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袁睿 黃煜婷 青島報導
12月6日下午,由青島市圖書館和九三學社青島市委文化專委會共同舉辦的「三人行」繪畫作品展將在青島市圖書館西一樓"藝書閣"拉開帷幕。
本次展覽將展出李永安、姜廣宇、徐璟三位美術教育工作者創作的繪畫作品四十餘副。島城知名畫家徐立忠老師為此次畫展做序:「在他們展出的畫中,我們可感悟到他們在熙熙為利而來、攘攘為利而往的社會中,仍然保持著純潔的心靈,和對傳道受業的先輩老師的感恩,對美的追求和嚮往,觀者可在其中細細品味,喚醒心中蟄伏已久的美好」。
李永安199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繪畫系畢業後,一直與我保持聯繫,舉辦過8次個展,可見她學習用功,勤於創作。
她的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花卉、風景、靜物等,畫法多樣,有油畫、丙稀畫、水粉畫等,其中多幅花卉我很喜歡,用色濃麗,色調熱烈,用筆奔放,瀟灑自如,如同大寫意一般,整個看上去,俠骨柔情,有膽有識,非常大氣。說來有趣,中國現代女畫家畫的畫大多比男畫家大膽,大氣,早在30年代中國就出現了一批很有才氣,很有氣魄的女畫家,諸如關紫蘭、潘玉良、梁白波等,李永安的畫也是如此,有想法,有情調(意境)、有功力、有氣勢、有品位,比較成熟。例如她畫的花卉、風景,不禁使我聯想到歐洲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莫奈、凡高、勃納爾、弗拉芒克、勒東等大師傑作,看來她學習廣泛,不拘一格,再次說明了學習大師(臨摹),學習自然(寫生),永遠是畫畫的正道。
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對純真與美的追求在李永安創作的西藏主題系列作品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畫面中,滄桑或稚嫩而汙穢的面孔與純潔的眼神構成強大的張力,透視出人物心靈的純淨與平靜,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肅穆的雪山與人物融為一體,變成了她身體的一部分,使她心的格局豁然大開。畫面是畫家心靈的寫照,畫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她的化身。對於身處都市的李永安來說,在紅塵中清醒是極為難能可貴的,她也相信人人心存善念,現代文明的危機終將化解,當然這需要有人去批判醜的,也需要有人來張揚美的。永安選擇了後者。繪畫的功能就是表現美,供人欣賞,令人賞心悅目,陶醉其間,繪畫不大適於進行社會批評,要想進行社會批評,最好寫社會學論文,說得清楚,批得深刻,何苦讓繪畫這種藝術形式勉為其難呢?
——清華美院教授祝重壽
繪畫創作離不開畫家對自身的生活體驗與追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努力地找到有利於自己發揮的方式,才是難能可貴的。年輕的姜廣宇是一位環藝老師,近幾年傾注很多時間嘗試不同題材的水彩創作。他的人物畫,用明快的色彩更加真實而活躍地表達出一種籠罩於感性情感下的溫暖氣氛,在這種完全抒情的境界裡,更適合觀者去理解畫家對主體人物情感的表達。姜廣宇的《馬》系列作品,透過顏色能看到剛勁力量的所在——或許就是因為對畫面意境的追求,才顯得作品更有勁道。再如他的靜物畫,總是貼近自己的生活,運用大量的重彩,通過對光影的結合,將一些人們生活中容易忽視的物象,用一種自如、大膽的手法,勾畫出獨有的意境。同樣,姜廣宇的風景畫也是在「高壓」工作狀態之後的一種審美聯想,讓人們產生一絲朦朧的、感懷往日時光的念想。對姜廣宇而言,工作之餘的勤奮帶給他更多生活中的快樂,並在日積月累中生發靈感,瞬間打動觀者。他正是通過一件件作品,去實驗和追求永無止境的藝術創作。以後的路很長,希望廣宇可以繼續探研下去。
——侯安智 水彩畫家 水墨藝術家
「長街曲巷,黛瓦粉牆」,年少時期古徽州的採風寫生記憶深深地烙刻在腦海裡。仿佛就在昨天,背著綺麗色彩的我們浸潤在徽州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裡,用畫筆感知細品出那融入了太多婉轉情思的「美」。每每想起,總有作畫的衝動。蔣勳老師曾說:"美是一種釋放",短暫的閒暇,讓自己沉浸其中,何其美哉!
細雨中,青青石板路上;紙傘下,漸行漸遠的疏疏身影,訴說著那個古老的故事。然,轉角處那抹雨後餘暉的明黃燦爛輝煌、永久綻放,這就是我心中的《雨巷》。
本次展出的《紅葉》、《新綠》、《清唱》、《青鳥》、《紅豆》都是古徽州遊走的記憶,你可感受到這古老情愫中釋放出的千年不絕的韻味?
曾為「美」 苦苦追尋的少年現已為人師,再聚首時笑談當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時趣事,嶗山九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樹留有我們一代代學子成長的足跡,我們感悟自然之饋贈、感恩老師之引領、感謝同窗之相伴!!!
——徐璟
展覽將持續至1月25日,歡迎喜愛繪畫的市民讀者前往青島市圖書館參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