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漢族建築中,除建築構造讓人駐足之外,其內外簷部繪就的色彩斑斑斕、構圖莊重典雅的彩畫也是吸引人們注意的重要部分。因為有了彩畫,那些歷數風雨的古建築仍然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從而使古代建築有一種豪放而赫然的氣勢。今天,九宮閣和大家分享和璽彩繪。
彩畫是中國古代漢族建築中的一個常見而重要的裝飾手法。漢族古建築直至演變到明清時代,在宮殿、廟宇、寺院、王府以及園林建造上,仍需進行油漆與彩畫。現在最能代表漢族古建築的彩畫工藝水平的當數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採用的是「清官式建築」的結構方式,這是由於「樣式雷」發明而創造的。在故宮隨處可見的清式彩畫裡,一般的宮殿房屋多使用「玄子彩畫」,主要殿宇則用「和璽彩畫」,「和璽彩畫」是一種比較高檔的彩畫,一般都用「金龍和璽大點金」,特別是在主梁上大都用這種彩畫,而且也只在皇宮這樣的地方能見到,普通建築是沒有這樣高級的彩畫裝飾的。
和璽彩畫根據建築的規模、等級與使用功能的需要,分為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和蘇畫和璽等五種。它們是根據所繪製的彩畫內容而定名。全畫龍圖案的為金龍和璽彩畫。一般應用在宮殿中軸的主要建築之上。如故宮三大殿,以表示「真龍天子」至高無上的意思;畫金鳳凰圖案的為金鳳和璽彩畫。一般多用在與皇家有關的如地壇、月壇等建築上;龍鳳圖案相間的為龍鳳和璽彩畫。一般畫在皇帝與皇后皇妃們居住的寢宮建築上,以表示龍鳳呈祥的意思;畫龍草相間圖案的為龍草和璽彩畫。用於皇帝敕建的寺廟中軸建築上;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的為蘇畫和璽彩畫。用於皇家遊覽場所的建築上,代表園林風格。
「和璽彩畫」使用有較多的講究,凡畫這種彩畫者,在明間是上藍下綠,明間兩旁的次間、稍間則上下互換分配,次間上綠下藍,稍間又上藍下綠。
而額墊板都用紅色,平板枋用藍色,梁上要畫「跑龍」,如果用綠色時則畫「工王雲」。「和璽彩畫」的箍頭、藻頭都用線將它分成整齊的格子,把各種形式的龍都畫在格子內,通常在箍頭盒子內畫「坐龍」,藻頭畫「升龍」或者或「降龍」,枋心之內畫「行龍」,間或畫龍鳳,整個彩畫的分布從枋心開始,向兩端做對稱式。
北京官式彩畫,要求非常嚴格;出了宮廷要求則不那麼嚴格,可自由創作了。
和璽彩畫是清代官式建築主要的彩畫類型,《工程做法》中稱為「合細彩畫」。僅用於皇家宮殿、壇廟的主殿及堂、門等重要建築上,是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形式。
和璽彩畫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畫日趨完善的基礎上,為適應皇權需要而產生的新的彩畫類型。畫面中象徵皇權的龍鳳紋樣佔據主導地位,構圖嚴謹,圖案複雜,大面積使用瀝粉貼金,花紋絢麗。
和璽彩畫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畫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時,逐漸剔除舊花紋,加入新花紋:藻頭部分刪去了「旋花」;枋心繪行龍或龍鳳圖案,枋心頭由劍尖形式改為蓮瓣形,以求與藻頭輪廓線相適應;箍頭盒子內繪坐龍,等等。清代中葉以後,和璽彩畫的線路和細部花紋又有較大的變化,畫面中主要線條均由弧形曲線變為幾何直線:藻頭部位彎曲的蓮瓣輪廓變為直線條玉圭形,亦稱「圭線光子」;皮條線、岔口線、枋心頭等線路都相應地改為「Σ」形線。
和璽彩畫用金量極大,主要線條及龍、鳳、寶珠等圖案均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線(也叫大粉)或加暈,以青、綠、紅作為底色襯託金色圖案。其花紋設置、色彩排列和工藝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規範性的法則,如「升青降綠」、「青地靈芝綠地草」等,逐漸完善成為規則最為嚴明的彩畫形式。根據不同內容,和璽彩畫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等不同種類。
和璽彩畫主要用於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築以及內廷中帝後居住的等級較高的宮殿。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等宮殿多採用「金龍和璽彩畫」;交泰殿、慈寧宮等處則採用「龍鳳和璽」彩畫;而太和殿前的弘義閣、體仁閣等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則是龍草和璽彩畫。使用和璽彩畫的各處宮殿,由額墊板均為紅色,平板枋若用藍色,則繪行龍,若用綠色,則繪工王雲。
和璽構圖:
和璽:在清式彩畫中是最高級彩畫,用於主要宮殿和廟宇主堂上。組畫規範嚴謹、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要圖案。
構圖:將大小額枋橫向分為三段,中為枋心,兩側為箍頭與藻頭。
曲線:用 形曲線分成整齊的格子,繪出皮條圭線、藻頭圭線、岔口線。
枋心:把各種形式的龍畫在格內。枋心內畫二龍戲珠。
箍頭:在箍頭盒子內畫坐龍。
藻頭:藻頭畫升龍或降龍,如寬大可畫升降龍。
死箍頭:箍頭邊線用金線或墨線,退暈色,拉大粉壓老叫死箍頭。
活箍頭:活箍頭用片金西蕃蓮,邊珠或福字等幾何文字的稱活箍頭。
岔角:箍頭與藻頭間的小尖形稱岔角,多畫菱花,可以用四分之一朵菱花填上,也可以空著。
錦枋線:間界這各間間的線條叫錦枋線。
枋線:有幾種畫法,除去金線或墨線之外,可用同一顏色,由淺至深層層排比退暈。
柱子:柱子赤紅,上部分如交金墩、金柱、瓜柱等部分的構圖與色彩,按藻頭的圖形與顏色分配。
瀝粉貼金 :古建築彩畫工藝之一。即用裝有膠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狀物的尖端有孔的管子,按彩畫圖案描出隆起的花紋,上面塗膠後貼以金箔,以求圖案有立體感。
枋心, 梁枋彩畫的中心部分。長度約佔整個梁枋的三分之一。
藻頭:俗稱找頭,指梁枋彩畫的枋心與箍頭之間的部分。
盒子: 彩畫箍頭內略似方形的部分。當梁枋構件太長時,則在箍頭和藻頭之間添加盒子,內畫圖案。盒子也有菱形或其它形狀者。
箍頭, 梁枋彩畫左右兩段的外端,有「箍在枋的兩頭」之意。
升青降綠 :和璽彩畫的繪製術語之一。藻頭上繪龍紋時,若襯地為青色,則繪升龍(上升姿態的龍);若襯地為綠色,則必須繪降龍,稱「升青降綠」。
青地靈芝綠地草, 和璽彩畫的繪製術語之一。若圭線光內襯地為青色,其中必繪靈芝圖案;若為綠色襯地,則繪卷草圖案。
金龍和璽:和璽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形式。圖案以各種姿態的龍為主。枋心內一般畫二龍戲珠,藻頭內畫升、降龍。平板枋以青色為底,上繪行龍;挑簷枋青色底,畫流雲或「工王雲」;由額墊板朱紅色底,上繪行龍。龍周圍襯雲紋、火焰圖案。
龍鳳和璽:和璽彩畫中等級較高的一種。枋心、藻頭、盒子等部位以龍、鳳為主題紋樣交替構圖。枋心內有雙龍、雙鳳、一龍一鳳等組合形式。
龍草和璽 :和璽彩畫中等級偏低的一種。枋心、藻頭、盒子等部位由龍和大草交替構圖,底色以紅、綠兩色互相調換,多用於宮殿和喇嘛教建築。
由額墊板: 清式大木作構件名稱,位於大額枋和小額枋之間,三者共同構成固定的構件單元。由額墊板的高度為二鬥口,寬度為一鬥口。
工王云: 古建築彩畫做法之一。清代和璽彩畫、旋子彩畫的壓鬥枋、平板枋上的一種類似漢字「工」、「王」的雲形圖案畫法,多用瀝粉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