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了古巨基這麼多年,如果問我最喜歡他的哪首歌,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歡樂今宵》。
估計很多人都不能接受我這個看法。畢竟古巨基,這個超過其他歌手,在林夕手上拿到最多詞作的「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是一位以「非情歌」拓寬了流行樂壇主流視野並獲得空前肯定(試想一下當年《愛得太遲》的現象級流行)的歌手。
而《歡樂今宵》的主題是什麼?
一夜情。
也有人曾經拿《愛得太遲》和《歡樂今宵》比較,坦言後者只是思不能寐的小情小愛,怎能和當年一句「最心痛是,愛得太遲」激起大家心靈共鳴的全城大熱效應相提並論?
我在此並不是要質疑林夕的手筆,但對比起他寫了那麼多抵死纏綿的其他作品,《愛得太遲》無論如何都更像是「因題制文」的宣言式作品而已——我並非說林夕用心敷衍,只是同樣的關於人生感慨,同樣以場景鋪設來引起人們反思,《花灑》裡的樂天知命,顯然更加技高一籌。
相較之下,我更喜歡小人物情愛廝磨裡的「真實」——這和我的個人審美取向有關。
這種「真實」永遠無法取悅所有人的共鳴,但它就是有更個人的輪廓,因而才有更清晰的生命力,供你感知和揣摩。
藍棣之先生有句理論叫:「一切文學經典,都是有病呻吟。」
連黃偉文自己都說:「你是有病的,所以被寵愛。」
2.
跟我一樣珍愛這首歌的,當然還有它的詞作者本人,黃偉文。
黃偉文在2005年出了一張他個人詞作的精選集《黃偉文十年選》,他在每首作品之下都用手寫了一些「序言」,其中關於古巨基,他明確表示自己更愛的是《歡樂今宵》——可惜唱片公司不給版權,只能收錄「第二最愛」的《第二最愛》。
時間倒回到1997年。
在1991年以主持人身份出道的古巨基時年25歲,也是他成為「歌手」的第三年。古巨基的樂壇之路比較多舛,成為與陳奕迅在頒獎禮上分庭抗禮的唱將還是十多年後的事。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當年不是他在香港樂壇發展不順,後來也不會有他到今依然揮之不去的形象——紅遍大江南北的「何書桓」。
要我說,古巨基真是天生一派書生氣質:乾淨、斯文,不多不少的陽光。他的聲線和音色也是這樣,技巧穩當,像一個好孩子一樣不露聲色——以至於你常常忘記了他的「個性」。
所以同樣是關於「情慾」,黃偉文給了「老司機」陳奕迅一首《低等動物》,給了「大男孩」古巨基一首《歡樂今宵》。
你能想像古巨基喉嚨沙啞地唱,「喉嚨很乾,所以愛上你的吻」?
似乎差一丁、一點,都不行。
3.
《歡樂今宵》應該是對一夜情最「詩意」的描述了。
在如流水般的鋼琴前奏引導後(插一句,這首歌的曲編作者黃丹儀後來也上過「我歌」為古巨基彈奏鋼琴,像是一種多年的緣分),古巨基像一個翻開書、寫著日記的男生,深情而委婉地記敘起這樣一個夜晚:
《歡樂今宵》
從夢裡伊甸 來到我枕邊
夢與真之間 就只差一寸
要是留著你 真實地糾纏
怕沒權利以後留戀
情愫與相思 如最愛的書
末了那一章 沒翻開的勇氣
故事何樣美 終極是分離
不敢好奇 沾汙結尾
猶如 無人敢碰 秘密現在被揭曉
明日想起 我們其實承受不了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再沒餘地繼續纏繞
談情一世 發現願望極渺小
留下一點 距離回味猶自心跳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那樣動搖 不如罷了
猶如 無人敢碰 秘密現在被揭曉
明日想起 我們其實承受不了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再沒餘地繼續纏繞
談情一世 發現願望極渺小
留下一點 距離回味猶自心跳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那樣動搖 不如罷了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那樣動搖 不如罷了
面對自夢裡伊甸走來的女神,一個男生的心思不是「夙願得償」,而是疑夢似真,甚至有些輾轉反側的多慮:要是留著你,真實地糾纏,怕沒權利以後留戀——情感於人通常有兩種體質,一種是「及時行樂」的決斷派,一種是「我們以後會怎樣」的優柔派。
及時行樂的生命狀態往往是各取所需,是以自我中心為原則的,但於我們這個男主角不行,他太「珍愛」這位女神,覺得她是一本自己最愛的書——不敢輕易翻開,自然也不肯疏忽讀完。有時候他覺得遙遙看著,已是很好,以至於,「不敢好奇,沾汙結尾」。
秘密被揭曉的誘惑是巨大的,但他轉念一想:明日想起,我們其實承受不了——這種「承受不了」可以有很多種解釋,往淺了說,可能是不倫關係的背德感,以及後果(儘管無人知曉);但往大了講,承受不了的更像是這層關係的重擔,它是一種沒有辦法解釋的情感,會讓你我不知如何面對和自處。
而這種悵然若失的惆悵,才是一種如鯁在喉的失落。
之所以到今天依然有人願意把這首歌看成古巨基的代表作之一,在於他在這首歌裡已經展露出很成熟的真假音切換技巧——副歌部分的「歡樂今宵,虛無縹緲」,一字一頓,漸入空靈,每個咬字裡都是男主角對這段關係「虛無縹緲」真真切切的傷感。
談情一世,發現願望極渺小。誰說不是呢,當一世遇上一晚,當期待面臨揭曉,所有感情其實瞬間都化為一個「奇點」——這種感覺像是:我感受到這一刻,然後我又失去這一刻。
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是快餐的,面對這首已經接近20年前的「情歌」,大概很多人都只有隔了一層的不解:Why not?Just do it!
而人類情感的豐富和微妙往往也在於,真有那樣的一晚,真有那樣的一刻,其實有人,會帶著心跳,體會著這「無人敢碰」的歡樂今宵。
講真,老司機們,你多久沒「心跳」了?
那樣動搖,不如罷了。
4.
最後,講講這首歌的「背景」。
這首歌其實是同期一部由谷德昭導演的青春片《求戀期》的電影主題曲——並且順便拿下了當年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
這部電影我看過兩次,劇情並沒有多少推陳出新的巧思,講述的也只是三個年輕人(蘇志威、雷頌德、古巨基)由戀愛到「失戀」的小故事。但它讓我覺得清新的地方就在於,三個不同性格的男生最後各有緣由的失戀,都應了某種「虛無縹緲」的惆悵——這本身就是一種青春的惆悵。
而古巨基在裡面飾演的是一個空閒時間只愛儲集可樂罐的純樸宅男(其實也是處男)。他的「欲望」是靦腆的,目睹暗戀的女孩喜歡上同居室友,只能失意地上街喝悶酒,直到在街頭偶遇此前在酒吧見過的的「陳太」周海媚。兩個同樣失意的人:一個是心思簡單、談情技巧拙劣的宅男;一個是成熟嫵媚、「沒試過有男仔拒絕我」的美婦人——並無乾柴烈火,卻又不失意外地發生了一夜繾綣。
就是在周海媚教著古巨基「試著接吻」,兩個人相擁倒下床中的一刻,電影背景剛好響起這首《歡樂今宵》。我大概記得的情節是,古巨基在半夜醒來,輕輕放好懷中的周海媚,還吻了一下她的額頭,然後起身去煮麵。直至最後才發現,周海媚已經留下訊息,自己離開了。
這裡面的這一種情感,直到我在後來看彭浩翔的《AV夢工廠》才有了一種類似的理解:在這些男導演眼裡,這些關於青春的莫名惆悵,事關一個「少男」被更大的情感世界「教導」的過程——大概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明日想起,我們其實承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