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豔,是伎不是妓!

2021-01-11 拾荒記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伎,十裡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即今中國科舉博物館),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

最先見於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秦淮八豔。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伎,故又稱"金陵八豔"。

明朝遺老餘澹心在《板橋雜記》中記載為: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臺灣鄭經生在《董小宛之謎》一文中則將馬湘蘭換成鄭妥娘。王德恆、陳予一合著的《順治與鄂妃》一書變動較大,它加上了李十娘、龔之路、黃豔秋三人,去掉了馬湘蘭、寇白門、卞玉京。

《板橋雜記》的作者餘澹心與"秦淮八豔"是同時代人,又久居金陵,為秦淮河上的常客,看來所言不謬。此外清末葉衍蘭刻的《秦淮八豔圖詠》、現存於董小宛與冒闢疆故居如皋水繪園中的"金陵八豔"說明,以及劉培林、張德義合著的長篇小說《秦淮名伎董小宛》中所列"秦淮八豔"之名,也與《板橋雜記》相同。(周高潮)

柳如是

柳如是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隱,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她是嘉興人,生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幼即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之間。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採的詩稿《湖上草》《戊寅草》《尺牘》。

柳如是曾與南明復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情投意合,但陳在抗清起義中不幸戰敗而死。柳氏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誼階段。最後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一女。有"紅學"者認為,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是來自柳氏的絳雲樓。

當崇禎帝自縊,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史稱南明。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不久清軍南下,當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氏"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氏硬託住了。於是錢便靦顏迎降了。錢降清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不去。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後來又因案件株連,吃了兩次官司。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賄賂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聯繫。柳氏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錢謙益降清,本應為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衝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鬱達夫在《娛霞雜載》中錄有柳如是的《春日我聞室》一詩。就文學和藝術才華,她可以稱為"秦淮八豔"之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亦有瞠目結舌"之感,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舞姿曼妙,書畫也負名氣,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深得後人讚賞,稱其為"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1664年錢氏去世後,鄉裡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後葬於虞山佛水山莊。

柳如是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女詩人,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柳如是的主要詩作:

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悽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雲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 憐低語。

江城子·憶夢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麼。

安排無限銷魂事。砑紅箋,青綾被。留他無計,去便隨他去。算來還有許多時,人近也,愁回處。

南鄉子·落花拂斷垂垂雨,傷心蕩盡春風語。況是櫻桃薇院也,堪悲。又有個人兒似你。

莫道無歸處,點點香魂清夢裡。做殺多情留不得,飛去。願他少識相思路。

楊白花

楊花飛去淚沾臆,楊花飛來意還息。

可憐楊柳花,忍思入南家。

楊花去時心不難,南家結子何時還?

楊白花還恨,飛去入閨闥,

但恨楊花初拾時,不抱楊花鳳巢裡。

卻愛含情多結子,願得有力知春風。

楊柳·其一

不見長條見短枝,止緣幽恨減芳時。

年來幾度絲千尺,引得絲長易別離。

楊柳·其二

玉階鸞鏡總春吹,繡影旎迷香影遲。

憶得臨風大垂手,銷魂原是管相思。

聲聲令 詠風箏

楊花還夢,春光誰主?晴空覓個顛狂處。尤雲殢雨,有時候,貼天飛,只恐怕,捉它不住。

絲長風細,畫樓前、豔陽裡。天涯亦有影雙雙,總是纏綿,難得去。渾牽繫。時時愁對迷離樹。

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

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裡,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貴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欄。

她與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

陳圓圓

陳圓圓本為崑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豔"之中。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豔,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遣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豔。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佔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對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蕩,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衝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佔雲南。吳氏進爵雲南王后,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託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髮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繡佛。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李香君

又名李香,南京人,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豔之一。在明末那個非常墮落的年代,大部分的朝廷大臣麻木得已感覺不到他們所面對的局勢,正李香君日益變得內憂外患。而南京秦淮河畔,那一座座香濃衣翠的繡樓裡,卻生活著一群對明朝的前途甚感憂心的紅塵女子。

位於鈔庫街中段的媚香樓,就是這些繡樓中的一座。它的主人歌妓李香君,是一個家喻戶曉式的人物。其實,在當時的秦淮八豔中,李香君的名氣並沒有柳如是或陳圓圓那麼大。今天漫步秦淮舊巷,這是唯一一座能找到的繡樓。這是一座兩層高的繡樓,樓梯狹窄,行走的腳步聲,透過樓板清晰地向上傳去。崇禎十二年的秋天,年僅21歲,但已名聞四方的復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剛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便拋開即將開始的鄉試,直接走上了這架暗紅色的樓梯。那一年,李香君正當十六歲花季妙齡,"溫柔纖小,才陪玳瑁之筵,宛轉嬌羞,未入芙蓉之帳。"她坐在繡簾掛落的花格窗前,遙望著秦淮河,她在等待她夢中的愛情。當侯方域驀然出現在她的面前時,她一定感覺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緣已經來臨。這本應是一段才子佳人式的風花雪月,只是可惜選錯了時代背景。隨著滿清鐵蹄的入關,明朝大廈快速地坍塌。朱氏親王倉皇南渡,在一片烏煙瘴氣中,在南京匆匆地成立了南明政權。

復社的死對頭阮大鋮,抓住了這個機會,從金陵的深巷中走了出來。他投靠南明佞臣馬士英,出現在政治舞臺的前臺。阮大鋮本是一個被清流階層所唾棄的人物,但他還是想改頭換面。於是,他企圖用金錢收買侯方域,來達到他個人的政治目的。這一伎倆,很快就被才識過人的李香君識破。她堅決拒絕了阮大鋮的金錢誘惑,並要求侯方域立即與之斷絕關係,劃清界限。惱羞成怒的阮大鋮,用卑鄙的手段進行報復。侯方域無奈,揮淚離開了南京,這段短暫的愛情也倉促地畫上了一個傷感的句號。

不管侯方域後來的表現如何,應該說,李香君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是無可非議的。事後,她還是在這座繡樓上,對友人深深地感嘆道:"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向之贊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對愛情的追求如此堅貞,且是發生在一個秦淮歌妓的身上,實屬難得。

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南京失陷,南明成了一團歷史中的泡影。對於李香君來說,她所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所追求的愛情最終也因侯方域的北返而破滅。這個在書本上被標榜為有報國之志的名士,曾經的官宦子弟侯方域,在政治氣節上,並沒有堅守多久,他於順治八年被迫參加了由清朝組織的科舉考試,結果又一次以失敗而告終。在愛情生活上,他也沒有像《桃花扇》中所寫,在棲霞山與李香君重逢。再翻讀侯方域的人生歷程,他應該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滿樹的桃花已經凋謝,落紅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題有侯方域詩句的扇子,悽切地收拾好行裝,與過去訣別。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裡,出家為道士。史書言,李香君後不知所終。

據考證,李香君後與侯生相遇,死於打雞園。

侯方域在痛苦與內疚中,為李香君立碑撰聯。墓前樹碑,碑上撰聯:

卿含恨而死 夫慚愧終生

董小宛

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秦淮八豔之一,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董小宛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她的姿色曾引起一群名公巨卿、豪紳商賈的明爭暗鬥。但這個流落風塵的女子鄙視權貴,巧與周旋,勇於鬥爭。而明末四才子之一冒闢疆富於才氣、風流倜儻,董小宛對之一見傾心。冒闢疆容貌俊美,風度瀟灑,人稱"美少年",是復社中一位才子。

小宛入冒氏之門後,與冒家上下相處得非常和諧。馬恭人(闢疆母)和蘇元芳(闢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服侍她們比婢女還要用心。閒暇時,小宛與闢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鑑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仿鍾繇帖,學曹娥碑,每天寫幾千字,既不錯字,也不漏字。

小宛還曾代替闢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從前在蘇州的時候,小宛曾經學過一段時間繪畫,能夠畫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她15歲時畫的《彩蝶圖》現收藏在無錫市博物館,上有小宛題詞,並有二方圖章印記,還有近人評價很高的題詩。小宛的畫傳世絕少,該圖是一幅難得見到的佳作。到如皋後,她保持著對繪畫的特殊愛好,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

小宛最令人折服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茶煮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闢疆飯量喜歡吃甜食、海味和臘制燻制的食品。小宛深知闢疆的口味,她為闢疆製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如釀飴為露,酒後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嘗,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在喝茶方面,小宛和闢疆有共同的嗜好。他們常常是一人一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細品嘗茶的色香性情。

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裡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製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來。今天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發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這個菜名雖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東坡肉"倒是相映成趣。另外,小宛還善於製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麵、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製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古代十大名廚,恐不為過。

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宛喜歡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几榻。半夜回到室內,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於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捲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捨,還常常反覆迴環地念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我和你一年四季當中,都愛領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也就在靜中打通。"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闢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盡。這清福也包括靜坐香閣,細品名香。闢疆最欣賞"橫隔沉",這是一種內質堅緻而紋理呈橫向的沉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他們還蓄有不少"蓬萊香"。闢疆曾從江南覓得一種味如芳蘭的"生黃香",他拿了一兩塊給廣東朋友黎遂球鑑賞,黎遂球嘆為觀止。小宛還用從內府獲得的西洋香方子製作過百枚香丸。他們講究品香時的情調。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隻宣德爐內燃沉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顧眉生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豔"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誥封為顧橫波"一品夫人",柳如是陳圓圓亦有不及;同時,她也是最受爭議的一位----據說先有一位與她私訂終身的才子由於她的背盟殉情而死,後來她那仕於明朝晚節不保的丈夫龔鼎孳每謂人曰"我願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儼然一個紅顏禍水,不是害人性命就是毀人名節,與多數人印象中"秦淮八豔"的俠骨柔腸,深明大義迥然有異。著名史家孟森先生嘗作《橫波夫人考》一文,對龔顧之人品大大不以為然,認為夫婦二人皆是勢利無恥之徒,利慾薰心之輩。曾被譽為"禮賢愛士,俠內峻嶒"的橫波夫人,真就如此不堪嗎?

顧橫波,生於1619年,上元(今南京)人,本名顧媚,字眉生,又名顧眉,號橫波,又號智珠、善才君,亦號梅生,人稱"橫波夫人",婚後改名徐善持。據《板橋雜記》記載,顧橫波"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髮如雲,桃花滿面;弓彎纖小,腰支輕亞",她通曉文史,工於詩畫,所繪山水天然秀絕,尤其善畫蘭花,十七歲時所繪《蘭花圖》扇面今藏於故宮博物院中,十八歲與李香君、王月等人一同參加揚州名士鄭元勳在南京結社的"蘭社",時人以其畫風追步馬守真(即出生較早的馬湘蘭,也是秦淮八豔之一,明代知名女畫家,尤善畫蘭),而姿容勝之,推為南曲(泛指賣藝不賣身的江南名妓)第一。又精音律,常反串小生與董小宛合演《西樓記》《教子》。

顧橫波居於眉樓,"綺窗繡,牙籤玉軸,堆列几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香菸繚繞,簷馬丁當",時人戲稱"迷樓"----有人謂"迷樓"係指顧橫波風流迷人,訪者無不神魂顛倒,實屬望文生義。"迷樓"本系隋煬帝時建於揚州的別院,因該處"曲折幽深,閣樓錯落,軒簾掩映,互相連屬,如仙人遊", 故名"迷樓"。以"迷樓"戲稱"眉樓",始作俑者的餘懷系江南才士,當時又正對橫波一往情深,所言當為褒意,指"眉樓"建築巧奪天工,布置匠心獨具,觀之仿同仙境。此譽一出,即不脛而走,廣為延用。顧橫波個性豪爽不羈,有男兒風,在秦淮八豔中與柳如是較像,時人嘗以曰"眉兄"呼之,頗似柳如是之自稱為"弟"。但較之柳,又多幾分任性嫉俗。

相傳當時的理學家黃道周(後抗清殉節於江西)嘗以"目中有妓,心中無妓"自詡,東林諸生乃趁其酒醉時請橫波去衣共榻,試試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這個傳聞未必盡實,卻反映出時人眼中顧橫波不以世俗禮教為意的作風。她的這種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恐怕是她後來能與江左才子龔鼎孳緣定三生比翼齊飛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備受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招來的惡果。顧橫波才貌雙絕,有"南曲第一"之稱,自然廣受風流名士們的青睞,以致眉樓門庭若市,幾乎宴無虛日,常得眉樓邀宴者謂"眉樓客",儼然成為一種風雅的標誌,而江南諸多文宴,亦每以顧眉生缺席為憾。

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她出身於金陵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淪落為歌伎,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喜畫風枝嫋娜,尤善畫蘭。18歲時遊吳門,居虎丘,往來於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吐如雲,令人傾倒。

卞賽曾與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吳梅村有過一段姻緣。崇禎十四年春,吳梅村在南京水西門外的勝楚樓上餞送胞兄吳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這裡他遇見了前來為吳志衍送行的卞賽姐妹,看到卞賽那高貴脫俗而又含有幾分憂鬱的氣質,不由想到江南盛傳的兩句詩:"酒壚尋卞賽,花底出陳圓"。席間吳又對卞賽的文才進行了探試,令吳不由傾倒,以後二人交往頻繁,感情漸深。後來吳在長幹裡寓所得到卞的一書簡,知道卞想嫁給他,心裡很矛盾。因吳聽到一消息,崇禎帝的寵妃田氏的哥哥田畹來金陵選妃,已看中陳圓圓與卞賽等。吳在權勢赫赫的國舅前膽怯了,只在卞賽的寓所吹了幾首曲子便悽然離去。二年後,卞賽嫁給了一諸侯,因不得意,遂將侍女柔柔進奉之,自己乞身下發,在蘇州出家當了女道士,依附於70餘歲的名醫鄭保御,鄭築別宮資之。卞賽長齋繡佛,持課誦戒律甚嚴,為報鄭氏之恩,用三年時間為鄭氏刺舌血書《法華經》。

此時吳梅村當了清朝的官,心情頹傷。順治七年的一天,卞賽在錢謙益家裡看到了吳的《琴河感舊》四首詩,方知吳對她的思念。數月後二人在太倉終於相見,卞賽為吳氏操琴,吳感懷不已,寫了《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贈之,詩中道出了卞在這十年中的情景,點出了清軍下江南、玉京"弦索冷無聲",一派悽涼狀況。卞賽後來隱居無錫惠山,十餘年後病逝,葬於惠山柢陀庵錦樹林。吳梅村為什麼如此不解風情,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田國舅為了巴結崇禎,下江南搜羅美人……

吳梅村,讓卞玉京等了一生都未等到那句承諾的話,失望肯定是有的,也未必就沉入了離別的痛苦深淵。

寇白門

寇白門又名寇湄,南京人,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之一,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歷代名妓中佼佼者,餘懷稱她"風姿綽約,容貌冶豔"。"今日秦淮總相值",是錢謙益對寇白門的才與貌的讚譽。寇白門的一生,充滿了許多傳奇色彩。《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寇白門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正由於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

崇禎十五年暮春,聲勢顯赫的功臣保國公朱國弼,在差役的護擁下來到了鈔庫街寇家,幾次交往後,白門對他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禮,溫柔親切,所以在朱氏提出婚娶時便一口同意。是年秋夜,17歲的寇白門濃妝重彩地登上了花轎。明代金陵的樂籍女子,脫籍從良或婚娶都必須在夜間進行,這是當時的風俗。朱國弼為了顯示威風和隆重,特派5000名手執紅燈的士兵從武定橋開始,沿途肅立到內橋朱府,盛況空前,成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親場面。

朱國弼實際上是一個圓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門是一時的需要,數月後他那儇薄寡情便漸暴露,遂將寇氏丟一邊,依舊走馬於章臺柳巷之間。1645年清軍南下。朱國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入京師,又被清廷軟禁。朱氏欲將連寇白門在內的歌姬婢女一起賣掉,白門對朱雲:"若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得萬金以報公。"朱思忖後遂答允,寇白門短衣匹馬帶著婢女鬥兒歸返金陵。寇氏在舊院姊妹幫助下籌集了20000兩銀子將朱國弼贖釋。這時朱氏想重圓好夢,但被寇氏拒絕,她說:"當年你用銀子贖我脫籍,如今我也用銀子將你贖回"當可了結。

寇氏歸金陵後,人稱之女俠,她"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後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復還金陵,最後流落樂籍病死。當時文壇祭酒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南京人,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氏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裡。《歷代畫史匯傳》中評價她的畫技是"蘭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襲其韻"。在北京故宮的書畫精品中也間雜著馬氏的蘭花冊頁,發著獨異的光彩,她的繪畫在國外一直被視為珍品。在文學上馬氏亦頗具才華,曾撰有《湘蘭子集》詩二卷和《三生傳》劇本。馬氏多才多藝,還通音律,擅歌舞,並能自編自導戲劇。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戲班,能演出"西廂記全本",隨其學技者,備得真傳。

馬氏生長於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馬氏死後葬在其宅第,今白鷺洲公園的碧峰寺附近。 在日本東京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幅中國明代的"墨蘭圖",此畫並非出自名家大師之手,而是明神宗時期的秦淮名妓馬湘蘭所作,卻被日本人視為珍品。

文章來源:詞條索引

編輯整理:Mr-靖軒

相關焦點

  • 「秦淮八豔」的氣節!
    (圖片來源網絡)「秦淮八豔」,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妓,故又稱「金陵八豔」,她們分別是
  • 青樓「秦淮八豔」的書法,你可見過?
    「秦淮八豔」今何在?若論藝術修養文化素質道德情操,比之明末著名的「秦淮八豔」,簡直相去十萬八千裡也!然而,我們究竟能否再培養出現代的「秦淮八豔」呢?我想恐怕是極其困難了,所謂「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青樓中的八位著名女子,也是古代時尚界的青春偶像,她們八位的大名是——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
  • 「秦淮八豔」 丨 論 藝人文化修養的重要性√
    當然,若遇到秦淮八豔們遇到過的國破家亡國讎家恨,他們能否也像李香君柳如是那樣便不得而知了。若論藝術修養文化素質道德情操,比之明末著名的「秦淮八豔」,簡直相去十萬八千裡也!然而,我們究竟能否再培養出現代的「秦淮八豔」呢?我想恐怕是極其困難了,所謂「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青樓中的八位著名女子,也是古代時尚界的青春偶像,她們八位的大名是——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
  • 武俠世界的董小宛,秦淮八豔的雙面嬌娃,你就是這樣的傳奇
    一、導語秦淮八豔,盛名在外。同樣一個人的名字,有人說她憑人品才情,成為江湖領袖之側;有人羨慕秦淮河畔的她才華出眾,詩畫風流入骨,紛紛拜倒石榴裙下。她可是她?她到底是不是她?我真是有點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 秦淮八豔書畫,個個都是才女
    「秦淮八豔
  • 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是哪八豔?她們最後的歸宿,又到底如何?
    舊時金陵城有十裡秦淮,秦淮河八豔絕代,而今那些煙月金粉仍飄蕩於南京城中。"十裡秦淮今猶在,六朝春夢了無痕。"行走於南京城裡,若是問及南京的舊事,一輩子都獻給了南京的老人,大概會喚一聲"金陵"吧,然後再徐徐向你吐露那些金陵城的往事。
  • 秦淮八豔——寇白門
    寇白門又名寇湄,南京人,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之一,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歷代名妓中佼佼者,餘懷稱她「風姿綽約,容貌冶豔」。「今日秦淮總相值」,是錢謙益對寇白門的才與貌的讚譽。寇白門的一生,充滿了許多傳奇色彩。《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
  • 秦淮八豔:誰的容貌最好,誰的才氣最高,誰的結局最令人惋惜?
    作者:問心淺笑任何時代都會有大眾情人出現,「秦淮八豔」便是明代的大眾情人。雖然她們身處在青樓,但個個名聲清白,靠技藝養活自己。 Top2:秦淮八豔」之首,情深班蔡柳如是 柳如是精通音律,長袖善舞,被人們推為「秦淮八豔」之首。 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也不一般,「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 她的擇婿要求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
  • 雖為妓,巾幗不讓鬚眉!
    雖為妓,巾幗不讓鬚眉!五千年歷史長河淘盡無數女中豪傑,命途多舛的名妓用自己羸弱的身軀向命運抗爭。你又如何看為人稱道的她們?小鳳仙中國近代著名俠妓她曾是名動公卿的名妓。賽金花清末民初名妓寒金花名噪大江南北,更傾倒西方,是晚清大名鼎鼎的人物。她一生姻緣分分合合,極富傳奇色彩,由妖冶風流的妓女,到狀元郎之妾,欽派公差夫人,又淪為青樓名妓,可謂幾度沉浮。國家危難之秋,八國聯軍打進北京,賽金花憑著自己高超的手腕,以己之力拯救斯民,譽滿京華。
  • 唱一首《秦淮八豔》,賦八位佳人
    墨脈歌坊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伎,故又稱「金陵八豔」。明朝遺老餘澹心在《板橋雜記》中記載為: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八豔不僅容貌堪稱絕色,而且是詩詞歌舞書畫也樣樣精通。
  • 與秦淮八豔相媲美的晚明女詞人——王月
    秦淮八豔是晚明歷史中一道絢麗的風景,八位青樓女子以絕世稀有的美貌和才華,不僅在晚明後三十年風月場中獨領風騷,更成為近四百年來從學術殿堂到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然而,有一位與秦淮八豔同時期的青樓女子,在當時豔名高標、才華出眾、冠壓群芳,甚至比秦淮八豔影響力更大,去世後卻在歷史的塵埃中湮沒無聞,這位奇女子就是王月。
  • 她是「秦淮八豔」之一,詩文書畫樣樣精通,竟因病痛香消玉殞
    歷史上出現過眾多青樓女子,最盛極一時名氣最大的當屬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豔」,「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描寫的就是秦淮河畔,熱鬧非凡的夜晚景象。但凡是能夠出現在這秦淮河上的女子,那都不是一般的人,她們都是精通書畫和彈唱的一把好手,能夠跟那些文人雅士們在交談中對答如流,也能夠在客人需要放鬆的時候唱上幾首小曲,彈奏舒緩的樂曲。他們跟尋常人家的女子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是比尋常女子更加的聰慧賢淑,但是就因為受制於自己的身份,被人低看一等。
  • 秦淮八豔董小宛:一遇渣男誤終生
    騷動的秦淮河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就是秦淮河上賣唱賣笑賣藝也賣身的妓女。她們不知道國破家亡的遺憾和苦難,依然在鶯歌燕舞中唱著你儂我儂的情歌豔曲。也許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又能怎樣呢?國破了,家亡了,在喘氣兒,就還要活著。
  • 乘風破浪的萬茜,秦淮八豔的柳如是——亂世佳人,錚錚鐵骨
    天生麗質,書畫雙絕,美豔絕倫,才氣過人,容貌為「秦淮八豔」之首。 雖然身陷泥潭,卻有名士氣節,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一直以來都為被人稱道。「知書善詩律,分題步韻,傾刻立就;使事諧對,老宿不如。」
  • 影視劇中「貨不對板」的絕世美女,孔慈令人費解,秦淮八豔就這?
    現在來演陳圓圓,說什麼她的美貌傾倒了吳三桂,傾倒了劉宗敏,傾倒了大順王朝,簡直就是笑談,秦淮八豔就這?只能送上李誠儒的「如鯁在喉」「如坐針氈」「如芒在背」。不知道是不是導演解讀角色有誤,陳圓圓不盡人意就算了,她畢竟也不是主角,她的女兒阿珂才是全員中最美的人。然而當張一山對這位阿珂說出真美兩個字的時候,我是一點都不信。雙兒難道不香嗎?
  • 她是秦淮八豔之首,嫁給東林黨,卻結局悲慘
    柳如是被稱為秦淮八豔之首,小的時候因家中貧寒又是女孩,被人販子輾轉販賣
  • 【DA】杜蕾斯*李小牧:歌妓,歌妓,歌妓,歌妓,歌妓~我們愛你~
    第一百一十九期|霓虹國的那些事兒李小牧日本歌舞伎町A:首先要分清楚「妓」與「伎」字的區別,歌妓沒聽說過,舞伎、藝伎、歌舞伎者有。所以無法解答哪位歌妓的歷史地位杜杜:李老師你怎麼能連歌妓都沒聽過呢?!多有名啊!
  • 秦淮八豔之首,被原配手撕,2次嫁花甲老人,2次遇渣男,讓人唏噓
    秦淮八豔裡面最美貌的當屬陳圓圓,最有溫柔怡人當屬董小宛,最俠肝義膽的當屬李香君,最有傲骨,最有才情,同樣最為悲慘的就是柳如是了,所以她堪稱秦淮八豔之首。雖有悲慘的幼年與童年,但卻也成就了她的才情柳如是看了辛棄疾的詩"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後,被詩句打動,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柳如是,但其實原來柳如是並不是這個名字
  • 萬茜主演的這部電影,演活了秦淮八豔之首
    其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豔」。年邁的錢謙益對柳如是的疼愛也是絲毫不減,他對著在幹雜活的柳如是溫柔說道:我娶你不是要來做家務事的……你就聽風看雲曬太陽
  • 電臺|董小宛:身為「秦淮八豔」的她,為何一遇情郎誤終生?(上)
    第十三期,歡迎關注~《子談風月》:身為「秦淮八豔才色雙全的她不久就脫穎而出,憑藉跟火箭少女、青春有你選手都有得一拼的人氣,一度被推舉為明末清初最火女團「秦淮八豔」的成員。然而,當她遇到一位風流倜儻、博學多才的官二代後,原有的風光就慢慢都不見了。一向清高的她不但一改常態,主動大膽地追求婚姻,好不容易嫁過去成為小妾後,還為對方一家當牛做馬。即使在戰亂流離、夫家錢財幾乎散盡的情況下,她也不離不棄,努力撐起整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