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皮克斯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以3.8億美元成為2003年的北美票房冠軍。《海底總動員》原導演兼編劇安德魯·斯坦頓將回歸執導續作,讓這部曾經的經典再次從深海遊上銀幕。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續接了第一部中的故事。「倒貼女友」藍藻魚多莉在陪著小丑魚爸爸馬林尋找回了小丑魚兒子尼莫之後,成了兩人的鄰居。絮叨而健忘的多莉在一次事故之後記起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想念家人的她決定回到故鄉尋找自己的親人。而馬林和尼莫父子則決定陪伴她開啟這段新的海洋冒險之旅。我們在這段尋親路中還能看到更多的海洋新角色,這讓《多莉去哪兒》幾乎成了海洋版的《瘋狂動物城》。
PS:《海底總動員2》明日(6月17號)內地上映,片尾彩蛋非常驚喜,大家記得觀看哦~
樂天健忘萌多莉
在第一部中,這條話特別多幾乎只有五秒鐘的記憶的藍色小魚多莉讓人印象深刻。在尋找尼莫這件事上,善良熱情又樂天的多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莉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失去媽媽的小魚尼莫的母親。同時,在陪著馬林尋找尼莫的過程,她顯然也是馬林的潛在女友。
在《海底總動員2》中,導演似乎是要把這個象徵性的父母子三人家庭關係進一步發展下去。尋找尼莫,變成了尋找多莉以及多莉的家人,這三條魚也在這樣的歷程中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導演安德魯·斯坦頓透露,他是因為擔心健忘的多莉會忘記馬林和尼莫,為了給她一個完美的結局,才決定拍攝續集。而多莉的健忘也終於不再是表面上的「缺陷」。
海洋原型——黑鰓刺尾魚
馬林在尋找尼莫的過程中,遇見了一隻名叫多莉的藍色小魚。這種魚的原型叫做黑鰓刺尾魚,也叫藍倒吊魚。因為它們喜歡吃礁石上的藻類,也被叫做藍藻魚。這種魚通體藍色,身上有黑色斑紋,尾部有黃色色塊。它們身體扁平,輪廓比較高,體形呈橢圓狀,尾部兩側豎立著一對尖刺,背鰭臀鰭與身體交處比較長,眼睛長在頭部上方,魚鱗末端有個小突起。
藍藻魚比小丑魚大一些,可以生長到20--30公分。如果養在家庭水族箱中,完全算得上是大型魚了。它們同時還是水族箱中的清潔工。不僅會吃水族箱中的水藻,還會吃大型魚排洩物中的一些沒有被完全消化的殘渣,這也使得它們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食屎吊」。
父子情深之馬林、尼莫
小丑魚尼莫和爸爸馬林在外形設計上幾乎完全照搬了小丑魚的海洋真實形象,橙黃的的皮膚和環繞身體的白色斑紋是小丑魚的標誌性外貌特徵。在《海底總動員》中,爸爸馬林還曾經問過尼莫自己身上有幾條白色斑紋。魚爸爸馬林膽小謹慎但深愛兒子,小魚尼莫勇敢樂觀,父子倆迥然不同的性格以及父子間的溫情曾經打動了無數觀眾。
《海底總動員2》雖然讓多莉唱起了主角,小丑魚父子也有更多的時間呆在一起,他倆帶來的溫暖與笑料一點都沒少。此外,馬林還官方解答了為什麼他看上去總是一副不太開心的樣子。至於答案麼,會讓你想起馬林就忍不住微笑。
海洋原型——小丑魚
《海底總動員》中的主角小丑魚尼莫和其爸爸馬林的原型是鱸形目雀鯛科海葵魚亞科魚類。這些魚臉上都有一條或兩條白色條紋,形似京劇中的丑角,因而得名小丑魚。小丑魚寄生在劇毒的海葵中。它們不僅不會中毒,還能依靠海葵捕食,因此又稱海葵魚。在電影裡,小丑魚尼莫一家也是居住在海葵裡的。小丑魚還是一種雌雄同體的魚類,但並非每一隻都如此。
它們是為數不多的雄性可變成雌性,但雌性無法變成雄性的物種。每個小丑魚種群都有一個統治地位的雌性和幾個成年雄性,後者在青年期是雌雄同體。如果具有統治地位的雌性死亡,那麼餘下的成年雄性中將有一隻經歷荷爾蒙變化,轉變成為該種群中的新雌性。
見多識廣雷老師
雷老師是尼莫在魚學校的老師,它有著溫和的性格和淵博的知識,對海洋中的一切幾乎無所不知。這和蝠鱝的特徵非常像。蝠鱝本身就是一種十分溫和的魚類,而這種誕生於中生代侏羅紀的遠古生物,在海洋中有著悠久的生活歷史,完全算得上是海洋中的元老。因此,編劇們選擇蝠鱝來做老師,將其設定為什麼都知道的學者,也是非常有現實依據的。
在第一部裡,蝠鱝作為老師,開啟了尼莫對新世界的認知。在新的一部裡,蝠鱝同樣擔任了這樣的角色。健忘的多莉正是因為看到舉家搬遷的蝠鱝群,才想起了自己的家人,由此開始了尋親的冒險。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蝠鱝也算是充當了多莉記憶的老師。
海洋原型——蝠鱝
知識淵博的雷老師的原型就是蝠鱝。蝠鱝的英文名稱「manta」源於西班牙語,意為毯子,因此蝠鱝也叫毯魟。而蝠鱝的名字則是因為它在海中飛翔一般優雅的遊姿與夜空中飛行的蝙蝠很像。蝠鱝身體扁平寬大,呈菱形,雙鰭展開之後能夠寬達6米。
在電影中,小魚們就是乘坐在蝠鱝寬大的魚鰭上,週遊海底世界學習知識的。蝠鱝的身體是青褐色,背鰭比較小,有一條細長像鞭子一樣的尾巴。它們平時底棲在海底生活,但有時也會上遊到淺表層的海面。從體型上看起來,蝠鱝並不是很像魚,但其實這種古老的魚類早在中生代侏羅紀時便出現在海洋中了。1億多年間,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海底遷徙老司機——龜龜&小古
海龜並不是《海底總動員2》出現的新角色,在第一部中,海龜龜龜是一隻綠海龜,天生就有著十分準確的方向感,從來不迷路。他還非常喜歡冒險,還經常和小魚們一起玩。馬林和多莉在前往雪梨尋找尼莫時,一群銀鱗鯧告訴他們前往雪梨的最快方法是搭乘東澳洋流。
路上馬林和多莉因為穿過一群水母而被擊昏,醒來後它們發現被一群正在搭乘東澳洋流的綠海龜所救,裡面就有龜龜。在第二部中,導演展現了海龜遷徙的場景。安德魯·斯坦頓和班尼特·達曼分別為龜龜(上圖)和他的兒子小古(下圖)配音。
海洋原型——海龜
海龜是龜鱉目海龜科動物的統稱。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不過海龜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長壽,一般能活到150歲左右,最大能長到1米多。與烏龜的不同之處在於,海龜的頭、頸和四肢都不能縮入到甲殼。它們主要以海藻為食,在陸地上產卵,孵出小海龜,再回到水中生活。
在遊泳的時候,海龜的前肢主要用來推動海龜向前運動,後肢則像方向舵一樣在遊動時掌控方向,所以海龜的前肢比後肢長。由於長期在海水中生活,它們的四肢已經變成了鰭狀。此外,海龜的鹽腺還可以將體內多餘的鹽分泌出來,以免體內鹽度過高而影響新陳代謝循環。
智商擔當章魚漢克
章魚漢克是多莉在海洋生物研究所遇到的第一個朋友,事實上,續集大部分的故事都在海洋生物研究所展開。章魚所具有適應環境的變色功能,在影片中被變成了漢克的隱身技能,也給觀眾們帶來了諸多笑點。
失去了一條腕足的漢克幽默感欠奉,但絕對稱得上足智多謀。他在知道了多莉尋找父母願望後,化身小智囊,和多莉一起謀劃了一項瘋狂的計劃。這種性格設定也與他有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的「天賦」緊密相連。
海洋原型——章魚
章魚是第二部中添加的新角色。事實上,章魚雖然叫章魚,但它並不屬於魚類,而是海洋軟體動物。它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為章魚科章魚屬動物的總稱。
因為有八條長短不一、且長有吸盤的的腕足,且腕間有膜相連,所以稱作「八腕類」,也被叫做「八爪魚」。此外,章魚還是有著三個心臟,兩個記憶系統的神奇動物。
「野蠻女友」運兒
電影中的運兒是一隻性格潑辣又友愛的鯨鯊,她的身上也有和真的鯨鯊一樣的斑點。運兒沒有辦法遊直線,會因為自己不好的視力和長滿斑點的外表而自卑。她曾經是多莉兒時的好朋友,經常會給多莉一遍又一遍的講故事,因為多莉總是在她剛講完時候就忘記了——多莉會說鯨魚話的能力就是那時學會的。
運兒與她在海洋研究所裡的鄰居頗有幾分歡喜冤家的意思,兩個人性格與技能全都完美互補。如果《海底總動員》還有第三部,不知他們的感情線能否展開去說。
海洋原型——鯨鯊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全長可達20米。身體有像棋盤一樣的交錯花紋。「鯨鯊」這個名稱是從魚類生物學而來,表示鯨鯊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也像鯨魚一樣是濾食動物。在越南宗教信仰中,鯨鯊被視為成神祇,並且被稱為「Ca Ong」,這個名字有「魚先生」(Sir Fish)的意思。
溫柔暖男貝利
電影中的白鯨叫做貝利,和運兒是鄰居,性格溫和。但是他的聲納系統有一些問題,導致它無法利用自己的「最強眼鏡」探測到遠方的事物,這也讓他有些不自信。不過在運兒「激將法」的鼓勵之下,他終於找回了自己的「眼鏡」。之後,運用這項天賦幫助多莉踏上尋找父母的旅程。
海洋原型——白鯨
白鯨因為它那雪白的皮膚成為了海洋中最優雅的動物之一。白鯨是海裡的哺乳動物,是沒有鰓的胎生動物。白鯨在夏季皮膚呈淡黃色的色調時可以蛻皮。由於身體巨大,它們遊動時通常比較緩慢,和海浪和浮冰幾乎混為一體,這也是白鯨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海洋黑幫二人組弗盧克&魯德爾
弗盧克&魯德爾可以說是續集中最讓人期待的新角色了,它們被設置成黑幫混混一樣的角色。導演安德魯在人設時甚至參考了蓋·裡奇的電影。為了充分展現這種流氓氣質,他請來了美劇《火線》的主演伊德瑞斯·艾爾巴與多米尼克·威斯特來為這對海獅配音。
海洋原型——海獅
海獅是一種群居動物,所以電影裡為其設置了兩個角色。因為雄性海獅在頸部生有鬃狀的長毛,叫聲也很象獅子的吼聲,所以得名海獅。雌性海獅則有著比較淺的毛色,也沒有鬃毛。海獅的後肢和尾部連在一起,在進化中變成了遊泳器官,它們也因為這樣的尾巴曾經被人誤認為美人魚。
萌度爆表海獺群
電影顯然把海獺的可愛發揮到了極致,但事實上水獺是一種比較狡猾的生物。對此,導演斯安德魯·斯坦頓表示,「我們不會在片中對海獺進行『醜化』,它們只會被塑造成那種傻傻盯著你的可愛動物。」
海洋原型——海獺
《瘋狂動物城》中行動緩慢的樹懶被無數人做成了可愛的表情包。在《海底總動員2》裡,也有這樣一種生物——海獺,它們擔任起了賣萌的重任。海獺是鼬科、海獺屬動物,是海洋哺乳動物類最小的一個種。海獺不是仰躺著浮在水面上,就是潛入海床覓食。圓圓的眼睛,短短的鼻子和小小的耳朵決定了它們的萌屬性。
傻鳥傻福蠢貝琪
在電影裡,貝琪是一隻性格古怪的潛鳥,不說話的時候有著悲傷的表情,這種性格設定在某種程度上或許參照了潛鳥那悲涼的叫聲。貝琪那亂糟糟的毛髮和白色的腹部也是照搬了潛鳥的現實造型。與笨笨的外表不同,貝琪其實要聰明很多。
海洋原型——潛鳥
具體地說,貝琪應該是鷿鷈(pì tī),一種高度特化的鷿鷈目鷿鷈科潛水鳥類。潛鳥是一種幾乎完全生活在水中的鳥,因為能夠潛水而得名。它們腿部粗壯、腳趾上有很大的腳蹼,因此能在水下遊很長距離,並能從水面下潛到60米左右的深度。
它們有著濃密的羽毛,背部主要呈黑色或灰色,腹部的羽毛則是白色。潛鳥還有個名字叫做「笨鳥」,這是因為它們的叫聲非常古怪,帶著喉音和悲鳴聲。
作者:左左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或掃描指紋即可關注時光網
求評論!求吐槽!求嘚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推薦文章
《異形:契約》曝光全新片場照
導演斯科特&法鯊現身 片中會有「足夠多」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