩負起時代賦予自己的偉大使命,一切看起來如此熟悉——2001年10月,在全美深陷於「9·11」事件的痛苦當口,38歲的喬丹宣布復出,並將當年在華盛頓奇才隊的全部薪水捐贈予遇難者家屬。而這一次,《最後之舞》的全部個人收益,「飛人」仍將用於慈善事業。

  偉大如喬丹,向來不缺願為之著書立傳的作者,但很難再有一部紀錄片比《最後之舞》更接近現實。所謂「最後之舞」,取自菲爾·傑克遜在1997-98賽季前為球員們準備的會議手冊扉頁文字。那是「禪師」執教公牛隊的最後一個賽季,球隊總經理克勞斯此前已不止一次有意將這位功勳教練掃地出門,「二當家」皮蓬則因薪水問題與管理層產生了不可修復的矛盾。這是喬丹、皮蓬與傑克遜這一「鐵三角組合」的最後賽季,在時任NBA娛樂部門負責人的勸說之下,公牛管理層、「禪師」以及喬丹本人同意了攝製組進駐,這位為紀錄片拍攝起到關鍵作用的負責人正是如今的NBA總裁蕭華。

  因此,整支拍攝團隊才得以自由出入公牛隊更衣室、訓練房、大巴等場合,但所積累的逾500小時素材,卻塵封了近廿載。直到2016年,在喬丹的首肯之下,紀錄片才進入製作與剪輯程序。從與喬丹私交甚篤的知名導演斯派克·李,到曾經的HBO體育臺主席羅斯·格林伯格,其間導演人選換了又換,而最終出現在影片名單上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傑森·赫爾。他的作品不多,均為充滿戲劇衝突的體育題材紀錄片:《密西根五虎》講述了美國大學籃球史上名噪一時的爭議組合,《巨人安德烈》則記錄了深受肢端肥大症困擾的摔跤手安德烈·羅西莫的傳奇一生。

  衝突同樣是貫穿《最後之舞》的主線。儘管聚焦於喬丹在公牛的最後生涯,紀錄片卻不斷閃回其職業生涯的早期片段。就前兩集而言,導演並不滿足於直白地描繪喬丹的天賦卓絕與鋼鐵意志,而是盡力還原每一位配角——球隊總經理克勞斯不擅交際又內心敏感,這位人們眼中的絕對反派與球員、教練們屢生嫌隙,但片中並不迴避他「在其位謀其職」的本分與內心的淳樸;對於喬丹的最佳搭檔皮蓬因不滿自己多年前籤下的低薪長約而拒絕上場時,導演如實地以喬丹之口進行評價:「他的做法有些自私」;在講述喬丹與球隊管理層於1986年首度產生裂痕的原因時,影片並不評價孰是孰非,而是呈現理念的衝突:出於保護,球隊在喬丹重傷歸來後,不惜以輸球為代價嚴格限制其上場時間,這對於好勝心極度強烈的「飛人」而言無異於羞辱……豐滿的人物塑造令旁觀者更切實地理解喬丹彼時的處境,也更容易理解這最後一冠背後的傳奇與艱辛。

  意外牽扯出「歷史最佳之爭」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期間體育賽事停擺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最後之舞》的大熱,但喬丹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即便是在退役十餘年後的2019年,「飛人」的商業價值與收入依然凌駕於任何現役運動員。《最後之舞》甫一上映,即成為推特等社交平臺的趨勢排行榜頭名。高關注度的另一佐證,則是英國樂隊亞倫派森實驗樂團的作品《Sirius(天狼星)》時隔數十年後再度走紅——這是公牛王朝時期球員出場時的背景音樂,也與那些傳奇的名字一同成為那段歷史的永恆回憶。

  如果說《最後之舞》的上映中存在所謂輸家,或許也僅有原本與此並無關聯的湖人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作為過去十年當之無愧的NBA門面,「皇帝」與「飛人」的比較早已有之,但從未像如今這般猛烈過。

  在知名籃球專欄作家比爾·西蒙斯看來,喬丹之所以同意紀錄片的製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感受到了危機。儘管在所有媒體的排行中,「飛人」都是不可置疑的史上最佳,但畢竟如今的新生代球迷很少有人親眼見識過他的偉大。「喬丹感覺到詹姆斯的影響力正在威脅自己歷史第一人的位置,他不希望自己的偉大和名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散,他想要通過這部紀錄片為自己正名。」西蒙斯如此表示。

  這或許只是巧合。就在《最後之舞》首支預告片發布的2018年,詹姆斯曾豪言,2016年帶領騎士隊奪得隊史首冠後,自己已是「史上最佳」。彼時,「皇帝」的這番言論就曾引發輿論熱議。

  無論西蒙斯的猜測是否是「飛人」本尊內心的真實寫照,至少故事的發展正如其所預料。老鷹隊超級新星特雷·楊直言:「看完《最後之舞》,喬丹可能要代替勒布朗,成為我心中的歷史最佳。」一時間,兩代超級巨星的比較被廣為熱議,網際網路交流中最不理性的那一面因此顯現——部分群體追捧喬丹的同時,又竭力以惡毒言語諷刺、挖苦詹姆斯。就連NBA名宿比盧普斯都不禁感慨,為何喬丹的偉大,會牽扯出那麼多關于勒布朗的仇恨。漫無止境的惡毒攻擊自不可取,但即便是為詹皇發聲的比盧普斯也坦言,在他以及許多人的心裡,喬丹才是歷史最佳。無論《最後之舞》上映與否,這本就是無可置疑的定論。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文匯報 作者:謝笑添 責任編輯:三千世界

相關焦點

  • 喬丹紀錄片確定4月上映 飛人要來「拯救」籃球世界了
    視頻:詹姆斯建議喬丹紀錄片趕緊上映:大家都宅家裡 播放量爆炸,時長約1分2秒據《華盛頓郵報》透露,麥可-喬丹的紀錄片《The Last 【聚焦NBA停擺】《華盛頓郵報》記者安德魯-馬查德在今日透露,ESPN電臺將於當地時間4月19日播放喬丹紀錄片《The Last Dance》,這部紀錄片原定在當地時間6月2日播出,但由於新冠病毒目前大肆蔓延,NBA賽事已經暫停近三周時間,沒有籃球的日子也讓很多球迷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喬丹紀錄片則是能夠填補「停擺期」的無聊。
  • 籃球之神影響力!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榮獲艾美獎最佳紀錄片
    9月20日,艾美獎組委會官方宣布「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的紀錄片《最後之舞》榮獲第72屆艾美獎創意藝術類「最佳紀錄片獎」。
  • 為什麼喬丹被世人封為籃球之神?看完這個紀錄片你就知道了
    影片展現1997-98賽季Michael Jordan在公牛效力奪冠的最後一個賽季,該紀錄片共10期,每期長度將達到1個小時左右。紀錄片全面展示喬丹神級的統治力,籃球名宿魔術師詹森也感慨的說到,看完紀錄片,也許會讓年輕一代的球迷明白,為什麼喬丹會被封為籃球之神。
  • 詮釋籃球之神,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獲三項艾美獎提名
    答案當然是——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29日,據美國媒體ESPN報導,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獲得第72屆艾美獎提名。三個提名獎項分別為:最佳紀錄片/非小說劇集、非小說劇集最佳圖片剪輯、紀錄片/非小說劇集最佳導演。
  • 最後之舞!喬丹紀錄片4月20日上線騰訊體育 走進最偉大的籃球故事
    攝製組以前所未有的拍攝方式,全景跟蹤公牛的 1997-98 賽季,記錄了在耀眼的光環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一部承載著籃球場上的硝煙,浸透著通往冠軍路上酸甜苦辣的紀錄片,與喬丹、公牛一樣珍貴非凡。而這部《最後之舞》,也將於 4 月 20 日起在騰訊體育正式上線。
  • 喬丹號稱籃球之神,為什麼他很少為籃球發聲?喬丹笑了!
    喬丹號稱籃球之神,為什麼他很少為籃球發聲?喬丹笑了! 除了一些真正的老球迷,那些70後、80後當年一起親眼跟隨喬丹奪冠,見證了的公牛王朝的人以外,普通人對於喬丹的感受真的沒有那麼直觀。對於沒有親眼看過喬丹打球的人來說,自然也沒辦法體會喬丹全盛時期對於籃球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力。
  • 籃球之神——麥可·喬丹
    如果說史密斯創造了籃球,斯特恩推廣了籃球,那麼喬丹就是定義籃球的那個人。如果從榮譽看喬丹,你會發現他幾乎拿過所有的榮譽;如果從冠軍定義一個球員的話,6冠,兩次3連冠,6次FMVP,進總決賽百分百戰績;如果從籃球技術來看,拿過得分王,拿過搶斷王,也拿過最佳防守球員,攻防頂級。麥可·喬丹,公認全球籃球第一人,幫助籃球市場從美國開拓至全世界,對籃球的影響力在運動員裡面當屬第一。
  • 歡欣鼓舞,籃球之神喬丹終於出面,凌晨5點寫下6個詞語率NBA抗議
    北京時間6月1日,NBA眾位球星都非常關注目前的美國情況,而現在喬丹終於發言了,籃球之神的言論能否拯救美國呢?恐怕很難,但起碼他給出了自己的態度。籃球之神麥可喬丹通過喬丹品牌的官方推特,發表了一篇由他本人帶來的聲明,喬丹開篇就用了6個單詞形容他的感受,他說自己現在:「很難過、很痛苦、很憤怒,他也感受到了人們的痛苦,憤怒和沮喪。在這種時刻,他選擇和抗議種族主義的人站在一起,因為他們都受夠了。」
  • 與神同行!「籃球之神」與「高爾夫之神」的「神交」
    永遠的「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的最新紀錄片近日提前上線(原定於6月2日上線),一定程度上是為了緩解人們的居家躁動情緒。這部10集紀錄片名為《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令高球粉絲驚喜的是,其中有很多喬丹打高爾夫的鏡頭出現,穿插了不少「籃球之神」的高爾夫軼事。
  • 「籃球之神」的哭泣!麥可·喬丹對科比的悼詞是完美的!
    在紀念科比的時候,喬丹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真誠。他淚流滿面地告訴全世界凌晨的簡訊,以及他對科比是如何由憤怒轉化為家庭的一部分。麥可喬丹,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稱科比為他的弟弟。他談到科比不是為他而是為他的女兒們徵集籃球技巧,以及科比是如何從別人身上學到一些他想做得更好的東西——做一個父親。喬丹對科比的悼詞完美地概括了這位傳奇人物本想獲得的榮譽——愛、尊重、感激和幽默。在他強有力的悼詞中間,喬丹開了一個「哭泣的喬丹」表情包的笑話,讓心碎的球館充滿了某種能量。
  • 《最後之舞》力薦:籃球之神的輝煌生涯
    《最後之舞》 豆瓣9.7。(見下文)2·喬丹的個人魅力可不一般。紀錄片的受眾主要是籃球迷,而喬丹在球迷心中是毋庸置疑的「神」。你可以不服科比,也可以不服詹姆斯,但只要你看過喬丹的比賽,你就不得感嘆「狗曰的 這*是真的強!」
  • 不止於「最後之舞」,十部紀錄片讀懂喬丹
    在這個沒有比賽的日子裡,「籃球之神」再度出場,填補了球迷生活的空虛。 對於這部片子,我們已無需多說。但是如果你看得不過癮、或是想更全面地了解這位最偉大的球員,我們在此也為大家推薦10部關於喬丹的紀錄片。
  • 都懂籃球之神指的是喬丹,那範喬丹、白喬丹、左手喬丹指的都是誰
    都懂籃球之神指的是喬丹,那範喬丹、白喬丹、左手喬丹分別指誰?相信看球的網友們對「籃球之神」麥可-喬丹並不陌生。6次進總決賽6次拿總冠軍,總決賽未嘗敗績。生涯十個得分王,其中一個是3連任,一個是7連任。滯空拉杆上籃以及罰球線驚世駭俗的一扣更是聞名於全世界。
  • 《最後之舞》掀起熱潮,錫安羅斯庫裡講述喬丹帶來的追夢啟發
    描述麥可喬丹與公牛王朝的紀錄片《最後之舞》,播出後引發收視熱潮,讓許多不曾親身經歷喬丹打球的年輕球迷認識這段傳奇,當然也喚起了不少人曾有的美好回憶。紀錄片年代還沒出生新科狀元錫安同樣得到啟發不只這些有資歷的球員懷念籃球之神,1998年當喬丹率領公牛完成第2度三連冠時,甚至還沒出生的鵜鶘狀元錫安·威廉森也同樣得到啟發。近期他觀看了《最後之舞》後,對於這位傳奇巨星的表現感到敬佩,並期盼自己能夠成為像喬丹一樣的偉大領袖。
  • 籃球之神喬丹放到現在會是什麼水平?
    喬丹是籃球最高境界的代表,就象足球界馬拉度納那樣很難超越,喬丹身體勁爆,彈跳驚人技術精湛,球場上飄忽不停,突破犀利一條龍殺入籃下扣籃得分,單人很難防住,突破瞬間變向跳投得分是他的拿手絕活,喬丹也給後耒者留下了經典的喬丹動作。
  • 《最後的舞動》籃球之神?勵志之神。
    《頭文字D》知唔知乜嘢系神?其實神都系人,只不過神做到咗人做唔到的嘢。絕舞,這個角度切入講述神在第二次退役的最後一個賽季衝擊第二個三年冠的故事。然後插敘神的故事,神team的故事。無論多少次看這個傳奇,還是很鼓舞:永遠追求籃球技術的巔峰,獨孤求敗,好勝心極強。即使中年還是嘴角帶笑,人生贏家的自信在不言中。
  • 喬丹紀錄片熱播引發史上最佳之爭,「關公戰秦瓊」究竟何時休?
    近期,「飛人」喬丹全新紀錄片《最後之舞》在全美熱播,不少NBA退役或是現役的球員都對紀錄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在這群討論熱潮中,身為喬丹粉絲的詹姆斯卻罕見的消失了。有意思的是,在紀錄片播出前詹姆斯還在社交網絡上表態「自己迫不及待地想看」,而在紀錄片播出後,他卻沉默了,至今沒有任何談論這部紀錄片的言語。
  • 《最後之舞》完結:籃球之神完美詮釋艱難中的堅持
    近日,麥可-喬丹紀錄片《最後一舞》熱播結束。ESPN報導,昨日第九和第十集在ESPN兩個電視臺的平均收視人數達到了560萬。其中第九集為590萬,第十集為540萬。《最後一舞》從第一到第十集,全集的平均收視人數為560萬,創造了ESPN紀錄片的收視紀錄。
  • 「籃球之神」喬丹短暫的職棒生涯 表現糟糕但是充滿希望
    1993年10月6日,公牛新賽季訓練營即將開啟之際,他們的領袖,「籃球之神」喬丹卻宣布退役。儘管幾天之前有零星的關於喬丹退役的新聞流出,但是當喬丹正式宣布他接下來的動向之時,整個NBA乃至體育界都為之震驚。
  • 《最後的舞動》籃球的神只有一個
    看完了最後的舞動十集紀錄片,作為80後的我對於喬丹之前的很多場內場外的故事其實早就耳熟能詳,但這十集記錄片更加完整地補充了很多的細節和對於很多比如魔術師、伯德、米勒、巴克利還有喬丹身邊的球友、教練、經紀人、訓練師等人的採訪,更多的是喬丹本人對於發生在他身上這些故事的最真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