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款利用信息化手段構建社會監督、部門監管、學校主導、家長反饋的數位化平臺,以瀋陽市和平區第134中學長白校區為試點正式上線運營。這是遼瀋地區首個校家共育數位化平臺——校家雲通。
作為2020年和平區教育領域重點打造的改革創新項目,該平臺,實現了家校溝通便捷化、校園管理數據化、校園設施智能化與課堂教學高效化,全面助力和提升了和平區推進智慧校園建設進程。
據校家雲通平臺研發運營方中農置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紹,該平臺集校家互聯、智慧食堂、疫情防控、供應鏈管理、大數據集成分析與可視化展示等功能於一體,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雲端技術應用,滿足學生、家長、學校、政府監管部門、服務供應商等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需求,最終實現「讓學生餐食更健康,讓家校溝通更高效,讓校園監管更智能,讓記錄成長更全面」的目標願景。
當記者走進瀋陽市第134中學食堂,看到的是APP訂餐、精準備餐、刷臉取餐,整個流程一氣呵成。食堂環境變好了,菜品精緻了,浪費減少了,還省去了排隊的煩惱。幾位正在就餐的學生告訴記者:「來了就能吃到熱乎飯,還不用排隊。吃好飯,一天才能精力充沛,好好學習。」
據悉,該平臺的研發初衷就是針對食品安全、膳食營養、食堂浪費、用餐體驗等當前中小學校校餐經營中普遍存在的焦點難點,利用人臉識別、行動支付等技術,對校園食堂的訂餐就餐、來料檢測、精準備餐、明廚亮灶、食堂運營進行全流程服務管理,為監管部門提供了可管、可控、可量化、可追溯的校餐監管平臺。
通過現場工作人員的操作,記者看到平臺「健康營養」功能模塊中,能查看到食堂工作人員資質與菜品留樣,以及每餐中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情況分析。該平臺還支持智能體測功能,根據收集到的BMI指標分析學生身體健康情況,提供動態專家指導建議,定製營養飲食方案,身體健康狀況一目了然。
食材供應鏈方面,作為聯通校園食堂與上遊原產地的重要橋梁,「校家雲通」則是通過標準化、數位化、系統化的食材供應鏈平臺運作,提供涵蓋採購管理、智能配送、倉儲分揀、數據分析的食材供應鏈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鏈集採幫助上遊原產地搭建從田間地頭到食堂餐桌的便捷渠道,打通配送過程中訂單、配送、籤收、結算等信息流轉處理,真正實現了「從種子到筷子,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溯源與食品安全閉環。
此外「校家雲通」平臺還為家校溝通搭建了全新通道,推出了包括學校通知、班級作業、課程表、成績單在內的「校園生活」功能模塊,在學生、家長、教師等用戶綁定手機端與平臺帳戶後,系統將提供實時的數據推送與提醒服務,實現了學校與家長一對一、一對多的線上實時互動,讓家長更加準確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也讓學校和教師能夠更便捷、準確地獲得家長的反饋和建議,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在目前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之下,把握好校園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尤為重要。校家雲通平臺從環境、人員以及食材的防疫監管環節入手,持續深入到校園出入、食堂消殺、體溫檢測、分餐管理、食材溯源等應用場景中,建立起人臉識別體溫監測網絡與覆蓋全校的疫情和信息化報告網絡,形成軌跡可追溯的線上管理以及動態風險預警,切實將學校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在常態化校園管理中。
在校家雲通大數據中心,記者通過展示大屏實時滾動的顯示不僅看到校園門禁、食堂管理、教學數據等信息,而且還有大數據串聯起的學生成績、餐食營養、在校活動、興趣特長等全面成長軌跡,實現了學校內部管理與學生數據的多維分析和有效交互。通過持續化的數據積累構智慧校園的底層平臺,為教育系統決策提供智能支持,為每一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解決了傳統教育領域「數據難打通、數據匯集後難發揮更大價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