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領域設計賽事盛宴 | GHDA環球人居設計大獎第三輪申報開啟,點擊上方圖片查看詳情↑↑
Global Habitat Design Awards| 執筆:
初識場地,被場地自然條件深深吸引,
場地內部一片原始水杉林,
原始高差將空間自然分割成三個不同維度的自然空間
幾個問題:
一、場地高差?
二、到達如何更有效?
三、怎樣留住原始水杉林?
成果訴求:
一、人與場地之間的共生
二、場地原生肌理的價值挖掘
三、解決場地的生態系統有序且交融
基於場地出發,我們開始對項目尋找人本需求和自然訴求。
需要場地提供參與與到達的基本功能需求,
自然則需要人為的最低幹預如何處理不同界面之間的平衡?
我們多次現場對場地的思考和理解嘗試去尋求答案
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不是徵服或被服從,
我們希望從本質意義上的人與自然的共生。
場地思考,是基於我們對場地的原生理解,
從自然共生的角度出發。
我們開始著手於如何保持原生場地與人為活動之間最小化幹預。
留住場地內的原生水杉林,
讓人與林之間產生交互和對話。
針對場地空間路徑,
我們提出多維空間策略,
人為與自然的高度默契就此產生共識。
青城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空間營造
在場景營造和空間秩序上,
我們結合空間跨度的多維變化,
打造知、識、興、歸四個層面的感知維度。
材料結合耐候鋼板鏽蝕的運用,
讓建築更好的融入自然本色的肌理。
水杉的季相變化夏季為綠色,秋季為紅色,
自然本色的肌理與景觀、
建築之間找到了更多的結合和空間融合度。
至此我們有更多心靈與呼吸的感觸可以與場地產生共鳴。
保留場地內的水杉林空間上景觀以更加柔和的處理方式,
通過棧道的有序連接創造性的建立人為與自然之間的有機對話。
接待廳入口(效果圖)
觀景平臺(效果圖)
禪林徑(效果圖)
竹林夾道的有序引導,人與空間的參與。
自然與人為的對話便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序列之感。
移步於庭前,建築的那一抹紅裸視與眼帘,
結合自然汀步,野奢韻味與建築語言建立的有機聯繫。
| 生活方式的自我理解
生活方式的組成,我們從設計維度找到多個單元格。
它包括儀式、精緻、閒適、愜意、回歸
我們找到了幾種適合場地特有的生活方式,
逐一的放置、落位。
把序列與儀式、細節與精緻、暢想
與閒適等逐一尋找適合自身的位置。
自然的材質與場地有機呼應,
將我們最初對場地的認知落地,
同時以更好的對話方式來營造我們對生活的理解。
人、自然之間共融的思考,
樹影與平臺之間會有對話、
這種對話我們覺得會是有不同季節的交織、共鳴,
原生場地的自然水杉林是我們梳理自然與人共融的開始。
原生場地水杉從棧道中間延伸出來,
人為與樹之間留出一條分叉道,
人可以選擇性的穿過,我們
希望未來可以與樹發生一些更多有趣的故事
故事,不間斷的有驚喜和感觸,
跌水是我們場地中央的交響樂,
用不一樣的音符敲響不同維度的視聽感受。
斑駁的樹影與建築之間的對話,
潔白的薄雪以銀裝飾、點綴立面肌理。
| 結語
設計回歸自然,融入於自然與自然之間尋找更好的對話口徑
是我們從原生場地發掘的最大價值。
從尊重場地開始去理解場所的人為概念,
如釋·青塵給與我們一種全新的詮釋。
回歸於特定生活方式的定義。
設計單位:律景設計
設計時間:2019年10月
竣工時間:2020年12月
[好書推薦]
新微設計10本「大美系列」圖書之
《最美民宿》三部曲|中國100家經典民宿合集
點擊下方圖片訂購該圖書
▼
Global Habitat Design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