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搜索「兼職」後,我接到38個詐騙電話!注意,這些APP有風險

2021-02-15 換換回收科技

最近,有網友爆料,他被詐騙電話「暴虐」了。

因為用手機在網上找工作,他的手機號被曝光,僅僅在24小時之內,他就接到了38個網絡詐騙電話,上百條詐騙信息!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前不久,失業的阿樂(網名)準備在網上找工作,他在手機上下載了某知名APP,註冊了一個帳號,並按要求填寫了個人的信息。

當他通過APP搜索求職職位的時候,APP上彈出了一個站內「高薪急聘兼職」的誘人廣告信息,阿樂一時好奇就點了進去。

點進廣告之後,阿樂發現裡面根本沒有自己要找的工作,於是就退出了廣告頁面。

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沒想到的是,麻煩才剛剛開始:阿樂沒找到工作,但是騙子卻找到了阿樂!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阿樂的手機簡訊裡,被來自不同手機號的各種騷擾信息刷屏了。

在這些信息中,對方知道他在某招聘網站上註冊的帳戶名,還清楚他的個人詳細信息。但是,卻沒有一條信息上面帶有招聘企業名稱和招聘工作的內容。

與騷擾簡訊同時而來的,還有慕名奇妙的騷擾電話,以幾分鐘一個的頻率不斷打進阿樂的手機!其中,有不少的手機號碼被系統標識為高風險號碼。

在接到的騷擾電話與簡訊中,對方基本都是要求他加某QQ好友,進某QQ群。

阿樂這時意識到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了!

為了搞清楚這些騷擾信息背後的情況,阿樂按照電話裡說的,加了其中的一個人QQ號,進入他們的群聊。

果不其然,在QQ群裡面,他們討論的都是兩個話題:刷單、博彩。這不就是近幾年來網上曝光的詐騙套路嗎?

在被慅擾信息一頓轟炸之後,阿樂不堪其擾,拉黑了他們所有的騷擾電話,屏蔽了所有垃圾信息!

本以為這樣就完事了,但是阿樂低估了騙子的實力。

拉黑了原來的手機號,他們還會使用新的手機號碼繼續打過來,繼續轟炸!在接下來連續的幾十個小時裡,阿樂手機上的騷擾電話和垃圾信息就一直沒有間斷過。

最後,阿樂無奈之下不得不換了手機號碼。

很多人會好奇,這些騙子是如何拿到用戶的個人信息?

經過一頓了解之後,終於知道了真相:只要花錢,在網上就能買到。

據了解,在網上一些信息黑產交易群中,很多已經認證通過的企業帳號已經被明碼標價了的。

只需要花幾百塊錢,騙子就能搞定企業的註冊認證,就能獲取到用戶的詳細信息。

接著,他們就可以利用獲取的電話信息,給你發簡訊,打電話...騷擾的直到你懷疑人生也不放過。

也許你會問,他們使這樣的詐騙手段,能成功嗎?

只要網撒的廣,總會有人上當受騙的!

2019年9月22日,在校學生小溫在某招聘網站上投了兼職求職的簡歷,第二天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可以為小溫提供刷單兼職的工作。在對方的指引下,小溫操作了多筆「刷單任務」後,小溫便要求對方返還自己已墊付的7986元,但對方卻以尚未完成「刷單任務」為由,拒絕返還本金。在小溫多次詢問下,對方直接消失了。(來源:撫州大江頭條)

2019年9月28日,深圳龍崗市民小蘇在某招聘網站上找兼職被騙到一個「博彩」網站。剛開始,小蘇「試試看」的下了幾百塊的小注,又「輕輕鬆鬆」的贏了錢,還能「順順利利」的提了現。於是就紅了眼,於是就下了4萬塊的大注,於是就無法提現了,於是意識到被騙了。(來源:深圳龍崗警營)

.

當然,這只是被警方報導出來的,實際的受害者遠遠不止這些。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顯示,近年來共有60起通過某同城、某集網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的詐騙案件,其中248名被告人通過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詐騙,受害者超過5500人,詐騙金額近億元。

也有人會想,任他騙子手段再高明,我不看這些詐騙信息不就沒事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不看詐騙信息也並不代表你就可以安枕無憂了,在手機中,還有一個比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詐騙更可怕的風險,那就是APP信息洩露。

早在兩年前,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就曾經因違規獲取用戶信息涉嫌侵權被起訴。

2018年1月,「手機百度」「百度瀏覽器」兩款手機APP就因存在違規獲取諸如「監聽電話、定位、讀取短彩信、讀取聯繫人、修改系統設置」等各種權限被江蘇省消保委起訴,並在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立案。

而現在,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APP信息洩露」,你會發現,APP信息洩露事件機會每天都會發生。

就在幾天前,還有媒體爆料,新浪微博因為數據洩露被工信部約談。

事實上,APP信息洩露在國外也並不少見。

早在2018年,就有包括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報導過Facebook數據洩露事件,5000多萬用戶信息被洩露,全網爆發了刪除「臉書」運動。

雖然,這也許只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但是信息在不經意之間被洩露,隱私在「裸奔」在全球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隨著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通信工具,它還是我們工作、生活、學習、娛樂必不可少的渠道,而App已經成為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主要載體。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應用商店上架的App就超過400萬款,並且這個數量還在快速增長。

而如此同時,用戶手機的信息洩漏風險也越來越大,個人信息一旦洩露,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問題來了,用戶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被侵犯?

在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聯合發布《2017年度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分析報告》中提到了保護手機隱私的5個方法。

一是下載軟體選擇正規渠道,如應用寶、安卓市場等;

二是謹慎填寫個人隱私信息,防止信息被無謂採集;

三是管理手機軟體中的隱私權限,了解軟體權限行為,關閉不必要的授權;

四是防範公共WiFi,轉帳與支付時改用數據流量;

五是通過「恢復出廠設置-格式化-反覆拷入大文件並刪除」三步驟,徹底清理舊手機信息。

此外,保護個人重要信息不被洩露,還需要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

對於來路不明的WiFi、連結、程序……即便再有吸引力,也要說不;簡訊驗證碼、身份證信息,也萬萬不可貿然交給別人;不要將不同帳戶設置相同密碼,更不要使用純數字、生日等特別簡單的密碼...

一款APP能給我們帶來方便,也能帶來風險!我們在安裝和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填寫個人重要信息,謹防信息被盜取!

同時建議,監管部門應規範相應的手機APP權限開啟標準,權衡個人隱私與便利服務的界限,嚴格限定收集和使用用戶個人數據的範圍,保護使用者的隱私,並對違規行為重罰。

附:2019年因違法違規被下架整改的APP 法違規APP下架整改

相關焦點

  • 50分鐘接到40個!面對煩人的騷擾電話,還需這樣做!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些來電多為虛擬電話,隨機生成並模擬境外號碼撥打,多涉及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目前,各大運營商已通過網絡布控、升級攔截系統、簡訊提醒等方式積極應對。短時間接到幾十個境外騷擾電話在北京市民王女士的手機中,滿屏的紅色未接來電信息甚是扎眼。
  • 年底詐騙套路多,接到這些電話,千萬要小心!
    年關將至,衝業績的可能是銷售員,也可以是商場促銷活動,也很可能是「歪腦筋」賊多的詐騙團夥兒。若是遇到這種電話,大家千萬得小心了。如今手機的攔截系統越來越完善,但詐騙團夥兒的花樣也是層出不窮,據統計,月均境外來源的詐騙電話攔截量就已超千萬次!謹記境外電話號碼全部以「00」或者「+」開頭,看到就這類電話打來可得當心了。
  • 一天接到十幾個「95」開頭的騷擾電話……你有遇到嗎?
    廣大市民接到「95」打頭的來電可一定要注意辨別、防範哦。95號段騷擾電話猖獗「我這兩天經常被95號段電話騷擾。接通電話,對方要麼不出聲,要麼推銷保險、商鋪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有的是詐騙。真的煩死了!」談起騷擾電話,從事外貿行業的黃女士顯得很氣憤。近期每到中午時分,她總會莫名其妙接到騷擾電話。翻開黃女士的來電記錄,8個電話中有4個是騷擾電話,其中2個就是95號段開頭的。「如果算上我家人的手機,我家一天起碼接到10個以上騷擾電話。」黃女士生氣地說。正當記者採訪黃女士時,又一個95號段打了進來。
  • 殺豬盤、兼職詐騙頻發背後,2020年網絡詐騙有這些新特徵
    「日賺鬥金」的套路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上突增了很多賺外快的需求,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足不出戶、日入鬥金」的「刷單兼職」招聘。但是,這些都是詐騙者的套路,簡單說,就是讓受害者墊付刷單資金,但不返款實施詐騙。
  • 【清網】這些詐騙專門針對老師、學生和家長
    3、家長務必要存有班主任的電話號碼,並在心中默念十遍:凡是要繳費的,先打個電話確認。二、「清華培訓班」詐騙11月27日,正在上班的蘇先生接到了「兒子」發來的QQ信息,信息中「兒子」稱學校邀請了「清華大學」的「老師」來學校開辦「培訓班」,並表示自己很想報名。
  • 男子接到一個「快遞退賠」電話 被詐騙50餘萬元
    10月24日,四川自貢市民江先生接到一個所謂的快遞退賠電話,而後被邀請進入一個「退賠」QQ群,在與對方進行了大約3個小時語音通話後,原本是對方「辦理」向江先生退賠100餘元的業務,最後卻成了江先生在對方的「指揮」下,先後14次向多個陌生帳戶轉款共計50餘萬。等回過神來,江先生已經被踢出了QQ群,他當即以遭遇電信詐騙為由向110報案。
  • 五峰人注意:「冒充領導」詐騙,千萬別信!
    五峰人注意:「冒充領導」詐騙,千萬別信!● 防騙提醒求職者不要輕信網上所謂「高佣金」兼職刷單信息,千萬別被「輕鬆賺佣金」迷惑。該類詐騙瞄準的目標主要是大學生、全職太太、小白領等兼職人群。凡是網上兼職刷單刷信譽的就是詐騙。
  • 「電話積分兌換禮品」?電信詐騙套路有多深
    電信詐騙手段翻新快,花樣多,「電話積分兌換禮品」就是其中的一種。今年3月,長沙警方破獲一起冒充移動客服人員,誘導全國各地多名受害人兌換手機積分,以此賺取差價實施詐騙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先用呼號軟體給受害人撥打電話,聲稱自己是移動公司的工作人員,告知客戶「可以用積分兌換禮品,如不兌換積分將清零作廢」,隨後向受害人索取「兌換驗證碼」和收貨地址,並表示將通過快遞把禮品寄給受害人。這種「兌換驗證碼」,實際上是嫌疑人用受害人的手機號碼登錄中國移動積分商城後,受害人收到的驗證碼。
  • 【反詐宣傳】這些詐騙專門針對老師、學生和家長
    真實案例我市官橋鎮一名年輕老師小劉接到一自稱是某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說她在大學期間開通過學生貸款帳戶,現在平臺正在清理註銷,如果不註銷將影響她今後的購房、徵信信用,讓小姚加他QQ便於指導操作。小劉心裡一著急就添加了對方的QQ號,想詳細了解情況。工作人員讓她一口氣下載了8個貸款平臺,說把能借的額度都提出來轉帳到指定帳戶,等核實註銷後,現金會立即原路返帳。
  • 美女接到一個電話後,前去「報導」,真相讓人淚目!
    小晴學的是心理學專業,畢業後希望做一個情感心理導師,幫助那些在情感方面有一些心理問題的人重獲生活的力量。這些天小晴一直在各大app上投放自己的簡歷,她也知道她這個專業的想找對口的實習崗位有點難,但是還是每天堅持投放、更新自己的簡歷,希望能遇到伯樂賞識,給個實習的機會,從而順利結業!
  • 「顧客上帝」變騙子,騰訊手機管家提醒注意「引流吸粉」騙局
    「你好,我要吃飯,麻煩加個好友發定位。」  天津一餐飲商家張某添加一位「顧客」為好友後,不僅無人上門,反而被對方發布的博彩網站連結引誘,被騙上萬元。張某報案後,經警方調查,他所遭遇的是典型的「引流吸粉」詐騙產業鏈。在這類詐騙鏈條中,不法分子以公司招聘為幌子,招募大量「話務員」,之後讓他們按照指定話術添加好友,每添加一個獲利3元。
  • 蔣夢婕遭到電話詐騙,呼籲大家提高警惕,你可曾接到過詐騙電話?
    10月23日,蔣夢婕在微博髮長文講述了自己又一次遇到電話詐騙的經歷,對方稱蔣夢婕的護照在某機場被他人非法使用,感嘆現在私人信息太容易洩露,每次核實的身份證號都是準確的,很容易上當受騙。蔣夢婕稱希望大家能夠提高警惕,不要因此洩露更多的個人信息。
  • 我們每天都會接到詐騙電話,詐騙電話何時休?
    『機器人智能撥打電話功能』引起的問題如此嚴重,以至於很多人都拒絕接聽陌生電話。(估計)到明年,我們(日常生活中)收到的電話,將有一半是詐騙電話。robocall自助語音電話n,pick up撿起/獲得/收拾/不費力地學會vWe are finally waking up to the severityof the problem by supporting and developing a group of tools
  • 你接到的騷擾電話,是不是「95」開頭?
    時隔近一年,記者調查發現,隨著整治行動的開展,「95」號段騷擾電話雖有所減少,但仍然很多,讓群眾煩不勝煩。4月16日,一名河南新浪微博用戶上傳了自己近期的電話攔截記錄:一天接到16個騷擾電話,其中15個為「95」開頭的電話。記者搜索發現,在網際網路上,對「95」開頭的騷擾電話的吐槽不勝枚舉。
  • 韓國電話詐騙,都是朝鮮族在做?
    雖然不能否認朝鮮族涉嫌電話詐騙經常被抓,但每次被抓的新聞報導出去之後,很容易讓人認為:電話詐騙的犯人都是朝鮮族。4月15日韓國JTBC電視臺報導了這樣的一則新聞:一個70多歲的老奶奶接到綁匪的電話。綁匪說:要是不拿錢過來的話,要殺奶奶的兒子。情急之下,老奶奶到銀行一下子取了2000萬韓元的現金。
  • 135、136、138開頭的手機號,也可能是詐騙電話…
    目前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國家已然關注到了,並將在明年著重清理整頓村委裡面這幾類蛀蟲分子來源:湖北經視《經視說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近年來,隨著大家反詐騙意識的不斷提升,很多人看到以00或者加號開頭的境外來電,或是提示為「詐騙電話」、「高頻來電」的電話,多數情況下都會直接掛斷,不給騙子可趁之機,可是您知道嗎,隨著科技的進步,
  • 網上常見詐騙手段竟然有這麼多
    點讚詐騙:冒充商家發布「點讚有獎」信息,要求參與者將姓名、電話等個人資料發至社交平臺上,套取足夠的個人信息後,以獲獎需繳納保證金等形式實施詐騙。釣魚網站詐騙:以銀行網銀升級為由要求事主登錄假冒銀行的釣魚網站,進而獲取事主銀行帳戶、網銀密碼及手機交易碼等信息實施詐騙其他新型違法類欺詐簡訊連結詐騙:以「校訊通」之類的名義,發送帶有連結的詐騙簡訊,一旦點擊連結進入後,手機即被植入木馬程序,存在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
  • 有手機的朋友注意了,千萬別被騙
    這些不法分子覺得有利可圖,便會愈加變本加厲。最後的結果想必大家是知道的。辨別方法:換位思考是個好方法,我們換個角度想想,自己賺錢不容易,那別人賺錢也是如此吧,免費的東西怎麼可能這麼輕易獲得呢。我們始終得記住一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貪小便宜。
  • 韓國電話詐騙那麼好?為什麼總做
    他們的家人、朋友在韓國做了兼職,涉嫌電話詐騙被警察緊急逮捕。我們也是耐心的把經驗分享給了他們,好讓他們正確的認識被抓的理由,做出準確的補救方案。我已經寫了幾百篇關於電話詐騙的知識了,但為什麼總是有人去做韓國的電話詐騙呢?本文我根據我們的經驗,分析一下總是去做電話詐騙的理由,希望大家認真的閱讀。
  • 微警君帶你盤點發生在身邊的詐騙案件
    抽樣100起詐騙刑事案件,有以下15種詐騙形式 1 以網絡購物、低價出售高端商品等要求先交一小部分貨款為由進行詐騙13人。 5 在小門店趁老闆不注意以假煙調包換取真煙3人。 6 利用手機上的QQ和微信平臺冒充好友進行騙取9人。 7 在網上張貼虛假買房信息,以退稅、降價有補貼為由進行詐騙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