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民遊戲——《神魔之塔》
《神魔之塔》是由香港遊戲公司MadHead開發的一款遊戲,核心玩法類似GungHo的《智龍迷城》。該作於2013年1月上架,不久便取得了臺灣和香港的暢銷榜首位,至今為止已經保持了一年多。在臺灣地區,《神魔之塔》的用戶數超過1100萬,每月的業績也在2億人民幣左右。
無論是用戶數還是業績,《神魔之塔》在臺灣都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去年一年該作共投放了3.3億人民幣進行推廣,可以算是臺灣地區最大規模的推廣活動,當然其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本文也將就這一系列的推廣活動進行簡單的回顧和介紹。
出所:App Annie
▲遊戲畫面
雖然核心玩法和《智龍迷城》一致,但似乎古希臘風的設定和畫風更被臺灣用戶接受。
▲Facebook社區
目前已經集贊340萬,平均一條新聞可以獲得1.5萬個贊;後文會提到的《女神計劃》的開展也會定期漲粉。
■依賴地推的推廣手法
在具體介紹之前,先簡要提下臺灣這邊的手遊推廣情況。就單是為了獲得用戶的網絡廣告(NetAD)這一項,比如質量和效果都不錯的FacebookAD,想要獲得一個手遊的下載(DL)就要16~32人民幣。
除此之外,還有衝榜、純廣告和事前預約等其它選項,但總的來說能獲得的下載量還是偏少;如果單憑網絡廣告去獲取100萬DL的話,不管花費多少預算,都起碼要花費三個月以上的時間。
就算想走電視廣告這一條路,臺灣的電視頻道超過50個,很難達到一個良好的宣傳效果。另外NCC(通信傳播委員會)對電視節目裡的宣傳限制十分嚴格,植入廣告很難實現。許多廣告投放都是優先選擇地推廣告和口碑營銷,手遊這邊的廣告有六成以上都是地推廣告。
■《神魔之塔》營銷的要點
1)推廣的KPI指標是「目標用戶每天看見的次數」
2)在媒體上積極曝光並用一些嶄新的手法來製造話題
3)將影響力給最大化
4)重視Facebook;將各類網絡廣告都投放一遍,效果好的繼續投放
MadHead對用戶的留存率和付費率都比較有自信,所以在剛推出的時候就有數億人民幣的預算投入。其結果是八個月內就突破了1000萬DL,所以在上線幾個月之後就算增加了推廣的費用,也絕不會入不敷出的。
■《神魔之塔》具體所實施的推廣
■2013年1—7月
投放網絡廣告,來測算產品的LTV及留存率。
■2013年7月
起用臺灣人氣女星陳妍希來獲取男性用戶的關注。電視廣告、交通廣告等也在逐步投放。光是在YouTube上面公開的電視廣告,就突破了當時臺灣YouTube最高播放次數,達到了600萬次。
■2013年7月—10月
以陳妍希為主角的交通廣告投放。臺北、高雄、臺中等主要都市的所有公交和地鐵都有覆蓋。
■2013年7月—10月
以陳妍希為主角開辦各種活動和項目。
■2013年12月
以「漂浮在香港灣的巨鴨」聞名世界的B-Duck作為活動聯合對象,在臺北的西門町設置了一個巨大的聖誕樹、周邊的街頭廣告也全面覆蓋。《B-Duck聯合聖誕樹》這一事件也為多數媒體所報導。
■2014年1-2月
臺北電玩展是臺灣最大的GameShow,到場人數超過30萬人。《神魔之塔》佔據了300個攤位,佔據所有攤位的30%,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參展者。所設置的主題舞臺<神魔角鬥場>上舉辦了藝人表演、對戰表演、音樂會等等,持續數日,參與人數達到20萬。
在臺北電玩展期間,還舉辦了<神魔女神競賽>。事先選出的模特扮演成遊戲角色,在Facebook上獲取粉絲的投票。選出的15名女神,最高有50萬粉絲、平均也有20萬粉絲,在電玩展當日宣布競賽結果的時候,基本上所有男性粉絲的沸騰了。
■2014年5月
與迪士尼合作;與香港迪士尼樂園及電影聯手,在樂園內的乘車卷和電影票都可以兌換遊戲內的貨幣。下圖便是香港迪士尼樂園及其周邊。
▲遊戲內貨幣交換
■2014年6月
達成1000萬DL的時候,為了挽回那些休眠用戶及獲取一些女性用戶,《神魔之塔》啟用了韓國偶像組合BIGBANG擔任形象代言人。
▲BIGBANG的電視廣告在各個頻道一齊播放。YouTube的播放次數達到387萬次。
■2014年8月
在臺北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共邀請6位臺灣有名的歌手出演,觀眾達到3萬人。門票(約3000日圓)當日即售罄、可以料想該音樂會算是十分超值的。下圖是音樂會的公告。
另外,在期間還進行了遊戲內<寶石>的抽取,粉絲們都沸騰了。
在音樂會會場中特別準備的舞臺上,一些核心玩家還進行著遊戲的對戰,大屏幕上實時播放著戰鬥的盛況。每當超高連續Combo出現的時候,整個會場就一片沸騰。
From:SGI
作者:張 青淳 One of Them.Inc
文章由遊戲茶館Simy編譯,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
遊戲茶館微信號:youxichaguan
聯繫方式:news@itchaguan.com
紮根成都,立足全球
做最專業的手遊行業媒體與產品對接平臺
歡迎關注遊戲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