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樂視自製的「十年劇王」《羋月傳》的劇集已快播出過半,各方數據也是全線飄紅,僅樂視,其全平臺播放量也已破32億。隨著年度最矚目互掐劇情逐步上線,羋月與羋姝也在黑化路上狂奔著!
以《羋月傳》開播一周pc端的艾瑞數據為藍本的調查顯示,全國視頻網站用戶每周都花費15172.4萬的小時在樂視網上收看視頻節目或影視劇,在用戶有效瀏覽時長方面,樂視網上升至第二。若論《羋月傳》的有效瀏覽時長,樂視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同時,自製了《羋月傳》的樂視網平均每天覆蓋人數高達2618.9萬,在視頻網站位列前第三。若以樂視全平臺而論,每天有超過5000萬人在樂視收看《羋月傳》,其中移動客戶端佔7成。以上數據較樂視網之前數據都有著顯著的提高,「羋月效應」的力量有了明顯爆發,以現在的趨勢預測,樂視網之後的數據還會呈幾何式增長。
《羋月傳》由樂視網旗下花兒影視公司出品,鏈家網獨家冠名。該劇自播出後,獲得口碑與收視雙豐收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數據顯示,每天都有超過5000萬人在樂視全終端收看《羋月傳》,其中移動客戶端佔7成,且時長都超過1小時。根據人口調查顯示,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51.6萬人,這也意味著,足足有兩個北京市的人在每天在樂視上追看《羋月傳》。不少小夥伴紛紛在社交網站上抱怨,每天追《羋月傳》追到睡眠不足,原來熬夜追劇並不是說說而已。
從艾瑞數據的各個視頻網站的周有效瀏覽時間方面來看,樂視網名列第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數據在《羋月傳》播出後有了顯著提升,有效瀏覽時長跟用戶黏性有關。而用戶黏性的強弱自然要看視頻網站拿出什麼樣的內容留住用戶。
在樂視生態化反運營的《羋月傳》中。除去每天24點準時上線的最新劇集,樂視網還積極推送多檔自製節目,如《羋月笑傳》、《極速看懂羋月傳》,以及即將於12月21日上線的紀錄片《羋月傳奇》等等,並貼心做出「羋月大事記」等內容,讓眾多網友在追劇的同時,能更好的理解《羋月傳》背後的故事。同時,樂視旗下的樂視超級電視、樂視超級手機的用戶特權——會員免廣告、享高清也為其用戶追劇開闢了綠色通道。
此外,樂視網的彈幕功能也在《羋月傳》的播出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此次《羋月傳》共有63萬條評論,其中50萬為彈幕,也就是說,有近80%的觀眾愛來一發彈幕,內容也是千奇百怪,有科普戰國歷史的,有順帶表白的,有追劇順帶發廣告的,讓人忍俊不禁。
優質的內容、卓越的終端、新潮的互動,如此豐富的內容留住用戶,即便是「眾口難調」,也能讓用戶「各取所需」。如果將樂視視頻、樂視超級手機、樂視超級電視、樂視會員、樂視商城、羋酒等樂視生態下的眾多產品推出的各樣內容都囊括在內,那用戶有效瀏覽時間排名第二的成績也不難理解了。
根據艾瑞數據的日均覆蓋人數的數據,樂視網以日覆蓋2618.9萬人排名視頻網站前三。不難推算,在《羋月傳》播出平臺中,樂視網已成為眾人的第一選擇。這些「樂迷」們的確還有自己的特點。最新數據顯示廣東省已成為《羋月傳》觀眾人數最多的省份,足足佔到全國觀眾總人數的12%,這與《羋月傳》開播之初北方觀眾多於南方觀眾的數據有了顛覆性的變化。在男女比例上,各佔47%與53%的數據讓人看到了《羋月傳》男女通吃的一面。
同時,結合百度指數中人群畫像,可以明顯看出在年齡分布上,樂視網與《羋月傳》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樂視網本身覆蓋的人群年齡段為有消費能力的青壯年群體(20歲—39歲),也正是由於目標人群的一致性,樂視網和《羋月傳》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也就顯而易見了。
縱觀《羋月傳》在樂視全平臺開播以來,首日便突破了3.4億;12月10日,全平臺播放量破18億,創全網單劇單平臺最快破18億流量紀錄;截止日前,樂視全平臺累計播放量達32億。不僅播出量傲視群雄,樂視生態中的其他產品,如樂視視頻、樂視超級手機、樂視超級電視、樂視會員、樂視商城、羋酒等產品的相關數據均在直線上升中。樂視視頻App的下載量在該劇開播之後,飆升至App Store免費總榜榜首,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二,樂視超級電視總銷量28.2萬臺,銷售額7.9億元;樂1S羋月紀念版全網銷售量突破58萬臺。
如此狂飆的姿態,使得《羋月傳》登上「十年劇王」的神壇,「羋月效應」才能如此大範圍的「入侵」人們的生活,也讓人看到了「樂視生態化反」的巨大爆發力。由此可見,「無樂視不羋月」的主題顯然是對目前這一狀況的最好形容。
消息來源:新華網
編 輯:西早早
版權歸原屬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