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冷」戰:風冷「不冷」液冷崛起

2020-12-22 DOIT

12月10日,在中國IDC產業年度大典「液冷科技」專場分論壇上,賽迪顧問邀請液冷產業各方聯合發布了《中國液冷數據中心發展白皮書》,其中提出:與風冷技術相比,液冷技術的高效製冷效果,將更有益於伺服器使用效率和穩定性提升,令數據中心在有限空間內,能夠布置儘可能多的伺服器,從而提升數據中心運算效率。

該白皮書指出:液冷技術兼具節能降噪的優勢,其餘熱利用也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因此液冷技術崛起將會成為大勢所趨。據預測,2025年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

以白皮書發布為契機,數據中心風冷與液冷之爭再度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

風冷和液冷之爭由來已久

應該說,數據中心風冷、液冷之爭由來已久,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數據中心在使用風冷技術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種種不足,讓風冷式數據中心在使用中暗藏危機:數據中心溫度很低,IT設備卻沒有得到有效降溫,從而降低了IT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

風冷數據中心非常突出的一個短板:機架的功率密度偏低,遠遠達不到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和高性能計算中心30kw+的需求。數據中心空間寸土寸金,風冷「不冷」的矛盾日益突出。

作為風冷技術的升級方案,液冷技術快速崛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與風冷技術相比,液冷技術並不存在氣流流動不規則、冷熱氣流混合等問題,其冷熱分布、流動等一目了然,從而降低了運維管理的門檻,實現更高效率、服務保障。液冷技術因此受到追捧和青睞!

中科曙光旗下專注基礎設施研發的子公司曙光數創公司高級副總裁姚勇指出:液冷技術在數據中心大規模商用時機已經成熟,液冷將成為新時期數據中心建設顯著的特徵和標籤!姚勇斷言:數據中心將迎來「液冷數據中心」新時代

液冷技術快速掃描

從原理上講,液冷技術概念簡單,就是使用液體作為冷媒,與ICT設備進行熱交換,帶走熱量為ICT設備降溫。

與風冷技術相比,液冷技術具有溫度傳遞快、帶走熱量多、噪音低和節能、節省空間的優勢。以熱量帶走更多為例:同體積液體帶走的熱量是風冷的3000倍;熱傳導的效率是空氣的25倍。液冷在技術指標上優勢明顯。

在技術路線上,液冷技術可以分為間接製冷和直接製冷兩種方式,而直接製冷又可以分為相變和非相變。其中,間接製冷也稱冷板式;直接製冷又稱為浸沒式。

液冷技術中,間接製冷或者冷板式比較簡單,主要通過冷板與ICT設備進行熱交換,冷板設計可以給數據中心機架安裝液冷門,也可以深入到ICT設備中,與CPU等發熱器件貼合帶走熱量。

曙光冷板式液冷系統的設計圖

冷板式液冷微模塊配合數據中心精密空調使用,能夠輕鬆實現單機櫃40kw~55kw的功率密度。有實際數據表明,採用液體冷媒,90%以上的熱量可以通過冷媒帶走,風冷部分功耗可以降低70%~80%,年平均節省電費40%~50%,數據中心PUE可以優化至1.2,大大提升數據中心能源效率。

有統計數據表明,由於引入冷板式液冷系統,會帶來25%以內建設成本增加(相對於風冷),但是由於液冷系統能源效率顯著,3年系統運行就可以回收液冷系統的建設成本,如果折算額外性能提升,這個回收期可以進一步縮短到2.5年。

在很多傳統的印象中,液冷系統部署比較複雜,更有很多人會擔心液體洩漏、冷凝水等問題。這種擔心實際上是多餘的,如今,冷板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以曙光為例,已經提供了液冷微模塊、液冷機櫃、分布式CDM、豎直分液單元VCDU以及冷板式液冷伺服器等多種成熟的產品。與此同時,曙光還可以根據用戶實際需要,提供冷板液冷伺服器定製開發。

相比冷板式液冷系統,全封閉相變浸沒式液冷系統是一種更加徹底的液冷技術設計。其中,高密度計算節點(如刀片)完全浸沒在冷媒中,冷媒與發熱元器件直接接觸,從而減少了接觸熱阻。如果採用相變換熱,則潛熱為比熱的數百倍。採用浸沒式設計,伺服器實現了無風扇設計,不僅將風扇功耗降低為0,也可以將噪音控制在45分貝以內。此外,全浸沒方式,其內部溫度場均勻,不僅一次性解決了全部元器件的散熱問題,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元器件的可靠性。

以採用「刀片式浸沒相變液冷」技術的中科曙光新一代計算機「矽立方」為例,其PUE降至1.04(全球數據中心PUE平均值為1.58),相比風冷數據中心能效比提升超30%,CPU等核心晶片部件性能可提升20%,單機櫃功率密度達160Kw,計算設備可靠性至少提升一個數量級。

小結

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液冷數據中心也沒有辦法一蹴而就,但是這並不妨礙液冷數據中心成為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原因很簡單,雲計算、數據智能技術發展成就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誕生,所謂風冷「不冷」,徹底暴露了風冷技術的短板和局限,惟有更高效率的液冷系統才能夠最大程度發揮數據中心的優勢。此外,在晉級的路線上,不可能所有的ICT設備全部滿足全浸沒的需求,既有投資也存在保護的問題,但是高水平液冷數據中心設計的出現,搭配冷板式間接液冷方案,大大增加了數據中心設計的靈活性。

液冷技術快速崛起是大勢所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數據中心「冷」戰:風冷「不冷」液冷崛起

相關焦點

  • 不愧是全國首位,中科曙光的液冷數據中心技術無人能及
    伴隨著新基建技術的不斷來襲,數據中心新建和擴容的步伐正在不斷地加快,急速增大的功率密度在散熱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根據賽迪的綜合計算,2019年主要把「風冷」技術當作一個代表的傳統數據中心,它們消耗的能量裡面大概有43%是作為散熱IT設備的工作,和IT設備本身的能量消耗(45%)是一樣的,PUE(評價能源效率指標)的值大概在1.4以上。
  • 直冷/風冷/混冷:冰箱的製冷方式應該選哪種?
    目前,冰箱的製冷方式主要有直冷、風冷、混冷這三種: 直冷冰箱:老式冰箱的製冷方式基本上都採用的是直冷式,其主要是通過蒸發器吸熱降低冰箱內的氣溫,菜品在冰箱內實現自然對流。直冷冰箱結構簡單,價位較低。
  • 風冷型、水冷型、冷凍水型、雙冷源型和自然冷卻型空調的優缺點
    數據中心機房精密空調的種類主要有風冷型、水冷型、冷凍水型、雙冷源型和自然冷卻型等。今天,我們主要從它們的原理、結構組成和優缺點出發,對其作一個簡單的梳理,方便對這一內容感興趣的用戶能快速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之處,打好基礎然後再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
  • 冰箱「風冷」和「直冷」的區別,你真的知道嗎?
    很多人到商場選購 都會聽到「風冷」、「直冷」 那二者到底有什麼優缺點呢? ∇∇∇ 1. 風冷食物易風乾,直冷保溼效果好 風冷冰箱內含風機,通過製造冷風讓食物快速冷凍,更易控制溫度,但食物也更容易風乾。 直冷冰箱的保溼做得較好,高保溼,食物不會風乾,但在溫度控制上比風冷冰箱弱。 2.
  • 直冷、風冷、混冷,3種冰箱有什麼區別?哪種保鮮好,還不結霜?
    按照製冷方式,冰箱被分為直冷式、風冷式、混冷式(風直冷混合式)三大類型,這三種冰箱到底有什麼區別?區別很大嗎?哪種製冷更快、保鮮效果更好,還省電、不結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個話題。一,直冷冰箱直冷式冰箱為傳統冰箱,它是利用蒸發器進行製冷的,蒸發器由S形製冷盤管組成,被布置在冷室內,緊挨著冷室內壁,通過與冷室內壁接觸進行熱交換,以此來降低冰箱溫度。
  • 中國首個海底數據中心籤約 吃螃蟹還是玩噱頭?
    數據中心是公認的高能耗行業,為了降低PUE減少OPEX(運營支出)中的電費,數據中心企業一直在基礎設施、冷卻效率等方面挖空心思。這其中,環境對數據中心PUE影響極大,越靠近赤道,數據中心PUE越高。筆者參觀過建在張北的一座數據中心最低PUE達1.13,全年利用風冷和自然冷,只有15天需要空調製冷,而另一座在曼谷的數據中心,改造時提出希望年平均PUE達到1.7即可。
  • 【IDCC2020】上海數據港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管理中心總經理王肅:新...
    今天我們整個論壇主要的部分是液冷部分的應用,其實這裡可以看到浸沒式液冷的應用,包括溫暖數據中心在海裡的,以及極地的數據中心。我們覺得數據中心節能以及能效方面主要有幾個方面可以產生降低能耗的途徑,第一點減少鏈路環節,以及提高產品效率。比如說HVDC的應用,比如說巴拿馬電源。另一種新技術,新架構,以及新產品的應用,比如說浸沒式液冷的應用,間接蒸發冷的應用,顯著降低PUE值。
  • 國內最大數據中心集群建成
    7月31日,阿里雲位於南通、杭州和烏蘭察布的三座超級數據中心正式落成,將新增超百萬臺伺服器,廣泛應用液冷、風冷等技術,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建成國內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
  • 冰箱越大越優質、直冷比風冷好?選購冰箱到底該看哪些參數?
    1、製冷方式:直冷、風冷冰箱製冷方式是選購時要注意的一個關鍵點。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冰箱製冷方式有2種,直冷和風冷。直冷顧名思義是直接製冷,通過蒸發器吸取冰箱中的熱量,再利用冰箱內空氣自然對流的方式冷卻食品。這種冰箱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自然對流的製冷方法讓食物水分不流失,但最大的不便在於結霜,需要手動去除,比較麻煩。
  • 直冷or風冷,定頻or變頻?收下這篇乾貨滿滿的「選冰箱」攻略
    有些質量比較好,使用年限較久的冰箱雖然還能用,但是太老的冰箱耗電很有可能會更嚴重,而且儲物空間也可能滿足不了當下的需要。不妨趁暑熱來臨前,給家裡置換一臺新冰箱吧。冰箱是個大件兒,買的時候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各種品牌、大小、功能也不盡相同,如何選擇最適宜自己的冰箱呢?這裡有一些關鍵指標可供參考。
  • 推進數據中心變革,OCP China Day飄揚過海來看你
    自2011年由Facebook發起開放計算社區開始,OCP一直致力於開放技術策略和開源技術,完成數據中心創新技術的標準化和產業化,解決能效、整體成本、靈活性等一系列數據中心的難題,推動數據中心的升級變革。日前,由浪潮與OCP聯合主辦的首屆OCP China Day(開放計算中國日)在北京舉行,這也是OCP組織首次在國內組織大規模的商業活動。
  • 直冷式、風冷式、混冷式冰箱對比:哪種更划算?
    目前,冰箱的製冷方式主要有直冷、風冷、混冷這三種:不過直冷式冰箱的缺點也比較突出,冰箱溫度不均勻,冷凍室蒸發器容易結霜,化霜比較麻煩。風冷冰箱:風冷式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在吸熱的蒸發器處增加了風機,冰箱內的空氣從而循壞製冷,冷氣強制循壞而製冷。
  • 直冷式、風冷式、混冷式 冰箱的製冷方式應該選哪種?
    直冷冰箱:老式冰箱的製冷方式基本上都採用的是直冷式,其主要是通過蒸發器吸熱降低冰箱內的氣溫,菜品在冰箱內實現自然對流。不過直冷式冰箱的缺點也比較突出,冰箱溫度不均勻,冷凍室蒸發器容易結霜,化霜比較麻煩。   風冷冰箱:風冷式冰箱的工作原理是在吸熱的蒸發器處增加了風機,冰箱內的空氣從而循壞製冷,冷氣強制循壞而製冷。相比較直冷冰箱,風冷冰箱有自動除霜裝置,不需要自己動手除霜,但冷風循環會帶走冷藏室的水分,其保溼效果不如直冷冰箱好,另外,風冷冰箱的耗電量大,價位也相對更高。
  • MySQL 熱冷數據分離設計還能這樣!
    NewSQL 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東西,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之前積累的資料庫技術結合分布式技術的集大成解決方案,它使得使用數據服務的人幾乎不需要再考慮性能和擴展問題,而儘量在數據服務內部實現高可用、高性能、可擴展。「熱數據」和「冷數據」在簡單了解了資料庫發展歷程之後,再介紹一下我們目前在數據存儲上遇到的問題和一些業務背景。
  • 究竟是多少年來最冷的一天?數據揭秘「速凍」寒潮
    這波寒潮到底有多冷?是真的比往年冷還是感覺冷?來,大數據為你送上數據解讀!有圖有真相!雪上加霜 多地氣溫將創入冬新低!受跨年寒潮影響,2021年以來,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氣溫仍持續「低迷」。1月5日,寒潮再次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這對近期氣溫低迷的中東部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寒潮影響下多地氣溫將創入冬以來新低。
  • 入冬以來上海究竟冷不冷?專家:現在說「冷冬」為時尚早
    針對上海市民最關注的寒冬「熱題」,上海市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梁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輪寒潮過後,今冬仍然會有冷空氣來襲。「入冬以來,上海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因此,現在判定今年冬季是否『偏冷』還為時過早。」12月以來氣溫其實總體正常今年冬天,確實是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
  • 風冷無霜更無憂
    關於冰箱是風冷好還是直冷好的相關討論一直就沒有停歇過。風冷製冷更迅速,溫度均勻,不用手動除霜,但是比較耗電。而直冷比較省電,而且在相同體積下有效容積更大,但是溫度不均勻。創維作為國產電器的大品牌,其生產的電器質量一直走在業內前線,當然創維冰箱也不例外。
  • 北方的冷是物理攻擊,南方的冷是魔法攻擊?官方數據為你揭秘!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吃得飽了,還是穿的暖了,一些沒有事做的小夥伴們真的是什麼問題都可以拿出來吵吵,什麼甜豆腐腦好啊,還是鹹豆腐腦好啊諸如此類的問題層出不窮,這不冬天來臨,南北方網友又開始因為誰的冬天更冷而吵了起來。要是擱在以前網絡和交通不發達的歲月,哪會有這種無聊的問題,但是如今不一樣了,南方中部分的人也開始去哈爾濱,瀋陽這些地方。
  • 深圳還要冷4天!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小編一大早就開始了打工人的旅程 在這瑟瑟發抖的天氣裡不少小夥伴們都在問:還要冷多久? 別急!這就來揭曉~深圳市氣象臺預計,本次寒冷過程還將持續4天。那麼大家知道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嗎?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2020年12月,先後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國型寒潮)。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範圍大,冷空氣強度也較強。
  • 直冷和風冷冰箱哪個好?聽聽專家的分析,別再買錯了再後悔
    直冷和風冷冰箱哪個好?聽聽專家的分析,別再買錯了再後悔如今我們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備上一臺冰箱,那麼現在冰箱的選擇也是有多種的,在選擇冰箱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所以我們在買冰箱的時候,到底該怎麼選擇一個合適的冰箱,讓我們在家中更加的實用起來呢?來聽聽專家的專業分析,到底是什麼冰箱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