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被指消費明星 泛娛樂化時代科學節目如何求生?

2021-02-06 電視眼

江蘇衛視科學真人秀《最強大腦》第三季播出以來,一直都爭議不斷。在各種「神選手」讓人屢屢驚嘆於人腦的極限、各種精美道具完全超出觀眾想像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質疑第三季節目邀請了太多娛樂明星,偏離了科學本質。日前,《最強大腦》製片人桑潔通過微博回應這些質疑,稱「電視界沒有『安靜的美男子』,節目不火即死」,犀利措辭讓這場交鋒達到頂點。





在泛娛樂化當道的大背景下,「吸引眼球」和「堅持本質」如何取得平衡?以嚴謹理性為定位的科學類節目,又如何在眾多明星娛樂類節目中夾縫求生?記者採訪了節目組相關負責人。



作為國內首檔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自第一季播出後便廣受關注。但到了第三季,關於節目與嘉賓的爭議與質疑從播出開始就一直未斷。


比如,「科學判官」魏坤琳揶揄郭敬明「像女人」而燃起戰火,從節目現場到兩人微博,從魏郭之間到粉絲間掀罵戰,這把火已經「燒」了兩個星期。此外,SNH48、TFBOYS、T-ARA等當紅偶像明星先後加盟,還有劉強東、王石等商界精英也紛紛坐上嘉賓席,挺著大肚的「奶茶妹妹」章澤天更是陪丈夫劉強東雙雙現身。




這讓一眾網友紛紛質疑:「這些明星已經讓《最強大腦》脫離了科學的本質,變成了跟其他節目沒有區別的娛樂節目」、「第三季《最強大腦》太讓人失望了,重點完全在明星炒作上,完全偏離選手和項目的核心」、「不明白為什麼節目要請那麼多明星,他們又不懂科學,來幹嘛」……




針對網友「過度娛樂化」的質疑,《最強大腦》製片人桑潔日前在個人微博上犀利回應,她表示之所以沒有把《最強大腦》第三季做成純科學類的節目,之所以邀請眾多明星加盟,是因為這些話題人物會給節目帶來更多的關注度與更高的收視率。




而有了更高的收視率,「你們才能看到第二季、第三季直到第n季,才能有更多的廣告收入置辦更精美的道具、花費半年時間尋找更好的選手、支付你們家刀魏(魏坤琳)以及科學團隊的酬勞!」


她還表示這就是電視界的現實:「電視界沒有『安靜的美男子』,節目不火即死!到達,是傳播的最終目的。」


對於網友質疑該節目從嘉賓選擇、評審選擇和剪輯思路上都偏向於娛樂化,節目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承認,第三季《最強大腦》「為了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求得一線生機,而對娛樂作出了一定的妥協。」




如今,國內電視節目已經進入泛娛樂化時代,最受關注的電視節目類型幾乎都是各類明星真人秀,題材也一般是旅行、親子、情侶、遊戲、運動等本身就較為輕鬆娛樂的類型。這些節目在宣傳上自然也充分利用了明星效應與話題效應。


作為一檔先天並不佔優勢的科學類節目,《最強大腦》的嚴肅性與嚴謹性與當下娛樂化的審美取向格格不入,僅這一點就註定《最強大腦》的生存之路不會像其他節目那樣輕鬆。相關負責人回應,作為國內唯一一檔大型科學真人秀節目,其科學嚴謹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比如節目道具方面,既有 「密集恐懼症系列」的50臺雪花電視、1044塊魔方組成的魔方畫引發驚嘆,也有具備人文情懷的扎染布料、666片菩提葉脈引發全民圍觀。這些道具背後的構思、製作、設計、成型,都讓節目組大費周折。


關於嘉賓席人選,節目組稱,本季新增的郭敬明、張召忠兩位評審,雖然都是備受爭議的人物,但他們的專業背景以及在節目中表現出的認真的態度是不容否認的。「張召忠對歷史、軍事等多方面知識信手拈來,郭敬明兼具文理科知識,在節目中還經常以導演的身份對選手作出獨特的評判。評審、嘉賓與Dr·魏的科學交鋒,使得《最強大腦》的舞臺較之以往更有活力。」


在項目設置上,《最強大腦》也試圖將科學性和觀賞性、人文性等融為一體。如引發轟動的「光點美人」項目,將知名韓流組合T-ARA多位成員的舞姿全部轉化成光點影像,既成為一道頗具難度的考題,又為觀眾展示了這個女子組合的曼妙舞姿。「扎染密語」項目中,節目組特地邀請到雲南扎染手藝人,在現場展示扎染過程,將民間傳統文化巧妙融入科學挑戰。


「我們節目科學的本質沒有改變,只是我們期待通過更豐富的方式,引流更多的收視人群。只有匯聚更多觀眾觀看我們的節目,才能真正讓科學流行起來。」桑潔說。


來源:深圳特區報




相關焦點

  • "最強大腦"被指消費明星 泛娛樂化時代科學節目如何求生
    郭敬明加盟增加了許多娛樂話題。   在泛娛樂化當道的大背景下,「吸引眼球」和「堅持本質」如何取得平衡?以嚴謹理性為定位的科學類節目,又如何在眾多明星娛樂類節目中夾縫求生?記者採訪了節目組相關負責人。   明星持續製造話題,被指「過度娛樂化」   作為國內首檔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自第一季播出後便廣受關注。
  • "最強大腦"摘得"白玉蘭" 娛樂化探索讓科學更流行
    原標題:娛樂化探索 讓科學更「流行」 作為一檔素人為主的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將科學真人秀節目與娛樂巧妙結合,捧紅了諸如水哥王昱珩等素人選手,在「科學+娛樂」的探索上取得了佳績。   捧紅一大批「最強大腦」   作為國內罕見的大型科學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已經走過了三季。在今年一季度多個大熱綜藝節目集結的情況下,這檔科學真人秀節目得以突出重圍著實不易。
  • 《最強大腦》獲白玉蘭獎最佳綜藝獎 科學真人秀娛樂化探索獲佳績
    其實第三季《最強大腦》開播之初,面臨著不小的壓力:一是綜藝節目的全明星化、泛娛樂化;一是科學節目的乏味性;一是季播節目的審美疲勞。在如此逆境之中,節目製作團隊從最強大佬、最強出題人、最強道具升級、智力遊戲開發,到全球化視角的腦王賽,將科學真人秀節目與娛樂巧妙結合,捧紅了諸如水哥王昱珩等素人選手,以絕佳的收視成績和廣泛的社會關注度,成為各家媒體競相報導和分析的典範節目。
  • 「娛樂節目科技化、科學節目娛樂化」,國產綜藝集體走向智能化
    網視導讀:電視節目正在從「泛娛」走向「智娛」。在科技類節目中融入娛樂元素、在娛樂節目中增加科技含量的智娛型節目今後必將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形式。文 | 王欽來源 | 收視中國2017年以來,科技類節目似乎重新掀起一股熱潮。無論是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加油!
  • 娛樂泛化引發的亂象如何解決 泛娛樂化是什麼意思
    近段時間以來,娛樂泛化引發的亂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在看某些娛樂綜藝節目和影視劇時,尤其能感受到泛娛樂化給我們帶來的喧囂與浮華。  在這裡,「泛娛樂化」指的是消費主義時代,娛樂性的文化快餐大行其道,日常生活的娛樂化、娛樂生活的日常化正成為當下的常態,以至於嚴肅被消解,整個社會成為了娛樂對象。
  • 是最強大腦,還是最強娛樂?
    自從水哥戴著爭議離開,魏教授無故缺席,這個當年掀起了熱潮的科學性節目,慢慢朝著令人看不懂的方向所發展。02首先,是賽制的改變。從前的《最強大腦》是選手一一登場,表現自己的能力突破挑戰,由教授們決定是否達到標準,再與相似類型的選手進行PK,從而進入國際戰隊。
  • 節目模式顛覆性改變,能為新一季《最強大腦》續命嗎?
    作為江蘇衛視的一檔王牌節目,前三季《最強大腦》憑藉新穎的節目設定,各種腦力大神秀IQ的絢麗舞臺模式奠定了《最強大腦》在觀眾心中的地位,但是隨著第四季的口碑和收視雙雙下滑,對節目賽制的公平性及選手能力的質疑也令《最強大腦》在當時的電視節目中成為眾矢之的
  • WEY品牌攜手《最強大腦》綜藝節目 解鎖綜藝營銷新形式
    近日,中國豪華SUV WEY品牌與江蘇衛視《最強大腦》腦力秀綜藝節目正式達成合作。WEY品牌旗下明星車型VV6,將在7月24日晚播出的《最強大腦》綜藝節目中登場,與在場選手、嘉賓一起釋放腦力,共同帶來一場智能科技競技盛宴。
  • 《最強大腦》第七季回歸,前一季飽受質疑,但為何這節目應該鼓勵
    新回歸的《最強大腦》能否擺脫過去一年的弊端,在科學和娛樂中間,又將面臨怎樣的權衡和選擇,最終上演的是一場科學競技還是一出娛樂大戲?似乎今天我們還不能言之鑿鑿的給出所以然,但是這一檔節目所傳播的科學信念,「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的願景,堅持不同的娛樂風格,是否值得我們更多地去思考和尊重,今天筆者就此來聊聊個人的看法。新一季的《最強大腦》較以往來說,還是有較大的變化。
  • 一批泛科技類節目被推出的背後,到底拼的是什麼?
    》《朗讀者》《國家寶藏》等文化類節目獲得廣泛讚譽之後,泛科技類綜藝節目異軍突起,頻頻問鼎收視率榜單。向未來》,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湖南衛視《我是未來》,江西衛視《真是想不到》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泛科技類綜藝節目聚焦科技核心、力載科普重任,通過多資源整合與多維度創新為中國新一代乃至整個社會傳遞了科學知識、傳達了科學精神,為實現美好宏偉的中國夢增添了幾許時代價值與內涵。
  • 一部「最強大腦」的八季簡史,是如何練就的?
    2014年,《最強大腦》問世,可謂誕生在國內季播綜藝發展最如火如荼的時期。在那時候,《最強大腦》無疑就已經用最獨特氣質,牢牢圈住了自己最初的那波鐵桿粉絲們。定位為科學、腦力競技真人秀的《最強大腦》,在8年間始終試圖讓看似「高冷」的科學走進尋常百姓家。這在國內綜藝史上可謂頭一遭。然而,它成功了。
  • 泛科技類綜藝進擊周日黃金檔,「賽先生」上節目如何怡情又益智?
    向未來》則在節目中將物理、化學、生物等大型室內外科學實驗轉為益智答題,每期會有兩位經過甄選並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普通人和明星組隊答題比拼,並與主持人共同參與實驗驗證,通過科學實驗來讓觀眾看到視覺奇觀,並呈現出科學之美。
  • 《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以匠人精神開啟「青春學霸」們腦力時代
    然而隨著近幾年綜藝節目「娛樂至死」的高潮迸進,很多節目都在明星、話題、流量中大作文章。與之出現的弊況就是「無營養」類大綜越來越朝著泛濫方向發展,而能夠開動觀眾們智力,增進知識邊闊的綜藝節目卻呈現強緊縮趨勢。
  • 《最強大腦》因醜聞"出圈" 娛樂法則"過了火"
    原標題:《最強大腦》娛樂法則「過了火」   本周五《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2季》剛剛結束了終極團隊戰,將由丁若虛、凡正陽、鄭林楷、欒雨、宋一驁、王易木、劉仁傑、楊易組成中國戰隊陣容,中外國際對抗賽即將拉開序幕。外部智力對抗尚未開啟,節目內部卻因各種爆料亂成了一鍋粥。
  • 全民娛樂化的時代,娛樂圈明星被"過度消費",大眾觀感差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消費明星或者消費明星的隱私呢?也許是全民娛樂化的結果,娛樂至上的年代,大家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消費明星就相當於給自己豐富了精神世界,得到了快樂。當現實生活靈魂無處安放的時候,消費明星或許也是一種安慰吧?
  • 《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回歸,腦力達人時代正式開啟
    2018年,《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的少年腦力偶像們,用智商俘獲了大批觀眾的心。與去年的節目相比,今年的節目在戰隊配備方面做了較大的升級調整。導師方面,由魏坤琳、鮑橒和王峰領銜。除了三位科學導師,本季《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還力邀了三位明星強勢助陣,她們分別是韓雪、戚薇和郭採潔。
  • 《最強大腦》第四季內容創新 真正做到了「讓科學流行起來」
    在電視螢屏幾乎類型化的電視節目形態中,在才藝展示、競技遊戲、歌舞比拼、生活服務等各種真人秀和綜藝節目的混戰中,《最強大腦》獨闢蹊徑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人類對自身潛力的不斷發掘與探索成為節目最大的看點,它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
  • 疑似拒絕作秀,魏坤琳宣布退出《最強大腦》
    檔期一延再延的《最強大腦》終於定檔,對於「腦粉」來說無疑是意外的喜訊,可與此同時,網上也傳出,原節目「科學判官」魏坤琳,將退出本季的《最強大腦》,不參與錄製的消息。2013年,作為「科學判官」加盟《最強大腦》的魏坤琳,曾在節目中表明,「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許多讓觀眾嘆為觀止的現象,都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得到了科學的解釋,也因此,這個「讓科學流行起來」的節目,成為觀眾心目中難得的一檔漲知識綜藝。如果魏坤琳真的是因為《最強大腦》,開始改走「作秀」路線而退出的話,那麼「讓科學流行起來」將成為一句空話。
  • 網友吐槽2020《最強大腦》,第七季節目水平是歷史倒退!
    在前的連續6季最強大腦真的讓我感到很神秘,我每個星期五晚都準時收看,讓我有種被腦力徵服的快感,但是,2020年的第七季從5月15日開播以來,感到節目組已經往別的方向發展去了,考的不是人的大腦的聰明,娛樂成分變得更多了。為什麼說2020年這一季最強大腦不好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 《最強大腦》第七季官宣,魏坤琳宣布退出,節目組大換血?
    當下國內綜藝節目種類繁多,但大都是以娛樂性為主的,不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確實很少,《最強大腦》屬於其中一檔。這檔節目主要以比拼選手智力為主,如今節目已經開播6季,通過節目我們了解到各行各業的精英,深受觀眾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