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流量明星將目光聚焦到懸疑劇上,試圖打翻身仗?網友:求放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沉默的真相》這部劇?
隨著《白夜追兇》豆瓣9.0評分被打破,《沉默的真相》不但坐上了國產懸疑劇的王座,同時也成為了今年口碑第一的國產劇。
有細心的網友會發現,在近期的電視劇行業,除了《沉默的真相》之外,此前的兩部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和《摩天大樓》也都獲得了非常不錯的評分和口碑,令同時期播出的其他劇望塵莫及。
這不禁讓人懷疑,為什麼懸疑劇會在電視劇行業「一家獨大」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觀眾的需求度」。
無論是仙俠劇還是已經下架的宮鬥劇,都曾紅極一時,但隨著流量明星的加入,這類劇為了流量,慢慢開始走下坡路,導致觀眾對這方面的需求慢慢減少。
此時,懸疑劇的燒腦劇情、邏輯推理、劇情緊湊、反轉和伏筆不斷的元素無一不充斥著觀看者的大腦,讓眾多觀眾很容易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尤其是每一部懸疑劇背後折射出來的「社會現實」,無一不引發觀眾的共鳴,使得眾多觀眾產生極大興趣和討論熱情。
可隨著宮鬥劇的下架,懸疑劇的扎堆,不少人開始對懸疑劇的將來擔憂。
因為從《白夜追兇》中的潘粵明,到《摩天大樓》中的楊穎,他們的最初目的無疑就是為了打個翻身仗。
這不禁讓所有人懷疑,流量明星下一步會不會也將目光聚焦到懸疑劇上,試圖打翻身仗呢?
其實不無這種可能,但這也讓不少人開始擔憂懸疑劇是否會步宮鬥劇的「後塵」。
首先是演員配置上的選擇。縱觀近幾年大火的懸疑劇會發現,除了題材和服化道各佔四分之一功勞之外,演技才是重中之重,佔了二分之一的功勞,而這些演技九成以上又都是「前輩」貢獻的。
可如果流量明星的加入,不禁讓觀眾們擔心真正有演技的人是否會因此被「擠壓」,導致發揮受限,從而致使懸疑劇走「下坡路」?
其次是製作層面上的精良。懸疑劇的大火,使得它在製作上越發要求嚴格,越來越朝著精品化的方向在發展,無論選景,還是對演員敬業精神的要求,都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而那些流量明星是否能受得了?成為擺在選角上最嚴峻的考驗。
不可否認,流量明星的加入有利有弊,好處在於可以帶來更多的話題度,比如說《摩天大樓》楊穎的哭戲。
可弊端也很明顯,如果導演在拍攝上過於「捨本逐末」突出流量明星,難免讓原本為劇情保駕護航的演技派明星被壓制,從而影響整部劇的效果,比如說開播後熱度不斷下滑的《在劫難逃》。
唯一值得欣慰的或許就是導演的創作精神,縱觀近期幾部懸疑劇的導演,他們全都是80後,他們的作品並沒有對以往作品套路的複製和搬運,而是選擇了再創新,足以看到他們對影視劇行業的熱枕程度。
拿《沉默的真相》來說,無論是開拍前數個月的選景、置景,導演親自帶著演員圍讀數天,還是開拍後導演每天確認整體分鏡和走位,與演員探討角色想法等等,都足以證明他們的認真程度。
同樣的,在懸疑劇大火的背後也是問題重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審查監管」問題。
就像宮鬥劇一樣,從一開始的三三兩兩到最後的遍地開會,到今天的全面下架,不正是「審查監管」的問題。包括近兩年的懸疑劇也一樣,《白夜追兇》就曾被下架,《隱秘的角落》播出之後,迷霧劇場也一度被暫停過。
如果流量明星的大量湧入,在利益的驅使下,是否會出現「粗製濫造」的情況,甚至陷入缺乏創新的自我複製中,從而影響懸疑劇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了,說了這麼多,也都是猜測。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現在的懸疑劇依舊保持當前的製作精良程度,想來上文中提及的「流量明星帶壞懸疑劇」的情況也不會出現,會讓懸疑劇成為國產劇繼武俠劇之後的一大特色。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