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股價又現異動,證監調查毫無進展
由黎智英創辦的壹傳媒公司,周五股價波瀾再生,一度炒上港幣0.305元,隨後一路下跌,收市報得0.241元,接近全日最低位,跌幅超過20%。
外界注意到,8月10日,黎智英因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後,壹傳媒股價卻應聲而「漲」,由低位的港幣0.075元被炒到1.96元,翻23倍以上;之後又急洩至港幣0.3元左右,累計跌幅高達84%。
儘管9月香港警方以「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罪」拘捕壹傳媒公司15人,香港證監會也發布聲明指,「會協助警方調查」;但就在當月15日,警方搜查黎智英辦公室當天,壹傳媒股價再次單日暴漲38%;10月27日,壹傳媒又以全日最低價位港幣0.255元收市,較8月頂點跌去87%。
與此同時,自8月10日至今,香港證監會一直未有公布所謂就壹傳媒股價異動而進行的「分階段調查進度」。
有立法會議員批評證監會對壹傳媒公司的調查,既被動又「慢一拍」,初期發聲後便一直「潛水」。此外,還有議員對證監會的態度感到「十分憤怒」,質疑其「是否只保障大財團利益,而漠視小市民的投訴」。直新聞此前也曾發文《黎智英的壹傳媒股價瘋了 香港證監會誰在裝睡?》質疑香港證監會為何無作為。
事實上,壹傳媒公司近年來業績每況愈下,連續5年半虧損,當前負債超過港幣20億元,過去10年間累計債務則高達28億港幣。
據港媒報導,周四,黎智英再次拋售在臺灣的固定資產。當天壹傳媒公司稱,「就建議出售臺北市114內湖區行愛路141巷39號物業與獨立第三方籤訂意向書」,總金額相當於港幣4.71億元。
鹽田公安局:潛逃港人移送檢察院起訴
深圳市公安局鹽田分局周五在微博上發布通報指,鹽田分局對鄧某、李某等12人涉嫌組織他人偷越邊境、偷越邊境案件偵查終結,依法移送往鹽田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8月23日,該12人由香港西貢布袋澳出發,打算偷渡潛逃至臺灣後申請「政治庇護」,但在果洲群島外水域被截獲。香港警方於8月25日接獲廣東省公安廳回覆指,廣東海警局在管轄海域內查獲一艘涉嫌非法越境船隻,海警登船後發現及拘捕12名港人。
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檢察院其後通報,鄧某某、喬某某兩人涉嫌組織他人偷越邊境罪被捕,李某某、黃某某等10人則涉嫌偷越邊境罪被捕。
有港媒稱,預料此案件會在未來1至2周內審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22條規定,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偷越國(邊)境,情節嚴重的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另根據《刑法》第318條規定,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處2至7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若犯有惡劣情形,則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2名潛逃港人中,包括涉嫌幹犯香港國安法的「港獨」組織「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3名亂港暴徒團體「屠龍小隊」成員,涉嫌製造2019年華仁書院炸彈案,以及多項串謀有意圖傷人罪;另有3人涉嫌參與灣仔駱克道汽油彈原材料案,被控串謀意圖縱火及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罪。
此外,29歲測量員李子賢,涉嫌去年在金鐘一帶參與暴動及襲警罪;18歲的學生郭子麟被控參與暴動罪;年僅16歲的學生黃臨福,涉嫌在「修例風波」期間犯有企圖縱火罪;還有29歲的機械技工黃偉然,涉嫌參與今年1月上水一帶的烈性炸藥案,被控制造爆炸品罪。而12人中的唯一女子喬映瑜,也涉嫌與上水烈性炸藥案有關,被香港警方通緝。放眼過去,這12人無不是窮兇極惡之徒。
香港單日新增確診92例,累計確診破6000
港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生周五表示,截至當日零時,過去24小時裡,香港新增確診92例,全港累計報告確診病例6039例。
張竹君指,新增患者中,僅3例為境外輸入,其餘89例為本地感染;其中72例與此前確診個案相關聯,58例來自「舞室群組」,該群組目前已累計有367人染疫。
另有17例未查清感染源頭,包括退休人士、家庭主婦、在職人士,住處遍布香港各區。此外,張竹君警告,有香港醫院已經出現「小規模暴發」。
她指,一名77歲女患者,因病在香港養和醫院33樓單人病房接受治療,曾有家人及護工探訪。患者於11月25日開始發燒,11月26日出現氣短等病症;周四晚醫院對患者進行病毒檢測,樣本呈初步陽性。
目前該患者已過世。院方正對同層病房的13名病人進行檢測。此外,曾有30名醫院職工接觸被感染患者,其中2人病毒檢測呈初步陽性,還有一人有參與該患者的搶救工作。張竹君表示,養和醫院33樓要封閉,其他所有涉事的院方醫生護士也需要檢疫隔離。
周五當天,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稱,截至當天上午9時,全港尚確診病患495人在醫管局系統下各醫院接受治療,其中有6人情況危殆,6人情況嚴重,483人情況穩定。
至於醫療物資方面,庾慧玲指全港當前負壓病床數目為1138張,使用率達68.5%;負壓病房數目是618間,使用率為70.6%。而外科口罩則有6300萬個,外科呼吸器有640萬個,保護衣有810萬件,面罩有1080萬個,「存量足夠使用6個月」。
黃色:累計確診;藍色:單日新增
數據來源:港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