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IM兩岸青年影展將於2020年10月23日-10月25日在福建平潭舉行,是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集短片推優、論壇、展映、大師班於一體的高規格專業影展。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發起創辦,福建省電影局、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聯合主辦,海峽衛視、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宣傳辦承辦,中國高校影視學會、臺北市影音節目製作商業同業公會、大象夥伴影業、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等共同協辦。
本屆影展圍繞「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島嶼」主題,設有「閃亮的島嶼」競賽入圍作品展映、「風從海上來」 臺灣新電影數字修復版展映、「時代鏡像」 大陸影片展映、「以影像溫暖世界」 清影工作室特別展映、「半夏的紀念」特別展映、「浪花與島嶼」電影導演大師班、「在真實光芒的照耀下」 青年紀錄片論壇、「自由的浪」沙灘放映、「從平潭出發」短片競賽、「島與島連成大地」 孵化專場、"對話未來"等單元。倡導兩岸青年創作人以影像為手段,呈現多元時代下社會發展的真誠表達。
影展期間,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院長胡智鋒教授將出席現場,中國電影導演王小帥,中國大陸女演員霍思燕,中國臺灣搖滾樂團康姆士COM』Z 將驚喜亮相。CNEX創始人陳玲珍、導演秦曉宇、徐小明、黃旭峰等將分別助陣「電影大師班」與「孵化專場」主講,還有央視網、愛奇藝、騰訊、bilibili、優酷等業內嘉賓代表作「紀錄片論壇」分享。
高規格的專業影展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胡智鋒出任IM學術委員會主席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作為協辦單位,為本屆影展的成功舉辦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疫情期間,學會積極發動會員單位,特別是高校影視專業的同學參與,給予徵片工作大力支持。同時,影視評論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中國影視評論高峰論壇將作為影展的重要活動,並邀請國內知名教授蒞臨現場演講,顯示出影展的專業化與學術性。
胡智鋒出任IM學術委員會主席,對影展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肯定:「影像記錄真實生活,留存珍貴記憶,激活創新思維,營造美好景觀!當今時代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影像的時代!IM兩岸青年影展緣起於離臺灣最近的平潭,別具一番意味!在兩岸最近的地方,讓影像搭建交流的平臺,凝聚共同的遐思,澎湃青春的激情!」此外,他還作為主競賽單元終審評委,承擔了大量的審片和指導工作。
王小帥擔任評委會主席:
「因為福建,因為電影,我應該擔當起這份使命」
第一屆IM兩岸青年影展邀請電影「第六代導演」之一的王小帥擔任評委會主席,參與影片的終審工作。接到邀約時,王小帥表示:「很榮幸,有兩個主要原因讓我來到這裡。一是因為福建,我這裡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時間,結識了許多的朋友、同事,始終保持著深厚的友誼。第二當然是因為電影,特別是青年短片展,我認為我應該擔當起這份使命。同時能藉此機會和年輕的電影人在一起交流,為他們的起步出謀劃策,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們年輕的能量和生命力。」
同時,王小帥也肯定了IM影展的舉辦是「恰逢其時」,更對平臺的未來抱有很高的期待:「近幾年中國電影產業大發展,許許多多的年輕影人借著這個環境和機遇,踏上了他們職業的徵途,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此次IM兩岸青年影展的舉辦恰逢其時。並且,組委會的目光不僅僅在內地的青年影人,更投向了包括港、澳、臺地區及新加坡等華語範圍的青年影人。整體的視野更加廣闊,惠及的影人和作品更加豐富。」
秋風入懷,浪花開了。一波燦爛,一片明媚。每一朵浪花都爭搶在這時代激流中灼灼盛放,澎湃著強有力的生命節拍,奔向一座座島嶼。IM即「In Moments」,是兩岸青年影展的口號,意為「從這一刻起」。IM兩岸青年影展就是一座座島嶼,給燃燒著聲色藝術之夢的浪花以棲息之所,星星點點、深深淺淺,在此刻,匯成巨大的聲浪。
青年的動人之處在於勇氣與遠大前程。IM兩岸青年影展從高校群體出發,旨在成為兩岸高校青年創作人走上影像的創作起步階段的見證者,從作品徵集、作品評審、志願者招募、展映單元設置上都圍繞著「為華語電影新力量搭建舞臺,為兩岸青年交流提供平臺」的初心。
影展前期,組委會採用公開徵集的形式,面向全球高校的中國大陸、臺灣地區、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籍學生,徵集2018年1月1日之後在校期間完成製作的劇情短片、非劇情短片(時長15分鐘以上,40分鐘以下)。自2020年7月1日起至8月31日,共收到1195部參賽影片(其中劇情片820部、非劇情片375部),276所院校參與。評委陣容上,邀請了王小帥、邢健、李佑寧、宋法剛、張應輝、張國濤、陳玲珍、胡智鋒、徐小明、徐元、陶冶、黃豆豆、章明、賽人、顏純鈞(按筆畫順序排序)等15位來自海峽兩岸高校影視專業老師、影視創作人、影評人,分別對參賽作品進行線上初審、覆審和終審,最終遴選出「最佳影片(1部)」、「評委會大獎(1部)」、「最佳導演(1位)」、「最佳(劇情、非劇情)短片(共6部)」、「'聖農'新銳成長計劃(1位)」、「優秀(劇情、非劇情)短片(共20部)」,將於10月25日晚的頒獎禮上揭曉。
除了對高校青年影像創作人的挖掘,IM兩岸青年影展也同樣注重發揮青年電影愛好者們的潛能。在9月開啟的志願者招募工作中,影展面向全國招募了60名志願者,組成展映執行、會務組、宣發組、場務組等小組,為來自海峽兩岸的影視創作者、愛好者服務,並賦予他們專屬稱號—Lumi(詞源:Luminary n.傑出人物,名人; 天體; 發光體;Luminous adj.發光的; 明亮的)在影展留下青春光彩。
2020年是IM兩岸青年影展的第一屆,也是主流媒體舉辦影展的「首次嘗試」,受到了來自海峽兩岸,乃至海外高校的高度關注,也收到了電影業界的高度評價。例如,在初審、覆審工作中,參賽作品的高水平、高水準驚豔、感動了評委們:「整體水平相當高,已接近甚至達到專業級的作品」,「彰顯出開放、濃烈、多元的影像風格特徵」,「體現當下青年導演對人生、社會有自己的思考,也有表達的欲望和動力」,「這些短片,將成為這些青年導演們開啟長片之路的重要積累。」……
一場影展,8個月的籌備時間,從無到有,尤其經歷了疫情尚不明朗的過往,到當下影展的落地,是組委會對高規格、專業辦展的探索與堅持,和對海峽兩岸交流工作的責任與態度。創作者們的參賽熱情,嘉賓、評委堅定的參與,體現了兩岸華語電影新生力量對舞臺的渴望,以及業界對平臺的支持與認可,更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海峽兩岸合作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