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全國兩會拉開序幕,政務官博緊跟時代脈搏,以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矩陣聯動助力兩會內容傳播。同時,地方政務官博在應對網絡輿情方面不斷走向成熟,同時在政務活動及宣傳形式上探索出新的模式。以下即為五月政務新媒體優秀案例。
案例1——政務官博矩陣凝聚 傳遞兩會「好聲音」
【案例概述】
5月21日,全國兩會拉開帷幕。在融媒體時代,政務單位紛紛開啟「網際網路+政務」模式,依託微博平臺對兩會會議信息進行實時、立體的傳播與報導,使得政務微博成為兩會信息公開的主要渠道之一。
【傳播數據】
據新媒體工具·鈾媒數據統計,兩會期間,共有60個行業或領域的1.7萬餘個政務官博帳號參與相關兩會的內容傳播,如@中國政府網 @最高人民檢察院 @微言教育 等,累計發博近30萬條,攬獲閱讀量16.6億,互動量超過600萬。
從行業參與情況來看,公安、宣傳、檢察院、法院等系統的政務官博矩陣帳號積極參與內容傳播,推動「兩會」相關信息的擴散。其中,兩會期間,公安系統政務官博平均單個帳號發博11.4條,宣傳系統政務官博平均單個帳號發博超過22條,法院系統政務官博平均單個帳號發博16.4條,檢察院政務官博發布相關博文數最高、超過9萬條,單個帳號平均發博達到55條之多。
在今年兩會的信息傳播中,部委官博帶頭髮力,聯動矩陣上下級單位共同助陣,對推動兩會相關信息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兩會期間,106個部委官博發布兩會相關微博4666條,平均每個部委官博每日為兩會發聲6.3條,累計閱讀量高達5.7億,互動量直逼400萬。在今年兩會的內容傳播中,在政務官博總數中佔比僅為0.6%的部委官博發布了約1.6%的內容,傳播數據和互動數據卻分別達到了總量的34%和64%,由此可見部委官博數量雖少,發布的內容卻收穫了喜人的傳播效果,這也凸顯出部委官博在兩會內容傳播中真正起到了帶頭髮聲的作用。
【案例點評】
政務官博與時俱進,不斷做出新的嘗試和改變,以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助力兩會內容傳播,化身「兩會傳聲筒」積極發聲、即時傳播兩會相關內容,讓網民在移動狀態下也能隨時隨地獲取兩會最新信息,對推動政務公開的高效透明、加強與網友的及時溝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案例2——@南寧消防 爬網線「檢查」@中國消防 借勢宣傳
【案例概述】
5月12日,@南寧消防 接到數名網友舉報稱,有一女生在微博曬宿舍吃火鍋,存在安全隱患。13日上午,南寧消防與校方一起對該宿舍進行突擊檢查,並發布博文對舉報的處置情況進行了說明,提醒同學們時刻注意消防安全。16日,@中國消防 在#宿舍吃火鍋發微博被消防突擊檢查#話題下,發布消防安全宣傳視頻,@楊紫 進行代言,傳播效果較好。
【傳播數據】
截至5月14日,有關「宿舍吃火鍋發微博被消防突擊檢查」的信息量達4610條。#宿舍吃火鍋發微博被消防突擊檢查#這一事件登上微博熱搜,獲得1億閱讀量,1.3萬餘條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消防宣傳效果。
據微熱點數據分析,在信息走勢圖上,可見5月12日,網友舉報女生宿舍吃火鍋,並未引起網民關注。消防迅速調查並於次日,通過微博發布調查結果,相關信息量有所上升。兩日後@中國消防發布消防宣傳視頻,信息量達到峰值,為7775條,隨後關注度下降。
分析微博類型,可見轉發微博佔比為八成,網友分享意願較高,傳播效果較好。
關鍵詞雲中,可見「宿舍」「吃火鍋」被「突擊檢查」為傳播中的核心詞彙,「消防宣傳」中「楊紫」六字「箴言」「放青菜」「蓋鍋蓋」被網友「牢記」,體現此次宣傳實現了較為理想的普及安全知識的效果。
【案例點評】
消防官博快速回應網民關切並開展調查,並借勢宣傳,展示了日益成熟的新媒體運維素養。同時,其善於借用明星影響力,達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案例3——@江寧公安在線 回應網友關切 揭開「未知外賣」疑雲
【案例概述】
5月20日16時,網友發博稱,在南京江寧遭遇未點餐情況下有外賣騎手上門送餐並準確報出該用戶真實姓名事件。江寧警方迅速核實情況,並於次日通過官博@江寧公安在線 回應關切,外賣騎手徐某為報警人正常送外賣時,由於袋子纏在手腕上,報警人幫助徐某取下,二人手部接觸。之後,徐某和另一外賣騎手周某吹噓稱:有客戶主動摸我的手,周某從徐某處得知報警人的姓名住址等,自己點了一份外賣送給報警人。警方對外賣騎手徐某處以行政拘留,對外賣騎手周某嚴肅批評教育,並通報平臺。此次,@江寧公安在線 迅速響應關切,對涉及個人安全問題嚴密調查並公開,平息了輿情且提升了公信力。
【傳播數據】
據微熱點數據統計,@江寧公安在線 發布的微博有效轉發數達2.9萬,覆蓋人數達4.1億,體現該條微博獲得較為廣泛的關注。
分析該條微博轉發及評論者性別,可知女性佔比均超六成,反映該事件引發了更多女性的注意,經分析,女性的關注多源於對該事件背後反映的女性安全問題的思考,輿論認為警方對該事件的認真調查及公開事實,不僅懲治了「不良居心」的外賣員,也是對女性安全敲了警鐘。
分析微博表情,可見「黑線」「吐」等情緒較為常見,反映網友對涉事外賣員不良行徑的態度;「疑問」表情體現了事件引發了輿論的思考;同時,「贊」的出現,表現了網友對報警者安全意識的肯定以及對警方回應處置的認可。
【案例點評】
當下,外賣已經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隱私及個人安全問題易被人們忽視。該事件中,針對網友舉報的涉事問題,警方認真調查並公開細節,解開公眾疑慮的同時,也是對女性安全及個人隱私保護敲醒了警鐘。此外,部分外賣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素養有待提高,也是該事件折射出的現實問題。
案例4——@自然資源部 啟動「珠峰高程測量」 邀網友「雲」登頂
【案例概述】
5月1日至28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歷經三次衝頂,順利完成既定任務並安全返抵大本營。期間,@自然資源部 官宣#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正式啟動,積極同步「再測」信息,邀網友在線「雲」登頂,形式涉及直播、圖解、視頻、問答等,吸引大量微博用戶關注,反響熱烈。
【傳播數據】
據統計,@自然資源部 根據登頂測量活動進程,設立#2020珠峰高程測量#、#珠峰聯通世界#、#再測珠峰#、#珠峰日記#、#我在珠峰撿垃圾#等話題,相關話題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已達到億萬量級。
「珠峰」在政務官博中掀起熱議。據新媒體工具·鈾媒統計,作為事件參與主體,自然資源、國資委、生態環境等政務行業中,截至5月6日,共有118個政務官博聯動參與「珠峰」相關話題的傳播,共計發博524條,攬獲1493萬的閱讀量和9萬+的互動量。
在@自然資源部 發起的「珠峰」相關話題中,「珠峰」「高程」「測量」 「5G」「峰頂」「直播」等詞彙被網友頻繁提及,引發輿論較多關注。
【案例點評】
「5G上珠峰」和「2020再測珠峰」都是人類的壯舉和民族的驕傲,@自然資源部 等政務官博聯動輸出權威內容,吸引了眾多網友參與到這場盛大的測量珠峰的活動中。在這熱烈的活動氛圍中,寒冷的珠峰也變得「火熱」。
案例5——@廣州白雲公安 澄清「體罰」謠言 快速平息輿情
【案例概述】
5月30日,網民@小島裡的大海 發博自述其6歲女兒遭老師體罰致吐血,至今維權未果,引發輿論關注。隨後,廣州白雲區教育局回應,將聯合公安機關進行調查。31日及6月1日,@廣州白雲公安 兩次通報,發帖人劉某承認其女兒因遭體罰吐血等情節,系故意編造的謊言,依法對劉某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傳播數據】
據微熱點數據分析,在5月30日6時至6月3日14時期間,有關「警方通報教師涉嫌體罰學生」的全網信息量達247萬。從信息走勢圖上,可見5月30日,@小島裡的大海 爆料引發輿論大量關注,當日廣州白雲教育局發布聲明,助推當日聲量達到最高峰,為171.4萬。隨後兩日,@廣州白雲公安 連發兩次通報,對事件進行詳細的調查說明,信息量遞減直至平息,反映官方通報及時並且有效的緩解了輿情。
分析5月31日,@廣州白雲公安 發布微博的引爆點,可見該通報引發了較多粉絲量超過十萬的網友關注,帶動轉發均值超過3千條。傳播效果較好。
分析警方通報前後網友的六元情緒,可見處置後中性、喜悅情緒佔比明顯降低。輿論「憤怒」「悲傷」情緒加重,經分析,憤怒情緒主要由前期輿論猜測「教師體罰」「特權猜想」「校方包庇」等轉移到了對造謠家長的「消費公眾情感」的聲討上。由此可見,@廣州白雲公安 的通報澄清了事實,化解了網友的各方猜測,對維護校方形象及官方公信力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案例點評】
該事件在前期傳播中,爆發力達9.9條/秒,輿情回應壓力較大。涉及「體罰」等敏感因素,網絡信息量巨大。面對洶湧的輿情,@廣州白雲公安 正面回應輿論關切,詳細公開調查結果,使輿論發生巨大反轉,得以快速平息,在引導輿論及維護政府公信力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案例6——@江寧發布 和@平安中原 直播帶貨 「戰績」喜人
【案例概述】
5月份,直播帶貨「火熱」開啟,政務官博紛紛化身「主播」助力地方脫貧攻堅。@平安中原 、@江寧發布 率先進入直播間,帶著網友一起感受淳樸的民風、自然地風景、品味原生態的農產品,同時,在#有個網紅叫江寧#的話題下,@江寧發布 開展多次直播活動,公開直播成績,創新形式獲得網友喜愛。
【傳播數據】
據@江寧發布 6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有個網紅叫江寧#的話題閱讀量已達2億,視頻直播觀看量超261.8萬。下單支付轉化率為75.4%,下單金額達7.9萬元,直播「戰績」喜人。
據微熱點數據分析,@平安公安 微博評論熱詞中,「助力脫貧攻堅」「助農」「支持」等正面詞彙較為常見,反映官博帶貨助力地方「脫貧」獲得網民「支持」和認可。
分析有關兩官博直播的微博表情,可知「贊」「good」「哈哈」等積極情緒佔主導,網民對「直播帶貨」形式喜聞樂見。
【案例點評】
政務官博緊跟時代脈搏,開啟「雲政務」,直播帶貨接地氣,為地方「脫貧致富」貢獻智慧與力量,「直播帶貨」或成為政務官博提升影響力,開展活動及宣傳的新趨勢。
數據說明:本文由微熱點撰寫製作,數據來源於鈾媒、新浪輿情通、微熱點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數據產品。歡迎引用及轉載,請註明來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