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戈德曼家族》被譽為2018年BBC出品的最有野心的電視劇,目前豆瓣得分8.6,算得上是才華和野心相匹配的作品。雖然該劇以黑幫故事為背景,但對男主角亞歷克斯·戈德曼而言,更像是走出身份認同困境的一場「戰爭」,因為銀行家面紗之下,他可是正兒八經的「戰鬥民族」黑二代,為了護衛家人可以不折手段,而隨著時代發展,那種《教父》裡的舊幫派對抗手法也變成了談判桌上的商業博弈。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陳慧
「教父」一般成長的男主
《戈德曼家族》根據十年前一部暢銷小說改編,作者模糊了黑幫、銀行家、政客還有間諜的界限,全世界都是他們角力的戰場。這其中,不管是布拉格的盜版生意、中東的人口販賣,乃至拉美州的販毒事業、印度的網絡犯罪,都與俄羅斯黑幫緊密勾連。這一切對少年時期移居英國接受教育,又在哈佛讀商學院的亞歷克斯來說,一開始是不相關的。
雖然是知名黑二代,亞歷克斯十分努力地做著精英人士,有人在他身上看到了教父「邁克·柯萊昂」的影子。初登場都很體面:都畢業於名校,女伴家世良好,卻和家人保持著克制、冷靜的距離。邁克·柯萊昂在婚禮這樣喜樂融融的場面裡撇清關係,「那是我的家人,不是我」。而亞歷克斯堅持在慈善晚宴上用英文和家人溝通,回應父親質疑時強調是照顧不會聽俄語的女友,但誰都明白他不想招來異樣目光的心情,只有以金融精英的身份示人,才能更好地適應倫敦的生活。
可就像女友麗貝卡所說,不管亞歷克斯如何在英國學習「用教養裝點門面,但你沒學會怎麼做文明人。」家族黑幫行事手法註定深入骨髓,所以亞歷克斯才會在叔叔鮑裡斯遇害後,一面向黑幫大佬維丁姆求和,一方面答應維丁姆宿敵的提案:去破壞維丁姆的生意,以此來保護戈德曼家族。
從一開始拒絕接受黑二代背景,到代表家族去和對手拼殺,這樣的情節又讓人二度聯繫到《教父》:邁克·科萊昂遠走義大利都逃避不了黑幫鬥爭,終於回到紐約展開復仇大戲,再把妹妹送進瘋人院後,終於成為新一代教父。
而亞歷克斯的復仇計劃並沒有那麼順利,老辣的對手維丁姆透過蛛絲馬跡整理出幕後搗亂的人,然後給宿敵安排了「性侵」罪名拖累他,又派人接近麗貝卡實行槍擊,種種舉措都讓這位西裝革履的「黑二代」很狼狽。可最後一集回到莫斯科生活過的房子時,曾經刻意迴避家族歷史的亞歷克斯,終於擺脫了身份認同這個大問題,他舉起手槍果斷結束了維丁姆的生命,拒接麗貝卡打來的或許是求複合的電話,開始了「黑幫」生活。
靠腦力博弈的黑幫人才
該劇大受好評的另一原因是,即便人物成長有「教父」感覺,但新世紀的黑幫博弈早就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模樣。
亞歷克斯這個「黑二代」復仇之路屢挫屢敗最終變成王者,不排除編劇開「金手指」,更大因素還是因為他的銀行家背景,所以才會有官方吐槽,像劇中被開除的IT小哥問亞歷克斯是不是「黑社會」,他笑著說「差不多,我是銀行家」。
新時代的黑社會交易需要他這樣知識型人才,亞歷克斯把自己從商業學院學到的這一切運用到勢力爭鬥中,尤其最後一集他在幾位經濟學家面前闡述由他取代維丁姆出面跟拉美毒梟合作的利與弊,另一條支線是維丁姆被追殺的畫面,殘酷且真實地揭露了在權力者的世界裡,腦力真的比武力好用幾百倍。
狗血遭遇的權力者
和《教父》一樣,《戈德曼家族》的黑幫事業與家族榮辱緊密相連,亞歷克斯因為叔叔鮑裡斯被殺憤而復仇,一步步壯大也是為了保衛家人安全。雖然BBC出品的劇集篇幅克制,還是在8集故事裡添了不少狗血情節。其中之最當屬亞歷克斯初戀女友和他父親出軌並暗結珠胎的劇情。而亞歷克斯處理這個突發事件的果斷、決絕也展示出他不講人情的一面,呼應了女友對他「不是文明人」的控訴。
值得一提的是,出演亞歷克斯的詹姆斯·諾頓近年表現出色,已經引起好萊塢片商注意,分分鐘和小雀斑、卷福、抖森一樣「玩轉好萊塢」。像2016年丹尼爾克雷格傳出不想再演007時,抖森當時因為和莓莓戀情人氣下滑之際,有英國媒體就點名說可以讓詹姆斯·諾頓來演這位英國紳士。畢竟人家的履歷十分完美。他在劍橋畢業,在皇家戲劇學院接受了三年訓練,既是帆船教練,又是單簧管八級,音體美全面發展。《戈德曼家族》之前,他參演了BBC版《戰爭與和平》,飾演安德魯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