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陌人生,無聲致遠。前行路上,我們會見到形形色色的人,經歷林林總總的事,我們不停地篩選過濾、積聚能量,只為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前行不可能漫無目的,總是要有意義的。當自己前行的意義,與他人的「生命」有了連接,前行的腳步便始終充滿光亮。
——題記
他是交警,說他是「工程師」也很貼合。
瘦挑、短髮、幹練,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電腦、圖紙、設備,在手中來回切換。這些似乎都帶著「工程師」的屬性,黃志鵬總有一種「靜」的氣場,音調不高,微笑平和,手裡的工作總能出色完成,而他所做之事,本質上都與「生命」有關。
2013年,黃志鵬特招為常州市公安局武進分局交警大隊民警,從新警成長為副中隊長,黃志鵬見證了武進交警工作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的發展蝶變,也參與了一項項重大項目的建設。他先後榮立三等功2次、多次獲評「優秀公務員」、榮獲常州公安青春警星、武進區先鋒90後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背後是黃志鵬一如既往的篤定前行。
夢想無需分享 首在埋頭苦做
交通指揮調度,是黃志鵬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每天上午7點半,在城區道路交通還未忙碌前,他就已在交警大隊指揮中心嚴陣以待,通過高清大屏顯示的路面實時交通質態,對執勤點位分布、道路交通流量及時作出動態調整和精準指揮。早高峰結束後,他按照慣例對全區前一天的道路交通態勢進行研判,並形成分析報告,提出工作建議,為大隊工作調整提供參考。
2018年一個夏日傍晚,城區某路口出現車輛擁堵,黃志鵬了解得知,該處信號燈所在的線路正被供電公司停電維修,他立即調度周邊警力前往現場疏導交通,車輛擁堵情況得到了及時緩解。「路上信號燈的作用都很大,它是服務人們安全出行的指揮棒。」該事件發生後,黃志鵬一直盤算著:如果再發生此類信號燈線路突然停電事件引起擁堵怎麼辦?
遇到問題,不「擱淺」,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品質。在大隊領導的支持下,黃志鵬積極與供電公司對接,迅速摸清了城區175組信號燈電力來源,並聯合開發「常州綠燈俠」微信公眾號,實現了信號燈停電信息精準預告和廣泛發布,提示出行人注意更改路線,配以交警勤務應急響應機制,有效杜絕了「信號燈一停,路就堵」的局面。
視線所及之處 皆是堅守姿態
信號燈、車道、車輛、行人,規則在其中「穿針引線」,而交警的功能更不可忽視。工作七年來,黃志鵬全程參與了道路電子警察、交通卡口探頭、抓拍球機等設備的布點建設,對它們已再熟悉不過。為保證轄區裡每一處道路監控設備有效運行,他每天都要對萬餘套設備巡檢一次,發現並解決問題,做好日常維護。
針對轄區交通信號燈設置、配時和車道布局中存在的問題,黃志鵬和同事實地勘察、精細設計,相繼對462個路口信號控制參數進行了5300餘次的科學優化,並對大量交叉口車道優化和改造情況提出了可行性建議。
在黃志鵬看來,交通違法數據不僅僅是匯總的數字,交通違法行為也絕不應「一罰了之」。交通陋習要堅決嚴管、初次違法應充分引導,只有疏堵結合、寬嚴相濟,才能讓文明出行成為人們的「行為慣性」。對此,他負責開發實施監控系統違法數據「免罰提示制度」,累計發送免罰提示簡訊72.6萬條,人性化的交通管理,讓群眾認識到文明安全出行的重要,也降低了道路交通違法發生率。
科技價值背後 更見努力分量
用新技術、新思維開展交管工作,是黃志鵬的「法寶」。作為東南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畢業的高材生,他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為一大批創新型技術應用於交通管理獻計獻策。由黃志鵬主要負責的武進智能交通態勢分析系統建設項目,實現了路網運行自動檢測和擁堵快速預警,他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上的項目經驗介紹,也受到了與會人士廣泛認可。
「雖不與群眾直接接觸,但做的事都與群眾平安出行、暢通出行息息相關」黃志鵬如是說。他所做的大量基礎性、專業性的工作,沒有與群眾面對面,但卻是心連心。有一段時間,群眾對「濫用遠光燈」「噪音擾民」等問題反響強烈,黃志鵬大膽提出「走專業技術路線」,在多次調研和試驗基礎上,開發出「遠光燈自動抓拍系統」和「非法改裝高噪音車輛識別系統」。
其中,「查飆車神器」運用聲吶識別裝備,高噪音識別率達90%。在實踐運用中,曾創下一周時間集中查獲非法改裝車輛57輛的成果,這項被稱為交通頑症治理的「黑科技」,成為全國首創,得到了各級媒體報導關注。
無論是晨光初露,抑或是暮色合攏,不管車流是尖峰時段的飛馳,還是日常的平緩,黃志鵬始終在監控屏幕那頭守護著每一位出行人,用自己的篤定前行,讓平安暢通成為武進交通的代名詞。在他的眼裡,它會講述一座城市的文明,更與生命相連。
來源:常州武進公安微警務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