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éa
圖文:審稿-藍、排版-文琪
封面圖:l'Amour est dans le pré
大齡農村男子很難娶上老婆,是咱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產生的獨有國情嗎?
圖:Agri Hebdo
好像不是的,因為你看啊,哪怕是法國這樣的國家,物質文明上,完成了四個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精神文明上,從小陶冶浪漫主義情操、全民愛情專業本碩博連讀,然而,le célibat agricole (農業單身漢)也是困擾社會的老大難問題。
圖:reussir.fr
這個問題的苗頭早在20多年前就出現了。法國1999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男性農民的單身率已經比法國男性的平均單身率高出10%了(數據來源: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 INSEE)。
參加相親活動的農民
圖:centrepresseaveyron.fr
2002年,著名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寫了《單身者舞會》(Le Bal des
célibataires),專門討論法國農民在婚姻市場上的劣勢地位。
這本書是人類學田野工作研究的經典著作,有中文譯本,沒對象的朋友不妨找來看看~
《單身者舞會》,圖:Amazon
我自己在法國農村生活了好幾年,雖然常常埋汰這個倆禮拜都收不著快遞的邊遠落後地區,但咱有一說一,法國鄉下還是稍微有點美麗的。
圖:les-plus-beaux-villages-de-france.org
天氣好晴朗,處處好風光,蝴蝶也忙,蜜蜂也忙。這樣的詩情畫意裡,但凡算個適齡青年,荷爾蒙就得火花四射、丘比特就要纏綿悱惻。
我在我家附近隨手拍的,
說實話,言情劇外景也就這樣了吧。圖:本文作者
此情此景,要是不談他個八九十來場風花雪月的戀愛,那都對不起大自然給你提前熱好的場子。
優越的環境擺在這兒,農村男人還照樣打光棍。是不是該好好反思反思究竟錯在哪兒了?到底是客觀條件不允許,還是咱們農民的主觀能動性不夠強?
反思的結果就是,2005年,法國M6電視臺搞了一個農民專場的相親節目,名為l'Amour est dans le pré,即「愛在農場」。
圖:《愛在農場》節目
註:下文圖片均出自《愛在農場》節目
節目到現在已經播了15年,依然長盛不衰,熱度不減,人氣旺得仿佛吃了一火車皮的旺旺仙貝。
跟普通相親節目不一樣的是,《愛在農場》不是在電視臺的演播室錄製的,而是採用類似真人秀的拍攝方法,帶相親對象走進法國各個地方的農村,在真實的鄉野生活中與農民相處,體驗百分百綠色有機純天然的愛戀。
節目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先介紹今年要徵婚的農民朋友,基本涵蓋了法國農業的各個分支。
養雞的,
養牛的,
養羊的,
養馬的,
養蜜蜂的,
養牡蠣的,
種蔬菜的,
種葡萄的,
種向日葵的,
還有漁民。
大家也能看得出,大部分徵婚的農民都不年輕了,也並不是特別英俊倜儻,但偶爾也能出一兩個帥哥,很讓人心嚮往之,比如下面這位。
而且他從事的農業項目還相當夢幻:
種聖誕樹!
主持人會和農民坐在他們風光綺麗的農場裡,談談他們自己的個人情況,以及他們想找什麼樣的對象。
攝製組會深入到農民家裡,全方位拍攝農場場景:房子、牲畜、莊稼、農田、周圍環境等等。
然後,電視觀眾可以給自己心儀的農民寫信應徵。
有些信寫得格外清新可人,例如,有位相親女看上了種蘋果的農民,表達想要交往的意願,她是這麼說的:「如果你願意請我喝一杯蘋果酒的話,我就給你帶風乾香腸來。」
我的天,這不就是法國當代版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麼!不學詩,無以言啊,同學們~
看完信以後,農民從這些應聘者中選10個人見面,然後再跟選秀一樣,從這10個人中精選2個人,在他的農場裡住上一周。
在這一周中,兩位相親女同時住在農民家裡,同吃同行,互相了解,農民最終二選一找到意中人。
這種3P模式的約會、二女爭一男的劇情,很容易引人入勝,精準觸達了廣大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理需求。法國人民也想看後宮甄嬛傳啊。
一周的農場生活是節目的亮點。
對相親女來說,要看看自己能不能適應這樣的生活。農民因為生計全部綁定在土地上,所以搬家到別處生活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要結婚,女方就必須在當地安家置業。
雖然從生活水平說,法國城鄉差距不算很大,農村的基礎設施跟城市相比也沒差什麼,但是農村畢竟更加偏僻——白天沒有外賣可叫,晚上沒有酒吧可泡。
節目裡,相親女和農民談戀愛一般只有2個場景,要麼在客廳裡嘮嗑、要麼在田野裡嘮嗑。
相親女雖然是以客人的身份來短暫體驗農村生活的,但能看得出,農活真的是又髒又累又臭。
即使機械化程度提高,但農業生產中依然有不少粗糙的體力活。這也是為什麼在農民家庭中,繼承家業、留在農村的一般是兒子,女兒往往會脫離農業,到城市工作謀生。農村剩男就這樣出現了。當然,也不乏一些女性因為某次與農民的浪漫邂逅,通過婚姻進入農業生活。
對農民來說,也要檢驗相親女是否適合在農場生活和工作。農民徵婚,不光要尋找愛情,也要招募一個幫手。
其中,奶農對配偶的要求尤其高,自己的另一半能不能給奶牛擠奶、給生病的小牛灌藥,是他們尋覓伴侶的重要考量。
讓人忍不住想起……
節目中,個別非常直男的農民大兄弟,還貢獻了不少讓相親對象無語凝噎的經典語錄,比如「自從發明了洗碗機和洗衣機,你們女人的用處就沒那麼重要了」,以及「女人啊,比母山羊複雜多了」。
下面老兄還對相親對象爆黃腔:「這水太冷了,我是不會把我的JJ放進去的」,遭到法國觀眾群嘲。
還有一位大叔在接待相親對象吃飯時,蹭蹭蹭把上衣脫了,因為「我吃東西就跟個豬崽子一樣」,光著膀子方便進食……
儘管爭議與好評齊飛,不過,節目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已經成功好多對了!
有人談上了甜甜的戀愛,
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有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從此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還有人一口氣生了四個娃,
為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法國觀眾就跟追星一樣,時刻關注《愛在牧場》裡的CP。
自家孩子聖誕節領不領對象回來,一點都不在乎,但是,種菜的Jér me和相親女Lucile到底能不能成,真是太讓人操心了啊。
講真,除非馬克龍出櫃、然後跟川普翻牆私奔到墨西哥、還共同領養了一隻哈士奇,否則法國人絕不會對別的CP這麼牽腸掛肚了。
法國人為什麼這麼愛看農民大兄弟搞對象呢?
首先,法國是歐洲第一農業生產大國,農業本來就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穩定的群眾基礎。
其次,跟美國的大農場模式相比,法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沒有一味求大,而是保留並聚集了很多中小型家庭農場。這些父子相承的家庭農莊,點綴在鄉間,形成了法國農村的獨有風景。因此,法國國民骨子裡對農村有一種懷舊情結,對承載了傳統價值的鄉村環境很有感情。要是出一個其他領域的相親節目,絕對不會有這麼大的魔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覺得國內搞個類似的農民相親節目能火嗎?
END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環行星球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請後臺聯繫。
法國,合法獵殺
慎入!重口!
長期徵稿
(附上簡單的自我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