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2020-12-24 澎湃新聞

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猿來一線牽

一隻通身金黃的海南長臂猿抓住繩索,「嗖」地一下便滑到了另一片開闊雨林的樹冠間。類似於這樣的場景,如今正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分局管轄的斧頭嶺林區頻繁上演。

幫助海南長臂猿跨越深谷的繩索是生態廊道的一種,旨在連通雨林間的「孤島」,進一步擴大這群雨林精靈的活動覓食區域,而這只是人類為了恢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所採取的保育措施之一。從不足10隻到5群33隻,過去的幾十年間,海南林業部門、保育組織及周邊社區通過成立監測隊、栽種猿食植物、強化科研力量等一系列努力,幫助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實現穩定增長,也讓這群雨林精靈在霸王嶺雨林的居住空間變得愈發寬敞。

長臂猿母子在樹上活動

雨林「孤島」繩索牽

家住霸王嶺雨林的海南長臂猿,最近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故事要從2011年前後說起。彼時,從海南長臂猿A、B兩群分離出的3隻青年個體,在靠近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苗村的一片山林間紮根,組建起第三個小家庭——海南長臂猿C群。

白沙青松鄉斧頭嶺棲息的長臂猿

從第一隻幼猿出生,到新的青年個體加入,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李文永幾乎見證了這個小家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一點點看著它躍升成為海南長臂猿第一大家庭群。

「它們不怕人,有時還會追著我們跑呢。」在李文永看來,C群是與人類最親密的一群海南長臂猿,而他也習慣了在小傢伙們嘹亮的歌聲中開啟新的一天。

人與猿相守相伴的平靜生活,被2014年的一場超強颱風打破。

風雨過後,監測人員發現C群的活動範圍內至少出現11處滑坡,其中一處恰恰位於海南長臂猿活動的必經之地。對於長臂猿這種終生不會下地、只能依靠雙臂行動的樹棲動物而言,這顯然是個大麻煩。

幫助海南長臂猿重建家園的行動隨即啟動。2015年,海南林業部門及香港嘉道理保育機構在各處滑坡種下約1200棵本土樹種的樹苗,並用攀山級別的繩索為長臂猿架設起繩橋,幫助它們在一個15米寬的淺溝隔開的生境之間移動。

繩橋建設後,小傢伙們雖然注意到它的存在,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始終持觀望態度。直到2016年5月2日,繩橋建成後的第176天,安裝於樹上的紅外線儀器終於被通過繩橋的長臂猿觸發,中國首段長臂猿利用人工樹冠通道的影像資料被記錄下來。

國際上,通過建設人工樹冠通道(Canopy Bridge)來連接破碎化森林的保育項目與日俱增,但通過建設繩橋來改善長臂猿棲息地,這在中國尚屬首次,全球範圍也鮮有應用。

通過470天的紅外線監測,人們發現海南長臂猿對繩橋的利用頻率越來越高,這意味著繩橋的搭建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臂猿的生境碎片化問題。不久前,自然中國旗下期刊《科學報告》刊發了這一研究成果,引發廣泛關注。

白沙青松鄉斧頭嶺的一隻母猿

種群數量漸恢復

建設繩橋是一次有益嘗試,而事實上,海南拯救長臂猿的行動從20世紀70年代末便已開始,持續至今。

「我們先是在海南長臂猿經常活動的區域停止了採伐,隨後撥出有限的營林經費建立保護站。」霸王嶺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坦言,由於當時保護站的級別不高,盜獵的情況仍時常發生。

在老一輩霸王嶺人的奔走疾呼下,霸王嶺海南長臂猿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80年正式成立,並於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工作自此開始駛入「快車道」。

長臂猿在樹上追逐打鬧

自2002年起,海南每年安排專項經費強化野外巡護監測,指導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籤訂社區共管協議書;2003年,《海南長臂猿保護狀況調查及保護行動計劃》編制出臺;2005年,海南長臂猿棲息地改造工程啟動;2014年,「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召開,探討保護新策略……

從中央到地方,從各級政府到各類科研機構,這些年來海南長臂猿獲得越來越有效的保護與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累計改造修復棲息地5000多畝,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顯示出持續擴大的良好勢頭。

今年8月,在第5個海南長臂猿家庭群被發現8個月後,年輕的小兩口兒終於產下了它們的第一胎寶寶,使這一全世界最瀕危的靈長類物種從2003年的2群13隻增加到如今的5群33隻。

更多的好消息正在傳來。不久前剛剛結束的2020年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中,調查人員在部分監測點發現了獨猿的蹤跡,這意味著一旦它們找到「對象」,將進一步增加種群「開枝散葉」的希望。

長臂猿在果樹上覓食

「要想幫助海南長臂猿更快地形成有效的生殖單元,棲息地的修復與保護非常重要。」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海南長臂猿繁殖生物學研究」課題負責人周江期待著,隨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能有越來越多的潛在適宜棲息地被轉化為現實棲息地,為海南長臂猿連接起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來源:海南日報

記者:李夢瑤\文

李天平\圖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國家公園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的種群恢復之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出爐」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出爐」進一步在國際範圍內打造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的形象俯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五指山。這一形象標識由上方的寫意五指山和海南長臂猿、中間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英文名稱和下方的紅色印章標識等部分組成,其中五指山的第一、二、四、五峰由4種不同的綠色線條勾勒而成,畫面正中央,深咖啡色和金黃色的兩隻海南長臂猿親密相擁,猶如中國篆體字「林」字,恰好組成五指山的第三峰。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對外發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LOGO標識板。海南省新聞辦供圖  中新網海口11月2日電 (王子謙 王曉飛)海南省新聞辦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形象標識。
  • 國家公園丨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 築牢自貿港生態根基
    國家公園丨推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 築牢自貿港生態根基 2020-10-22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幸在海南遇到你,這究竟是一種什麼「猿」份
    一隻雌性海南長臂猿懷抱幼崽(2017年10月28日攝)。長臂猿的活動區域從高海拔地區向低海拔地區拓展,說明隨著家族群數量增加,長臂猿拓展棲息地的需求更加迫切,棲息地的修復是海南長臂猿種群恢復發展的關鍵。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紅樹漸成林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著望遠鏡,在溼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在他眼裡,溼地公園有一股靈性:灘涂紅樹林叢生,潮汐往來間留下俏皮的小蟹;鳥兒翩躚而來,飛得近時,仿佛一伸手就能夠著它們……  「生態之美,離不開人們對溼地的保護。」
  • 國家公園:中國最珍貴的自然遺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視頻製作丨綠色守望者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
  • 西南林業大學承辦的中國林學會國家公園分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成功...
    本次論壇由中國林學會國家公園分會、中國林業教育學會自然教育分會、國家林業草原森林旅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西南林業大學承辦,《自然保護地》編輯部協辦。21日,中國林學會國家公園分會理事長、西南林業大學校長郭輝軍研究員主持中國林學會國家公園分會2020年常務委員會議,會議討論了學會人員調整、國家公園研究熱點問題、分會下一步工作等事項。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裡有哪些奧秘
    稀薄晨霧裡,新生的海南長臂猿恣意地享受大自然的清新氧氣;蟲鳴鳥叫中,千年的陸均松舒展著身軀迎接著又一縷朝陽……當你踏入這遮天蔽日的原始熱帶雨林,便仿佛進入綠野仙蹤般的奇妙世界。吊羅山雨林溝谷 攝影 林愛和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地域分布範圍如下: 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海南風吹楠:極小種群 綠色金礦
    這一屬於肉豆蔻科風吹楠屬的熱帶高大喬木,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被列為珍稀瀕危物種。海南風吹楠的果實。  小眾之美  鏽色的星狀絨毛密布在棕褐色的幼小枝條上,大面積的花團映入眼帘,原來是雞蛋黃顏色的密集小花簇擁在一起。和高大濃綠的樹形不同,海南風吹楠的枝頭甚至可以稱得上秀美可愛。
  • 海南一原生態村落,距文昌市僅10公裡,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
    2020-11-05 08:49:50 來源: 娛樂新快報 舉報   海南一原生態村落
  • 國家公園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紀實
    2016年7月,全國首批10個之一、我省唯一1處的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設立,總面積635.94平方公裡。4年多來,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積極探索國家公園創建之路,精心呵護湘桂邊界這顆綠色明珠,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織密一張防護監測網 動一動滑鼠,偌大的南山國家公園便可足不出戶實現可視、可控、可管。
  • 海南日報數字報-棲息天地寬 猿聲啼不住
    ■ 本報記者 曾毓慧 賈磊  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苗村的海南黑冠長臂猿(以下簡稱長臂猿
  • 中國首個國家公園美爆刷屏!湖南馬上就要有一個!飛過去才1h!
    ,我國已經建立10個國家公園試點,涉及12個省份。將有更多的國家公園到來!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南山、普達措10個國家公園試點,總面積22.29萬平方公裡,涉及吉林、黑龍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海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青海12個省份。
  • 國家公園丨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紀實
    汪長林表示,未來可以完善保險制度或政策調劑,或者通過科學監測和人工幹預進行種群調控。 破題跨省保護 56歲的江清明穿一身迷彩服,瘦小精幹,正在幫村裡一戶蓋房的人家打小工。他的戶籍所在地是江西省婺源縣東頭村,現在被聘為錢江源國家公園霞川-東頭聯合保護站的巡護員。東頭村與開化縣長虹鄉霞川村僅隔一條數米寬的小溪,兩邊通婚往來極為頻繁。
  • 武夷山國家公園啟示錄
    目前,我國已建立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三江源、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神農架、普達措、錢江源和南山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青海、吉林、海南等12個省份,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裡,佔陸域國土面積的2.3%。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覆《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試點實施方案》。
  •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留下殷殷期望 兩年後海南這樣作答
    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為目標,海南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完善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嚴格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經驗,努力將海南建成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
  • 大種群西藏野驢現身祁連山國家公園
    大種群西藏野驢現身祁連山國家公園  11月20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張掖分局祁豐保護站在開展「2020年淨山專項行動」過程中,在祁青資源管護轄區發現並拍攝到大種群西藏野驢,數量達250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