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給身體排溼氣!!!

2021-02-14 黃河口大閘蟹

遊黃河口 品大閘蟹

近來她還常出現頭腦沉重、身體疲倦等症狀。有個周末,曉玲與同事在健康房運動之後,一起到麻辣鍋店慶生,再吃了一大碗無限續杯的冰淇淋,原本不舒服的情形更加嚴重……。

從中醫觀點看,曉玲種種不適都因為「陽氣鬱積在內無法宣發,進而形成寒溼」所致。夏天大家躲在冷氣房裡圖涼爽,造成「陽氣未宣發,反而在體表生出寒氣」,因為一分寒氣,常伴有一分溼氣,體內聚集的溼氣沒有排出去,在體表就會形成皮膚水腫,或皮膚長溼疹、發癢;在關節(筋骨)處則會造成四肢痠痛;在腸胃道則會形成拉肚子及吸收不良的問題,久而久之則會造成營養不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甚至產生「睡再久也都睡不飽」的感覺,因為陽虛(陽氣不升發),頭腦所需要的能量無法向上供應,所以會思緒不清、頭腦不清醒。

中醫比西醫重視出汗

依中醫理論,夏天提供人體最好的「除溼」機會。經過了秋天的涼、冬天的寒、春天的溼,身體陽氣已被壓抑了半年以上,累積許多寒氣、溼氣。所以應該在夏天時,透過適當的運動,身體體表的溫度上升、正確發汗,讓末梢的微循環打開,幫助體內排出這些寒與溼。

從西醫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來「調節體溫」,因為流汗後,皮膚溫度平均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新光醫院家醫科主任陳仲達指出。

比較起來,中醫較重視出汗,並且會依據出汗的時間與狀況,判定身體的健康與否。

中國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之說,例如喝粥出汗、運動發汗、熱水泡腳發汗……等。甚而還主張:

■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

「汗為心之液」,有經驗的中醫師可以由人體出汗的狀況,觀察心臟的盛衰,因為出汗太多,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如果鈉離子不足,便會抽筋、心臟無力,嚴重時甚至還可能昏倒的情形。

■出汗可以清洗毛孔,排出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和其他有毒物質及廢物。

西方科學家最近也發現:在每個汗腺內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這種物質能阻止外界細菌和病毒從汗腺進入人體。

蒸蒸出汗,但不可淋漓

中醫認為的正常出汗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說:可以看到汗珠,汗卻不能像下雨一樣地流。不正常出汗:不論冬、夏,完全不活動或是輕微活動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太多汗

1、自汗:白天不自覺地出一身汗。

●原因:「溼氣太旺」或「陽氣過虛」、「元氣虛弱」。

●治療:「溼氣太旺」,宜飲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

「陽氣虛」,要用補氣的藥,象是人參、粉光參……等。

2、盜汗:晚上睡著了才出汗,醒了就不會出汗。

●原因:體內的陰液不足。

●治療:服用「當歸六黃湯」,或是吃點滋陰降火的藥,象是知母、黃柏、黃連等。

更年期婦女可以吃點山藥、野葛根、蝦與牡蠣等食物。

緊張、壓力大的人,可以用點菊花、牡丹皮、知母等藥材。

■太少或不出汗

●原因:

1.外寒─天氣或環境寒冷所致。

2.內寒─人體陽虛而無力發汗。

●治療:適度吃一些「辛味藥」,讓人體的「陽氣」宣發。

夏天多些自然流汗,冬天避免大出汗

此外,中醫養生理論也講究「出汗要依照四時(季)做調整」:春夏養陽,可以運動出點汗。秋冬養陰,不宜過度運動,汗應該流少一點。

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建議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5~7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3~7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

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6次,甚至是一個呼吸循環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不流汗易與肥胖形成惡性循環

體型較胖的人因為比較容易流汗,夏天更不願意運動,只想待在冷氣房裡。中醫師勸胖子多動,以免形成惡性循環,身體不但愈來愈不健康,身材也將愈來愈胖。

胖的人多半屬於「陽氣虛」的體質,很容易累積「溼」而成「痰」。由於人體出汗時,必須靠陽氣的鼓動,而陽氣虛的人陽氣已經不足,所以一旦出汗之後,反而不容易停止,而發生汗出太多的情況。如此一來,大量出汗會帶來不舒服的感覺,另一方面更會消耗已經過少的陽氣(能量)。

不過,雖然胖的人在運動時,會因為陽氣虛而氣喘,但是運動確實可以帶動陽氣的循環,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所以,如果胖的人想要健康減肥,一是要靠運動持之以恆,另一個則是要透過「補氣」的方法來調理身體。

由出汗預測健康

中醫認為,從一個人出汗的時間、部位、氣味及顏色,都可以看出身體異常的端倪。

1、出汗時間:白天不正常出汗屬於「陽虛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屬於「陰虛盜汗」。

2、出汗部位:「頭汗」過多可能是脾胃有溼熱,或暴飲暴食後的「積食」;老人及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多半是因為氣虛所致。

▼「手足心多汗」多半是陰虛,也可能是胃熱或熱症。

▼「心窩、胸口多汗」多半是因為思慮過度所導致的「心脾虛弱」。

3、汗的氣味: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溼熱有關,一般屬於「肝熱」。

4、汗的顏色:黃汗、紅汗或黑汗分別代表身體不健康的徵兆。

夏天如何預防中暑?

夏天要流汗才算健康,但是流汗過多,造成陽氣太過消散,也對身體不好,甚至脫水、休克。

所以預防中暑(溼熱未散)格外重要,如果在夏天有較大的運動量,或較長時間曬太陽之前,可以先吃些生脈飲,或補中益氣湯。

而吃些西瓜、絲瓜及蓮藕加牛奶等飲料,也是不錯的夏天保健飲料。不過,體質或腸胃過於虛寒的人,以及婦女月經期間不宜吃西瓜。

夏天正確吹冷氣的方法:

1.溫度:一般在攝氏26~28度最佳。陽氣盛的年輕人或小孩,冷氣的溫度可以再調低一些。但年紀大、陽氣虛的人,則溫度不宜太低。

2.穿著: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穿著薄的長袖、長褲。

3.其他禁忌:

▼避免頻繁進出室內外。

▼出完汗先擦乾再進入冷氣房。

▼避免在冷氣房中運動、吃麻辣鍋引發出汗,造成陽氣虛衰,無法產生抵抗力與循環力來保護人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吃冰冷的食物、飲料,在體內產生寒氣,使得陽氣被過度壓抑。

4.時間:每天至少開窗1小時,讓空氣充份流通,避免孳生病菌及黴菌。

黃河口大閘蟹特別提醒:

螃蟹是公認的食中珍味,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螃蟹不但味奇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補品,對滋補身體很有益處。但是吃螃蟹有禁忌。

一忌吃生蟹:螃蟹的體表、鰓及胃腸道中布滿了各類細菌和汙泥。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開鍋後再加熱30分鐘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二忌吃死蟹:買死蟹。死蟹體內的細菌迅速繁殖、擴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胺基酸,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食用死蟹可能誘發嘔吐、腹痛、腹瀉。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不宜購買。

三忌吃久存熟蟹存放的熟螃蟹極易被細菌汙染,因此,螃蟹宜現燒現吃。萬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乾淨、陰涼通風的地方(最好是冰箱中),吃時必須回鍋再煮熟蒸透。

四忌吃太蟹肉性寒,不宜多食。脾胃虛寒者尤應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瀉。一般吃蟹一至兩個即可,吃完蟹後最好喝上一杯薑茶祛寒。

五忌喝茶水吃蟹時和吃蟹後1小時內忌飲茶水。因為開水會衝淡胃酸,茶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於消化吸收。

六忌吃柿切忌螃蟹與柿子混吃,因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螃蟹中的肉蛋白凝固,可能引發嘔吐、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

相關焦點

  • 溼氣太重怎麼排出來
    體內溼氣是中醫學症狀的一種詮釋,造成 溼氣太重的原因比較多,例如氣溫炎熱溼冷,平常健身運動較少,飲食搭配欠佳,都可能會造成 人體溼氣大,要是沒有方法立即排出去,針對人的傷害是較為大的,通常會引起一些病症,要想把體內溼氣排出去,方式比較多,下邊我們就來簡易的了解一下溼氣大如何排出去。
  • 身體溼氣太重怎麼排溼,簡單的祛溼方法
    身體溼氣是一種中醫理論概念。中醫認為自然界中氣候潮溼、食肉等是溼氣的來源,溼邪過重則易傷陽氣。認為通過飲食、起居可以對溼氣進行調節。溼氣重是指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屬陰,溼邪致病,常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溼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裹。溼邪阻滯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著。
  • 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時間:2020-12-18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1、運動。很多人現在或是因為忙碌而沒有辦法運動,或者是因為懶惰而沒有運動,這就不能排汗,體內的溼氣自然就沒有辦法排出來,溼氣就會在我們的身體裡聚集啦。我們要多運動眯著眼不僅可以排汗,還可以鍛鍊我們的身體。    原標題;如何排溼氣寒氣 祛除體內的溼氣寒氣方法    1、運動。
  • 排溼氣只會傻傻地拔罐?水裡加這些,溼氣不再纏身
    體內溼氣重可以理解為,體內的垃圾無法排出身體,健康的身體是具備排出體內垃圾的條件的,但是因為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或者環境影響,導致我們體內垃圾增多,加重了身體排垃圾的負擔,所以就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如果不及時排出體內溼氣,就會引發各種不適應,很多人都喜歡去用拔罐來排溼氣,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排溼方法,不過拔罐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者位置不對,很容易損傷皮膚,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拔罐主要是去除體表的溼氣,對於體內的溼氣幫助不大。
  • 身體「排溼王」已找到,不是花椒,平時敞開喝,趕跑溼氣告別肚腩
    3、睡眠——嗜睡疲憊即使每天睡了很多,但還是無精打採,怎麼都睡不夠,脾胃也虛弱,這些也說明你可能是溼氣重了。4、頭部——沉重發脹身體溼氣重,頭部也會有不適的情況出現,具體表現為頭昏腦脹,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沒幹什麼就覺得勞累。
  • 杏林早報|足貼變黑出油,是身體在排毒、排溼氣嗎?
    杏林早報|足貼變黑出油,是身體在排毒、排溼氣嗎? 都說足貼能把溼氣排出來, 誰看了不心動呢? 但真相是, 人體是不可能從腳心排出油來的。
  • 溼氣重百病生,溼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又該怎麼排出去?
    說到溼氣,大家都知道溼氣對人體的危害,但卻很少人知道,溼氣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是從外到內,還是由內到外?今天我們就來完整地討論下這個問題。 溼氣是怎麼形成的? 身體裡,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臟,一個是脾臟。腎臟喜歡水,而脾臟討厭水,喜歡乾燥。
  • 身體溼氣重不知怎麼辦?水中加一物,溼氣去得快
    而身體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溼氣重所致。一、幾種可加重溼氣的食物1、巧克力巧克力非常受大眾歡迎,不管是年節日,還是日常生活,巧克力都經常出現。但吃了巧克力雖然會讓心情變好,但卻也會引發一些不良問題。例如身體發胖以及溼氣重,身體胖可能比較好理解。
  • 身體內溼氣太重,怎樣輕鬆去除溼氣?不妨學一學這3個方法
    其實,對於這些情況,通俗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身體代謝太快了。而從醫學的角度去講,那就是這個人身上的溼氣偏重。那麼,對於一些溼氣重的人,怎麼才能夠幫助有效地除掉身上的溼氣呢?有些人覺得很難做到,其實並不難,這3個方法有助於祛除體內溼氣,若你溼氣重,不妨學一學。
  • 身體出現這4種反應,就說明體內溼氣「超標」,教你3招祛溼氣
    導語:現代社會中80%以上的人都有溼氣。而中醫觀念中,溼氣比較難祛除,因為溼氣形成的原因複雜。體內溼氣排不出,寒邪也就滋生了。想要祛除溼氣和寒邪,除了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外,還需要注意飲食。2、體虛,容易疲勞溼氣重,在生活中主要表現為體內的溼氣無法正常排洩,加上身體的代謝更新緩慢,氣血循環不流暢,不管是運動還是晨起總是感覺身體沉重,沒有精神,其實這是溼氣重的表現。若是情況較為嚴重,就需要謹慎啦!
  • 身體出現這幾種反應,說明體內溼氣過多,教你三招去溼氣
    導語:現在社會中80%以上的人都會有溼氣的出現,在中醫的概念裡溼氣是一個非常難去除的疾病,因為溼氣的形成原因比較複雜,很難一時之間清理出去。如果平常溼氣排洩不出去,各種疾病也跟隨找上門,為了能夠讓身體變得更加健康一些,平常一定要好好去除溼氣。
  • 男人溼氣重,應該怎么正確的排溼?你或許真不知道,看專家的理解
    男人溼氣重,應該怎么正確的排溼?你或許真不知道,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作為六邪氣之首的溼氣,近些年也是備受關注,主要是溼氣重降低我們生活質量,而且也比較容易同其他的疾病「勾結」生成新的疾病,如同寒結合成為溼寒,同風結合則成為風溼。
  • 溼氣是怎麼進入人體的?溼氣不除,百病生,究竟該如何祛溼?
    溼氣相信大家都知道,溼氣過重是現在很多人都面臨的問題。雖然溼氣重本身,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要是長期的體內溼氣過重,溼氣在體內堆積,久而久之,就會嚴重的威脅到身體健康。不僅讓人的精神面貌異常,還會損傷到脾臟、胃部或者其他臟器的健康。而且有句話說,溼氣不除,百病難消。因此,要出現溼氣過重點的話,建議儘早的調理身體。
  • 身體有6個表現,說明溼氣侵蝕嚴重,3步祛除體內溼氣
    導語:所謂溼氣重是體內溼,對於身體危害比較大,常見的是導致肥胖和虛胖,以及對精神面貌的影響。身體溼氣重,大多由於外界環境及生活方式導致。溼氣侵襲人體後會,發出這5個求救信號:1、頭部信號——頭臉油膩,洗不淨的油光,毛孔粗大。
  • 牢記4件事,排溼氣,有助於健康
    牢記4件事,排溼氣,有助於健康。溼氣重怎麼辦?牢記4件事,排溼氣,有助於健康。1、生薑+紅棗泡水喝生薑含有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其他的營養元素等,最大的作用是可以驅寒保暖。紅棗的營養價值比較大,含有糖類物質、礦物質等,有補血、增加免疫力、排溼氣的作用。把生薑和紅棗放在一起泡水喝,能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除溼氣和有毒物質,經期女性喝生薑紅棗水,還可以緩解痛經,溼氣大的人,不妨經常泡水喝。
  • 夏天身體有這2種表現,說明身體被溼氣入侵,5個方法清除體內溼氣
    而體內溼氣肆虐會讓人感覺渾身無力,對食物提不起精力,沒有興趣。嚴重的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2、大便黏膩,身體虛胖體內有溼氣的人身體都有這幾種表現:大便用時較長,而且總有排不盡的感覺。大便不成形,且不易衝洗,這些都是溼氣重才會有的狀況。
  • 夏天想要排溼氣,喝什麼茶好呢?
    夏天天氣炎熱,按理說是體內排溼氣的好季節,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是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所以,體內的溼氣沒有得到很好的排除。尤其是經過冬天以及多雨的春天,對於溼氣重的人群來說,這樣的夏天,其實傷害還是蠻大的。茶是很好的養生飲品,喝茶也會幫助大家來去除體內溼氣。那么喝什麼茶好呢?小編重點推薦兩種茶:綠茶以及熟普!綠茶,無疑是最適合夏天的茶類。綠茶本身不發酵,茶葉就沒有氧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鮮葉的各種物質。在去溼氣這一方面效果顯著。
  • 身體溼氣重會使身材肥胖嗎?6個辦法幫你緩解溼氣,體重也會變輕
    導語:中醫界內都覺得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都有著溼氣所存在,自然界中的溼氣霧氣,食物中的肉類等都是我們體內溼氣的來源,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溼氣會格外重呢?溼氣重的人應該如何排溼呢?那麼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學一學吧。一、身體溼氣重會導致身材肥胖嗎?
  • 身體溼氣太重,這些零食可多吃,幫你排除溼氣,還你一身輕鬆
    導語:我們許多人不明白身體裡的溼氣從何而來,從中醫來說,溼氣屬於一種邪氣,對我們身體健康非常不利,這時如果沒有及時的袪溼,那麼就會加重我們身體的健康受到影響,溼氣我們平時看不見,但是我們又要想去排除它,該如何做呢?
  • 怎麼去溼氣減肥 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而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平時攝入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導致脂肪囤積以外,實際上溼氣過重也會導致水腫、新陳代謝變慢,最終引起肥胖的問題出現。那怎麼去溼氣減肥?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怎麼去溼氣減肥?(1)積極做好飲食調理對於怎麼去溼氣減肥這個問題,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其實溼氣過重與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有密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