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的續集已於6月15日正式上映。影片主要講述了在侏羅紀世界主題公園及豪華度假村被失控的恐龍們摧毀四年後,納布拉爾島已經被人類遺棄,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在叢林中自給自足。當島上的休眠火山開始活躍以後,歐文(克裡斯•帕拉特飾)與克萊爾(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飾)發起了一場運動,想要保護島上倖存的恐龍們免於滅絕。在觀看影片前,先做好功課,認識一下侏羅紀2中的具有攻擊性的恐龍品種。
暴虐迅猛龍,英文Indoraptor
身長:7.3米,身高:3.1米,體重:1噸
它是一種新的混血恐龍,主要由狂暴龍和迅猛龍基因組成
,它形象比較怪異,有Indominus rex那樣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形與背刺,它比普通的迅猛龍更令人恐懼,體型也更大,暴虐迅猛龍口齒鋒利,有類似於迅猛龍一樣的爪子,它的體色比較陰暗,從尾巴到脖子上有金黃色的條紋,暴虐迅猛龍是集兇猛和機智於一身的強大混血恐龍,在《侏羅紀世界2》裡,被拍賣,逃出後大開殺戒,它是人類的主要威脅。在侏羅紀影片中,暴虐迅猛龍十分狡猾,恐怖。它假裝已被麻醉,當恐龍獵人進入籠子裡的時候,它露出了狡猾的笑容,生吞了恐龍獵人。它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生物。
牛龍 (屬名:Carnotaurus)又名食肉牛龍,屬於獸腳亞目角鼻龍下目的阿貝力龍科,是一類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由於頭頂有兩隻觸角,顧名思義為牛龍。食肉牛龍生活白堊紀末期的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食肉牛龍是種擅長奔跑的高速掠食者,是已知的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恐龍,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裡,加上小腿較細、腦袋高、尾巴偏細、腿部極其長,也被稱為白堊紀的獵豹。在影片中,牛龍被霸王秒殺。
滄龍(Mosasaurus)--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雖然它的歷史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乘風破浪,把比它歷史早遠得多的上龍類趕盡殺絕,是海陸兩棲動物。
它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巖層中被發現。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
滄龍的德文意思是「殺死趙冠角龍的蜥蜴」,是滄龍科的一個屬。它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
大家都應該記得,《侏羅紀世界》第一部最後,霸王龍不敵暴虐龍,滄龍在水底一躍出來,把暴虐龍拖進水底。在《侏羅紀世界》第二部中,其出境率也很少,其中一幕就是一口吃掉了直升飛機上的偷獵者。
伶盜龍(學名:Velociraptor)又譯迅猛龍、速龍、快盜龍,屬名在拉丁文意為「敏捷的盜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大約生活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潘階。伶盜龍是最廣受一般大眾熟悉的恐龍之一,這導因於它們在麥克•克萊頓的小說《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電影中的搶眼表現,但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有誤。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則是種重要的恐龍。已發現超過10個伶盜龍的化石,是馳龍科中數量最多的。而其中一個著名的標本,則保存了與原角龍纏鬥中的伶盜龍。迅猛龍基本在每一集中表現特別出色,在《侏羅紀世界》第二部中,它將協助歐文打敗暴虐迅猛龍。
重爪龍,原意屬名為堅實的利爪,沃克氏重爪龍的爪子比較其體軀而言真是龐大,重爪龍屬於食肉的獸腳類恐龍,以前肢有大的爪而得名。重爪龍發現於英國南部,與其它的食肉恐龍有很大差別,除了前肢有大的爪而不象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那樣前肢非常退化外,嘴和牙齒也類似於鱷魚而不似其它大型獸腳類恐龍,可能也是象鱷魚一樣以魚為食。沃克氏重爪龍的牙齒和上、下顎與鱷類極為相似,非常可能它生活在水邊,或者潛入淺水中,用它可怕的利爪來捕食鱷魚,很像是大型灰熊一般。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自從在1877年被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來,已有許多的可能種被歸類於異特龍屬,但只有少數被認為是有效種。體形而言,異特龍並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的,但它擁有更適於獵殺的身體結構。首先,它的前肢非常粗壯,上面長有3根指,每根指頭上都生有利爪,可以毫不費力地撕開獵物。其次,高大粗壯的後肢能有力地支撐起它的重量,使它行動起來更為敏捷。最後,粗大的尾巴還可以當做鞭子,橫掃任何膽敢進犯的敵人。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殘暴的蜥蜴王」,種名在拉丁文中意為國王。有些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勇士特暴龍(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龍超科的第一個有效種,而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特暴龍是獨立的屬。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暴龍科的種已被提出,但它們多被認為是暴龍的異名,或被分類於其他屬。霸王龍基本每一集都充當重要角色,但是在侏羅紀世界2這次電影中,只充當了打醬油的角色。
文章來源於百度等網絡綜合文。
一個以英語閱讀為主的公眾號,你不但學到英語,而且學到不同領域的文化和知識。
如果你感興趣,長按以下二維碼(按住1到2秒)在出現的菜單裡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然後點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