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華納與DC娛樂對外宣布,在2020年前,以至少每年2部的速度不斷推出全新超級英雄作。
自此,華納+DC正式向迪士尼+漫威宣戰,兩大好萊塢巨頭將爭奪漫改電影,這塊令所有電影人都垂涎欲滴的超級大蛋糕。
而在漫威和DC的首輪PK中
《美國隊長3:內戰》拿下11.5億美元,爛番茄好評度90%;
而《蝙蝠俠大戰超人》斬獲8.7億美元,爛番茄好評度僅為27%。
毫無疑問,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美隊3》均完勝。
今天就為您帶來獨家盤點:《美國隊長3》為什麼能完勝《蝙蝠俠大戰超人》
同名原創電影短片,請拉至文尾,點擊 閱讀原文
這是超級英雄電影最好的時代。
據統計,從2014年到2019年,一共有22部超級英雄電影有望登上銀幕。這份由四家公司「聯手」炮製的電影計劃,無疑是影迷和漫迷最大的福利。
這一數據也意味著從2015年開始,每年將公映至少三部超級英雄電影。而2016年和2017年更是超級英雄電影的爆發年,《蝙蝠俠大戰超人》、《美國隊長3》、《X戰警:天啟》《蜘蛛俠歸來》《銀河護衛隊2》等超級英雄作一共多達12部。
從影片數量、上映頻率、明星陣容和票房成績來看,超級英雄構成的銀幕格局不斷膨脹,而他們本身也逐漸成為當代大眾文化的圖騰,開啟了在真正的黃金時代。
而在今年,兩大漫畫巨頭DC和漫威,火星撞地球般的首輪PK中,《美國隊長3:內戰》斬獲11.5億美元的高票房。
而製作成本高達2.5億美元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未過9億美元。
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美隊3》都實現了完勝。
從各方面來看,華納和DC的倉促布局,或許早早就給這場首輪軍備競賽,埋下了失敗的隱患。
A.撞檔之爭勇者勝
早在2014年聖地牙哥動漫展的時候,《美隊3》就與《蝙超》有過首度交鋒,那就是著名的撞檔之爭。
自從《鋼鐵俠》在2008年5月2日上映,票房大獲成功之後,每年5月的第一個周末幾乎都是有一部漫威大片來把持。
這個檔期非常敏感,因為是開啟全年最吸金暑期檔的重要時間節點。
由於漫威的爆棚人氣,《鋼鐵俠2》、《鋼鐵俠3》《復仇者聯盟2》連年佔據了這一黃金檔期。
因此,當《蝙超》和《美國隊長3》雙雙宣布定檔2016年5月6日之時,一場不可避免的口水之戰,在雙方粉絲之間爆發,因為這不僅僅是DC和漫威的對決,似乎也是華納和迪士尼之間的對抗。
對於成熟的北美電影市場來說,檔期的提前協調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沒有人希望兩部超級大片在同一天上映,漫威和DC必有一方會退讓。當時,有外媒評論,最有可能率先改檔的是DC方面,相對於已經建立健全的「漫威電影宇宙」,DC的超級英雄在影響力和吸引力方面,可能處於劣勢。
果然,2014年8月7日,華納兄弟正式對外宣布,將《蝙蝠俠大戰超人》的檔期提前至2016年3月25日,避免跟《美國隊長3》同日上映,導致「兩敗俱傷」。
撞檔之爭,最終以《美隊3》咬定檔期不放鬆而告終。在這場提前打響的檔期大戰中,漫威大獲全勝。
B.漫威宇宙8年布局 VS DC宇宙倉促上陣
漫威在這些年創造的價值和成績有目共睹,在電影宇宙的創新概念等方面創造了驚人的成績,而這一切的發生不過短短8年時間。回首2008年,《鋼鐵俠》第一部的橫空出世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漫威和深陷事業低谷的小羅伯特唐尼,這部電影是漫威成功的基石。
《鋼鐵俠》成功之後,漫威開始加速構建自己的電影宇宙,老大凱文·費奇曾表示:漫威影業已經把2028年之前的電影藍圖都勾畫好了。
為了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第三階段的奇異博士、黑豹、驚奇隊長,新蜘蛛俠等新人氣角色的扶植,勢在必行。
超級英雄作拍多了,一切劇情走向都會往"關公戰秦瓊"式的意向走,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經歷了12部電影的鋪墊之後,《美國隊長3:內戰》祭出了避免審美疲勞的最靈驗方法:堆英雄。機場大戰便是讓影迷嗨起來的最大理由。
這一長段動作戲,是整部《美國隊長3:內戰》最為華彩的一段重磅戲份。如果把《蟻人》算作一個場外不穩定因素的話,那麼美國隊長陣營VS鋼鐵俠陣營,正好是5對5,所以這場機場大戰的觀感,確實有一種看NBA的感覺
既有人盯人式的捉對廝殺
又有猩紅女巫式的神助攻
也有驚豔登場的蜘蛛俠,超帥地以一敵二。
可以說,這場戲極盡討好之能勢,滿足了影迷對於XX大戰OO,會有怎樣結果的終極臆想。
2014年10月16日,比漫威早成立5年的DC再也按捺不住了,通過華納宣布,將在2016至2020年的未來五年內,陸續推出《蝙超》、《神奇女俠》、《海王》、《閃電俠》等10部DC漫畫改編的電影作品,而此時的漫威早已進入了電影宇宙的第二階段。
所以DC電影宇宙從布局上來講,錯過了趕超漫威的黃金時間。讓全球觀眾逐漸熟知一個英雄需要時間,尤其是鋪墊一個英雄團隊,每一部單人英雄電影都是一個孵化的過程。
由於錯過了這樣的時機,DC只能選擇在《超人:鋼鐵之軀》之後,直接上映《蝙蝠俠大戰超人》,片中同時擠進了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三位巨頭,同時還引出了海王、閃電俠、鋼骨,在電影宇宙的第二部作品中就引入這麼多角色,對於創作來說是非常冒險的,因為DC已經沒有時間,用單人電影來鋪墊宇宙了。
此片在高度風格,嚴肅,黑暗的路上也漸行漸遠,造成了《蝙超》在DC漫迷心中地位很高,但在大眾和評論界口碑撲街的局面。
C.漫威的娛樂喜感 VS DC的嚴肅暗黑
不得不說,由諾蘭打造的《蝙蝠俠》系列所帶來巨大的成功成為DC電影宇宙揮之不去的陰影。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讓超級英雄電影,達到了之前從未有過的深度和嚴肅性,但這套神作的成功卻在幾年後反而成為DC的羈絆,甚至一度導致其創作上束手束腳的境地。
從《蝙超》和《自殺小隊》中,可以看出DC正在努力跳脫出諾蘭的影響,並未試圖深入挖掘故事中種種社會和政治問題,以全面布局和建立世界觀為重。但不可否認的是,諾蘭的《蝙蝠俠》在影迷心中造成的影像,已經成為了某種潛意識,那就是要深度,而大多數路人觀眾又以漫威的娛樂性標準來評判《蝙蝠俠大戰超人》,而影片明顯在娛樂性上也不及漫威。
DC在嚴肅暗黑還是娛樂喜感上,徘徊不定後,又再一次讓陷入了窘境。
但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毫無疑問,《美國隊長3》是漫威那麼多作品中,最沉重最陰暗的的一部!沒有成堆嬉皮笑臉式的插科打諢、也沒有鋼鐵俠風流倜儻的甩帥,有的只有骯髒的近身肉搏和充滿血腥氣的復仇。
仔細想想,美國隊長代表的其實是一種最為傳統的偉光正英雄,這位老兄從二戰一覺睡到當代,不能飛,不會電腦技術,不懂網際網路,靠的就是過去練就的一身好筋骨,近身肉搏式的陸地戰役是他的特長,皺眉裝深沉是他慣有的表情
而鋼鐵俠代表的則是當今世界最為頂尖和吃香的科技人才,自己研發酷炫戰衣,做演講時,通過一種從未見過的全息影像技術,原樣還原自己的青春,然後泡泡妞,順便再拯救下世界紛爭,風流倜儻到不行。
其實,他倆的價值觀從本質上而言是有些對衝的。
所以,當冬兵巴基這個角色出現的時候,就成為了兩人對毆的真正導火索,於是出現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中,最為骯髒而血腥的肉搏戲。
D.《自殺小隊》VS 《奇異博士》
漫威與DC的首輪軍備競賽,以漫威宇宙的《美隊3》完勝而告終。而兩者的第二輪PK也已經進行了一半。儘管未能在中國內地上映,口碑也未達預期,但《自殺小隊》依舊憑藉爆棚的人氣和先期炫目的營銷,截止目前,已經在全球搜颳了7億美元的高票房。
這一成績,對於2016年11月14日登陸北美的《奇異博士》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的。此片講述了「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從外科醫生到大魔法師的求道之旅,塑造出宏大詭譎的「盜夢空間」式幻境,與現實奇異交叉。
命運選中了卷福飾演的奇異博士,他在「死裡逃生」後上山求道,經過艱苦訓練,最終披上戰袍化作奇異博士,與神秘勢力抗爭。
今年的第二輪PK大戰:自殺小隊 VS 奇異博士,又會鹿死誰手呢?讓拭目以待吧。
同名原創電影短片,請拉至文尾,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