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僅講究功夫,也要有心境。茶養人,亦養心。
茶經過風雨的洗禮,又經過人工多道工序的製作,才能成就一杯好茶,這其中的味道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到。

剛開始喝茶的人入的第一口會感到苦澀,但是如果能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會發現茶的香味慢慢蓋過苦澀的味道,深入我們的五臟六腑,沁入我們的心扉。茶香需要耐心品味,人生也需要我們慢慢品嘗,才能體會到其中酸甜苦辣的箇中滋味。

喝茶,是一個講究的事情,從喝茶用的器具到水溫、水質的配合,再到意境。如果你在一個環境優雅,放著輕緩的音樂的氛圍中品茶,你會發覺這其中的香味縈繞口齒間,回味無窮。
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匆匆忙忙的喝上一口茶,這茶只是為解渴而生,並無其他效果。人們常說,喝茶講究一個靜字,不但指環境的清靜,也指心靜,我想,喝茶養心之說大概就源於此了吧。

看著茶葉在水中悄無聲息的舒展開,就像垂暮的生命又被注入了活力,怎麼能讓我們不為之心動呢!
▊ 品茗杯,美的開始
茶杯,自品茗伊始,自甘成為配角,或形單影隻,或成雙成對,環繞在壺與茶器周邊,或因「不起眼」而身處於茶器中的細微末節。
然而,杯小卻藏無盡之美,是與我們生活最貼近的用器。
一隻小小的茶杯,蘊含著無窮的奧秘。它不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賦予品茗之時的美感與趣味。從胎土的選擇、杯型的拿捏、釉藥的施彩、窯的燒結,茶杯在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蘊藏著大學問。

茶杯與茶湯的交融、肌膚與杯沿的輕撫,更讓品茗人在把玩杯器之時,別有一番興味。中國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歷代文人對於杯器的歌詠傳頌,更造就了茶杯的深厚內涵。
杯用以品茗,杯也可成為一件獨立的藝術品,為品茗時留下杯與茶的對話空間:薄胎杯掛香,由熟湯到冷湯,茶香由杯體冉冉升起;厚胎杯穩實,品茗時溫暖貼心,久久不散……如此看杯,多了一層實用的趣味。

品茶之細,由杯開始。同樣泡一種茶,注入不同茶杯,產生不同湯色滋味,味久回甘,境遇大不同。茶杯只是一個外在的符號,品茶的樂趣才是內在的吸引。
茶杯的杯身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盞形茶杯飲茶無需抬頭即可將茶湯喝完;直口茶杯則需要抬頭才可以將茶湯喝完;收口茶杯則需要仰頭飲盡茶湯。從杯口形狀,到杯身的樣子,都是心思,也是美麗的幾何。透過杯盞,可窺悟中華民族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鑑杯持玩,就在第一口唇齒與杯子口沿凝聚滋味之際,品茗人感動有幾分?肌膚與茶杯親密接觸,由微觀見茶杯背後蘊含的磊磊大器,那麼首先得拋開既成的擁器自重心態。
先以「目鑑」為起點:以觀感找出一隻杯的造型、色彩、文飾、質感,感受其發散出來的韻味,引動知覺的聯想,藉助鑑定杯子的客觀時代性,將歷朝博雅文化熟練巧妙融入杯中,去領賞茶器文化,就此進入茗賞之境。

活眼硯凹宜墨色,長毫甌小聚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