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念北
魔幻的2020即將結束,但2020的「魔幻」效應還將持續。
除此之外,沉寂了許久的科幻電影、喜劇電影以及動畫電影,在2021年都將迎來值得期待的大作,而在各大電影節展上已有斬獲的優質文藝片在2021年也會陸續登場。
都說美好的電影可做庸俗人世的「避難所」。當我們一起走過2020年的陰霾,2021年,這111部已經確定、或是大有可能上映的國產電影,都將會是新一年裡點燃你我生活的光亮。
若要展望未來,必得著眼現在。
業內人士不乏一種共識,即疫情影響有其「滯後性」。也就是說,由於電影製作本身的周期性,今年開機數量、籌備項目的驟減,所引發的一定程度的「片荒」在明後幾年裡可能會更明顯。當然,在這其中依然有值得期待的,也必然會有能夠「救市」的影片。先來看被延宕了一年的春節檔。作為2021年的開局之戰,春節檔的重要性無需贅述,即便是站在觀眾的角度,也只有在一個真正大片雲集的檔期內才能最大程度實現「報復性觀影」。從目前的春節檔格局來看,包括《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等三部曾定檔的「老片」,《刺殺小說家》《你好,李煥英》《侍神令》等五部新定檔的影片在內,共有八部影片共同競爭。作為「唐探宇宙」的最新作品,《唐人街探案3》無論是從粉絲基礎還是映前熱度來看,都是春節檔當之無愧的種子選手之一,且若影片的口碑能有一定保證,或許也會成為全年的票房大熱影片之一;而《緊急救援》作為林超賢導演新作,又是視效大片,同樣對觀眾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你好,李煥英》則有沈騰和賈玲搭檔坐鎮,喜劇的全年齡層覆蓋率也為其票房的可能性進一步加碼;而今年除了動畫大IP《熊出沒:狂野大陸》搶佔基本盤之外,還有《新神榜:哪吒重生》分食動畫市場。總的來說,今年春節檔競爭激烈程度不輸往年,以至更甚,且極有可能產生年度的票房冠亞軍等大熱影片。而在春節檔之後,電影市場是否會面臨「無大片」的窘境?未必。比如烏爾善執導的《封神三部曲》,作為總投資超10億元,且三部套拍的大製作項目,影片自立項之初就引發了市場和觀眾的極大關注;就在這個月月初,主演之一的費翔更博,表示其正在重新配音,並透露第一部將於2021年上映。想來,不管是從封神IP的國民度,演員陣容,還是圍繞影片的各種話題,《封神三部曲》都將會是明年電影市場不可迴避的熱門存在。此外,可以看到,2021年也是各種IP續作湧現的一年。除了《唐人街探案3》之外,前不久,王中磊在接受採訪時,就提到了星爺的《美人魚2》,「製作基本結束,明年上映應該沒問題」;萬達最新公布的年度片單中,《尋龍訣2》《誤殺2》雖未公布詳細的主創信息,但兩部影片的前作皆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市場回報,因而,兩部續作的表現也值得關注。若是品質能夠得到保障,或許也會成為市場的驚喜。明年也是體育題材影片冒頭的一年。在這之中,陳可辛執導的《獨自·上場》(原名《李娜》),鄧超執導的《中國桌球》,這兩部影片借著題材優勢,同樣具備衝擊票房榜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明年也將迎來幾部新的科幻題材影片。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大片之門之後,電影市場的這股科幻熱愈演愈烈,如《時間之外》《明日戰記》等科幻類型片很大可能都將在明年與觀眾見面。而前段時間,在《我和我的家鄉》中小試了科幻元素的陳思誠,最新執導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同樣是科幻題材,且有黃渤和榮梓杉搭檔演出,可以說是2021年的又一大票房種子選手。動畫片領域同樣也有有力競爭者,比如田曉鵬導演的新作《深海》。2015年,正是由其執導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掀起了國漫熱潮,如今電影市場經過《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幾部動畫電影的培育之後,出現了像《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拿下年度票房冠軍之作。基礎觀眾的形成,動畫電影的成熟發展,都為《深海》的票房上限提供了可能。
主旋律影片、喜劇電影成兩大看點
如前所述,疫情影響的滯後性,或許會拖慢某些頭部影片的製作腳步,但同時,也會給一些中小體量的影片帶來更多的生存機會,這種現象可能在2021年會更明顯。
若是悉心回顧即將結束的這一年大銀幕,不難發現,勞模古天樂缺席了,而這背後所反映的也是香港電影產業在這一年的艱難。不過,有了一年的緩衝期,在明年,如果順利的話,某些或是被壓了一段時間,或是製作停滯過一段時間的港片都會陸續上映。這其中就包括由古天樂主演的《尋秦記》《風林火山》《反貪風暴5》《金錢帝國:巔峰之戰》《死亡通知單:暗黑者》《真·三國無雙》等多部港片。或許在當下,某種程度上,古天樂的霸屏其實也代表著香港電影的元氣恢復。此外還有陳木勝導演的遺作《怒火·重案》,由翁子光導演,梁朝偉、郭富城等主演的《風再起時》等港片同樣值得關注。另一邊,可以看到,在明年的片單中有不少文藝片的身影。就如同前些天,在比北京天氣還冷的大盤當中,帶著文藝氣質的犯罪片《風平浪靜》的表現倒顯得還算突出。而其實,今年自打電影市場恢復之後,已經有不少文藝片選擇上映。且不論這背後的定檔經濟學。事實上,隨著近些年來電影市場容量的擴大,高口碑的文藝片,或是帶著文藝氣質的類型片,在大盤中逆襲的例子不少,如《心迷宮》《路邊野餐》等片更是獲得了高回報率。也正是在這之後,文藝片逐漸在市場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聲量。而在明年,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些導演們的新作,比如婁燁的《蘭心大劇院》,賈樟柯的《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程耳的《不浪漫》等;同時也能看到一些電影人的處女作,如陳衝的《英格力士》,秦海璐的《拂鄉心》。此外,如大鵬的《吉祥如意》,周子陽的《烏海》在此前電影節的展映上已經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也使得影片在映前獲得了更多的觀眾期待值。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疫情的影響,一些行業的改變也正在加速著,尤其體現在文藝片的發行模式之上。比如剛剛定檔的今年電影節的口碑之作《棒!少年》,就選擇了線上線下結合發行的方式,這樣的情況或許在明年會更多,而這也會是未來電影市場值得關注的現象。當然,這也並不局限於文藝片,而是對於整個電影市場而言。總的來說,2021年,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影片,包括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的新作,包括一些犯罪類型片,一些非典型喜劇,一些翻拍影片,或許未必都能如頭部影片那樣鴻篇巨製,但可能因為品質過關,因為題材優勢,在上映之後,或許會給電影市場帶來更多的活力和刺激。而就檔期來看,除了大片雲集的春節檔、國慶檔,以及暑期檔在內的傳統強檔期,如情人節檔、五一檔,中秋節檔,甚至其他非典型的電影檔期,可能也會有更多的此類中小體量影片駐紮。事實上,經過2020這特殊的一年,電影行業也在改變中進行自我調整。一方面,部分外部資金的陸續退場,給電影投資熱降了溫,市場進一步被洗牌,也使得真正的好內容更加被重視,電影人們也懂得更注重品質的打造,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另一方面,在新的政策形勢和外部環境之下,總會有一些新的現象發生。當然,萬變不離其宗。對於電影市場來說,真正能夠促進其不斷發展且變得更大更強的,還是在於有足夠優質的影片供給,有更多的邊緣觀眾被吸納成為主流觀眾。在此之下,重新出發的2021年也顯得至關重要。期待著這些值得期待的國產電影,如期而至,期待著2021年的銀幕之光,應時而亮。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