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李小龍的死亡之謎不過是大部分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然而當時年僅26歲的丁珮卻永遠活在了那個夢魘一般的夜晚。
在經過了無數的非議和攻擊之後,丁珮把李小龍當作了自己餘下生命的全部:她整理了李小龍所有的紙面和影像資料,籌辦了以自己和李小龍命名的基金會,在香港舉辦了李小龍的紀念活動和弘法儀式……如今,重生的丁珮選擇皈依佛緣,與歲月長河靜靜相擁……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丁珮家中暴斃,使丁珮成為眾矢之的,備受輿論壓力。此後她便退出娛樂圈,結婚生子,甚至皈依佛門。2015年她終於決定寫一本自傳,講述她自己的故事。
採訪那天,藍天白雲陽光耀眼。在等丁珮到來的時候,突降暴雨,雨水像小溪一樣匯流到一起形成小河。
丁珮沒有一點想像中的老態,看上去也就40多歲的樣子,如果她不說,誰也不知道她已經68歲。她自己也說:「我希望別人看見我的樣子都不超過47歲,因為我是47年生的。」
作為一個曾用名是「美麗」的人,對於拍攝的美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丁珮一直堅持自己化妝、自己做髮型。也許是老一派的習慣吧,她說她一輩子都是這樣「不求人」。
在她的堅持下,每拍一張照片她都要看過,確認才能繼續。到整個拍攝結束的時候,連攝影師都認可她的審美,因為她選中留下的照片確實與眾不同。
世人提起丁珮都只知道她與李小龍的情緣,但都不知道她的家世和神奇的經歷。她舅公是張學良,鄰居有曹錕的孫子、馮國璋的孫女,乾爹是西北王的把兄弟。再比如她與陳啟禮的交情。再比如,她曾經被蔣孝文邀請跳舞。她為了保護自己的「私人領地」而設計戰術在竹林獨自對抗十幾個「小太保」,也為了保護朋友在遊泳池力戰比自己高大的美國孩子。
丁珮出生在北京紫禁城腳下的一個四合院裡,她很自豪自己是「北平人」。她出生後,身為警察局長的外公來探望,帶來了一個遊方的道士給她看八字。道士看完後的結論是:「淹不死,燒不死,身受磨難心不死。」後來又補充說:「磨難即是修煉,苦雖苦,終究是會入大道的。」
兩歲的唐美麗第一個磨難就是背井離鄉,跟著家人到了臺灣。在臺灣長大的唐美麗,只記得道士說的前半句「淹不死,燒不死」。於是,一個淘到無法無天的小女孩每天都給自己的父母創造出新的麻煩。
她媽媽親眼見到幾次女兒經歷必死無疑的危險卻安然無恙。其中一次就是四五歲的唐美麗蹲在家對面的沙堆玩沙子,突然一輛卡車飛馳而過。所有人都以為唐美麗被卷進了車輪,在眾人的驚呼下,唐美麗卻完好無損。
因為愛玩,12歲的唐美麗好奇地進入了家對面的彈子房。當時的臺灣,彈子房聚集著大量的「小太保」、「小太妹」。唐美麗幾乎是裡面最小的孩子,卻因為美麗成為了眾人的小妹妹。因為膽大,她躲在桌子下面偷看了陳啟禮與別人的「火拼」,也因此與陳啟禮成了「兄弟」。
由於陳啟禮的保護和唐美麗自己耿直的脾氣,順利考進臺灣中影演員培訓班的唐美麗卻不那麼受導演歡迎。
一個非常欣賞唐美麗的臺灣導演潘磊分析了她的狀況並給她提供了幫助。「從兩個方面講,你的處境都不適合再在臺灣發展。一個是你的幫派背景,還有一個是你的個人特點。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離開臺灣,找到一個和你幫派背景沒有任何關係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最好是適合你個人特點的。」潘磊的言語很中肯。他建議唐美麗去香港,那裡更適合國際化的唐美麗。在潘導的推薦下,唐美麗進入了邵氏影業,認識了鄒文懷。
「唐美麗,名如其人,但是這個名字太俗了一點,不利於藝員的發展。你應該再另起一個更加雅致些的藝名才行。」籤完約之後,鄒文懷給唐美麗提出了第一個建議。在鄒文懷的建議下,唐美麗正式改名「丁珮」。
丁珮的到來給邵氏帶來了一片時髦風,她說:「那個時候沒有像我這樣子的,就是很時髦,在邵氏公司,我是第一個擁有汽車的明星,那個時候像凌波都還沒有。就是我到香港就是很前衛的,很注目的。明星就是明星,就很特別,有時候明星就是這樣的。」
因為丁珮的時髦和英語會話能力,慢慢的六叔邵逸夫注意到了這個女生。他經常帶著丁珮和其他邵氏女星去各種社交場合:「因為禮節我也比較懂,我也會一些英文,所以邵氏公司有什麼大人物,秘書就會請我去幫忙。球王貝利,那個時候到香港訪問,都有去邵氏。一些好萊塢的明星,還有蘇卡諾夫人,第四任的,一個日本人,長的很漂亮。」
樹大招風,丁珮在社交界的耀眼成了別人腹誹的對象。她一氣之下離開了邵氏,準備去瑞士與一個瑞士小夥子結婚。不久,鄒文懷也離開了邵氏。
鄒文懷離開邵氏後自己組建了嘉禾電影公司。而在這之前也就是1970年,邵氏公司作為香港電影業的龍頭老大,為了能力挽狂瀾扳回香港電影業的頹勢,通過一個叫小麒麟的人接洽邀請他的好友回香港合作拍攝電影,這個好友就是李小龍。
但當時李小龍提出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60萬港元,而且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並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元支薪等要求,令邵氏公司的高層無法接受,最終合作未能成功。而鄒文懷在邵氏公司時曾參與過邀請李小龍拍片的事宜,所以在自己組建電影公司之後,第一個便想到了李小龍。
於是派導演羅維的太太劉亮華到美國邀請李小龍回港發展,以1.6萬美元拍兩部電影的片酬與李小龍籤約。他們合作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的預算只10萬美元,但拍攝結束後投入市場一炮而紅,將已經遠離了電影院的觀眾們又拉了回來,並創下香港開埠以來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
李小龍與鄒文懷合作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丁珮在神秘力量的感召下卻毅然放棄了已經籌備妥當的婚禮回到了香港。
丁珮和李小龍是通過鄒文懷認識的,而且是一次偶遇。丁珮回憶說,「那天我穿西裝褲搭配一件大領的綠色襯衫,這時鄒文懷、李小龍和琳達走了過來。我之前看過《唐山大兄》,一眼就認出了他。鄒文懷見到我就過來打招呼,也把李小龍介紹給了我。李小龍與我握手,眼睛直勾勾看著我,時間很長,當時我就心想,他會不會是喜歡我呢?」
1972年3月21日,25歲的丁珮從瑞士歸港,碰到當天在酒店為妻子慶祝生日的李小龍。兩人相視一笑,握了下手。很快,李小龍以約拍片為由約丁珮在海瑞酒店見面,在桌子底下,兩人的手又緊緊握在了一起。
丁珮一直覺得,過去大家都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李小龍身上,對她本人卻不了解。「李小龍為什麼喜歡我?大家看到的都是外相,不是內相。那麼,李小龍為什麼會愛我呢?」丁珮曾為自己辯解道,「你們想想,全世界的人都愛李小龍,我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子有沒有得選擇?當然會愛他!」
丁珮一直認為,自己從沒想過要和李小龍結婚,兩人的關係是男女朋友關係。丁珮更不諱言:「我是李小龍家的第三者,但感情沒有對錯,腳長在李小龍腿上,是他先來找我,不是我去找他的。我們相處了一年多,那已經等於是一生。李小龍是欣賞我的人,我的愛人,我的至親。」
丁珮跟李小龍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李小龍開車帶她在香港的山上兜風,在山頂跳舞憧憬未來的生活。
在世人眼裡,李小龍是光芒萬丈的明星,丁珮是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丁珮對此卻有自己的看法:「我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愛情嘛,有很多人追我。我也沒有什麼去想跟他,他找我拍戲。他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是全世界最尊重我的人,因為他一天到晚就講我好,誇獎我,又很喜歡我。你知道人被誇獎,誰都很喜歡。他講的話,我也聽不懂,他講的都是哲學。所以我自己覺得,好像也不太配得上他,只是做朋友。但我跟他一定是平等的。」
在丁珮眼中,她跟李小龍與任何一對戀愛中的男女沒有區別:「李小龍對我非常好,過去他從來不喜歡討女孩子歡心,但對我不一樣,奔馳車我每次都坐在副駕駛座,因為後面很小,都是鄒文懷坐在後面。李小龍會很有禮貌地給我開車門,請我上車。我當時也年輕,沒覺得怎樣,只是覺得兩人在一起很開心而已,所以我沒有拒絕他的追求,但我也沒想過要拆散他的家庭,只是做他的紅顏知己就好了。反而是李小龍很認真,對我那麼好,他從來沒有說過我一句不好。」
正如前面說的,李小龍也認可丁珮:「那在他開拍《猛龍過江》之前,我覺得他之前的髮型不時尚,就帶他去剪了一個新的髮型,是我的專用髮型師照著我的髮型剪的。李小龍非常喜歡這個髮型,於是就把它用在《猛龍過江》裡面。從認識我開始,李小龍出門時怎麼穿衣服都是我來設計,衣服都是我陪他買,他很信任我。我比較西化,其他的女明星更東方一些,我相信這也是我吸引李小龍的地方。」
後面的故事世人皆知,李小龍死在了丁珮的床上。丁珮說,李小龍往生了,後面的苦都由她來修行:「我永遠都是阿Q精神,天無絕人之路,我常常走到不能走的時候,我真的也沒辦法,也是要走下去,人就是在痛苦裡成長。我們才能成才,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每一個人看起來表面都很風光,風風光光怎麼樣呢?但我不執著,堅持運動,因為什麼呢?一不練就不行了,所以我就不能練,我要自然的,如果你一執著了,很痛苦啊,你就被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我現在想,我不靠人我都要活,我還要弄得很漂亮。」
李小龍往生後,丁珮漸漸皈依了佛教。她說要給世人種下善種子,讓世人都離苦得樂。她寫書也是為了讓眾人了解事實的真相:「我希望每個人看了這書之後,就是遇到什麼磨難,都不要輕生,你要把它克服掉,一關一關可以走。我們可以講對頭也就是你逆行的菩薩,我們把一些不好的事轉到好的,好的增長智慧,你要跨出去這一步,你永遠要克制住自己的心。你要會分析,愛是付出,不是佔有,你知道什麼是愛。愛怎麼講,我就把這個愛,變成佛、菩薩,然後你就可以接受到佛給你的恩典,他的力量會比魔大。」
她也說,走不下去也要咬牙走:「我也有不好的心情,是我不知道怎麼走下去,能不能走下去。從來沒有賴人。是賴自己,是怎麼走下去,我有很多走不下去,走不下去不也得自己流著淚接著走嘛!」
LADY人物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