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宣講師朱新民準點來到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講堂,深入淺出地向觀眾們講述順德故事、順德精神;那邊廂,年近七旬的水藤村民來到紅基石黨群服務中心,開啟志願者服務之旅……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之一,順德區強化黨建引領、緊貼群眾需求,推動文明實踐工作讓群眾更滿意。
近日,記者深入走訪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多個鎮街、村居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見證精神文明在順德的薪火相傳。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試點背後,離不開黨建引領、資源互通、共建共享的積極探索。
□ 掃描: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
記者了解到,順德區按照「試點先行、三級覆蓋」工作思路,緊貼群眾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建設陣地隊伍,做實做深做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努力實現文明實踐工作讓群眾更滿意。
順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鄭衛紅表示,全區10個鎮(街道)、205個村(社區)分別成立文明實踐所、站,一體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
據介紹,下一階段,順德區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工作為抓手,不斷深化延伸,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臺,打造一批示範點,並結合群眾需求,加強部門聯動,整合各方資源,不斷營造文明實踐工作良好輿論氛圍,引導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文明實踐中。
□ 接地氣:
七旬理論宣講師學粵語
「我是一名新順德人,對我而言,講好順德故事,是一種使命,順德遍地都是文化寶藏,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敢為人先』是根植於順德人骨子裡的精神。」在順德圖書館內的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講堂,宣講師、順德區演講與口才協會會長朱新民講出了他的順德印象。
作為宣講團的核心成員之一,朱新民認為要藉助中心講堂講好順德故事,「首先要挖掘、整理,再傳承、發揚。」朱新民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開展理論宣講,「一個月起碼有10場宣講活動,不僅是理論的陳述,更要結合順德實際,創新方式講好順德故事。」
據了解,順德區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密切聯繫群眾、全心服務群眾的新載體和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新平臺,以志願服務為主要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除了在區裡進行宣講,以朱新民等宣講師為代表的宣講團隊還要下沉到鎮街、村居等進行理論宣講,朱新民說,「到了基層一線,我就遇到了第一道『坎』——語言關,很多老人家聽不懂普通話。」為了跟村民們打成一片,今年已70歲的朱新民「從零開始」學起了粵語。儘管朱新民對自己的粵語還不太滿意,但他珍惜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平臺作用,「在順德的黃金地段有這樣一個傳習的平臺,這對思想、文化、文明的傳承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 平臺:
活化舊建築成村民休閒地
容桂街道上佳市社區「紅善園」是當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裡傳來了一陣陣悠揚婉轉的歌聲。這是金秋歌唱隊的退休老人們在歌唱。隊長方結梅退休後,於2008年組建這支歌唱隊,「我們都是由退休老人組成,從原來的40餘人拓展到如今的70餘人,歌唱讓我們充滿活力。」方結梅表示,隊員們唱得最多的就是愛國歌曲。金秋歌唱隊內還有一對曾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的夫妻——邱介生家庭,他們也是社區的志願者。
除了歌唱隊,這裡還匯聚了多種社團組織;除了老年人,這裡還是親子家庭、年輕人活動的場所。上佳市社區黨委副書記羅月參介紹,紅善園的所在地由社區舊幼兒園改造而成,如今蝶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紅善園的意思是突顯黨的領導,善於服務群眾。」羅月參說。
樂從鎮水藤村的「紅基石」黨群服務中心則活化了原有的敬老院。「我們將村中的文化載體納入這個平臺,充分展示新時代文明實踐成果,相得益彰。」 水藤村黨委書記鄧良傳說。
□ 開發:
巧借「外腦」盤活黑皮冬瓜
「來一杯冬瓜茶吧!」在北滘鎮黃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愛心廚房裡,村民正在烹調黃龍黑皮冬瓜。黃龍村社工服務項目主管郭嘉欣介紹,「黃龍黑皮冬瓜」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項目,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推動黨群先鋒隊、黑皮冬瓜合作社、當地村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黑皮冬瓜種植文化,探索以文化帶動產業發展的社區發展新模式。
記者注意到,「黃龍黑皮冬瓜」黨建引領鄉村產業振興項目善於調動社會資源和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在北滘鎮黃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黃龍冬瓜文創館尤為吸引眼球——黑皮冬瓜形象玩偶、明信片、鑰匙扣等等,多樣的文創產品為傳統的黑皮冬瓜注入了文化IP的獨特魅力,其中,「我家有個大冬瓜」繪本創意還來自當地村民的腦洞大開。
據介紹,該項目目前包括「黨建+產業」冬瓜文化合作社培育、「黨建+文創」冬瓜主題可視化產品研發、「黨建+體驗」冬瓜種植體驗基地打造,還獲得了2019年順德區黨建競爭性扶持資金資助。
□ 互動:
五歲娃博物館體驗魚燈製作
「我很喜歡魚燈,這是我第二次來這裡。」在順德區博物館內的非遺文化展示體驗館,5歲的希希和姐姐馮紫薇正在體驗魚燈製作技藝。能看、能體驗、能製造是這一體驗館的「賣點」所在,這裡也是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魚燈製作是順德的傳統手藝,在博物館裡能學習、製作,感覺非常棒!」馮紫薇說。
順德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非遺文化展示體驗館,市民可以預約體驗非遺製作、感受非遺知識普及講座等,「我們還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既有線下體驗,也有線上手工微課程,讓市民在家中也能感受到非遺文化的樂趣。」該負責人表示。
據悉,順德區博物館已開展了彩繪遊龍、廣繡創作體驗、粵劇普及等非遺體驗活動。
□ 記者手記:
探秘文明實踐順德經驗
順德是製造業大區,民營經濟活躍,但精神文明同樣活力滿滿。作為全國試點,順德在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有哪些「密碼」?
首先是凝聚了共識。據了解,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擔任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並審定《順德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帶頭下基層調研並為黨員幹部上黨課。基層幹部普遍有一個共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
其次是各方資源的聯動。「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過程同樣如此。在上佳市社區的「紅善園」,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豐富的特點開展書畫展和創作座談。在樂從鎮紅基石黨群服務中心,水藤村黨委書記鄧良傳介紹,改建紅基石的資金來源初期是村裡統籌,後來得到了政府支持,還向社會進行募捐,目前投入了約800萬元。在推動基層資源互聯互通上進行了積極嘗試。
再次是市民的廣泛參與。在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及各鎮街、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我們都能看到參與的市民,映在他們臉上的笑臉以及由他們切身感受到的幸福感、獲得感,是「農村黨建要讓群眾更滿意」的生動註腳,也是文明實踐,不斷傳承的一道道亮麗風景。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名潤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王名潤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