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散學歸來早,放紙鳶捉蝴蝶,辛棄疾最愛的是小兒溪頭臥剝蓮蓬

2020-12-23 馨賞詩詞

小孩子天真無邪,活潑好動,現今的教育是要還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在沒有手機,電視,電動玩具的古代,孩子們都玩些什麼呢?又有什麼樣的童真童趣,值得我們慢慢回味,報以會心一笑呢?

村 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草長鶯飛的二月天氣,春風微拂著堤上如煙的嫩柳,小孩子們放學回來還早,就都趁著東風放起了風箏。全詩畫面清新歡快,沒有學業重負的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得到了盡情的釋放,其樂無窮。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小娃娃自己偷偷撐著小艇,劃到蓮花深處,偷偷採了白蓮回來。明明自己蔵得好好的呀,不明白怎麼自己的行蹤就暴露出來了,殊不知身後,小艇早已將蓮葉分開了一條水路。

小孩子還不得甚解,大人們這時正繃著臉,故作生氣的樣子,其實心裡也被孩子的懵懂逗得哈哈大笑呢,這不正是他們自己曾經的趣事嗎?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裡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稀稀落落的籬笆外,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兒靜靜地開放,幾片花瓣悄然飄落。一大片的菜花正開得鬱鬱蔥蔥,一隻蝴蝶在花叢中若隱若現地飛著,小孩兒興奮地跑過去,想要抓住它,可是一眨眼的功夫,蝴蝶已經飛入菜花叢中,和黃色的菜花融為一體,再也找不到了。

清平樂 村居

【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低矮的茅屋旁,一條潺潺的小溪周圍長滿青青的小草。那是誰家的白髮公婆?一對兒正對飲小酌,醉眼朦朧中,看著對方放著好聽的吳儂軟語。遠處,大兒子在小溪的東邊鋤豆,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小兒子,正趴在溪頭上剝蓮子吃呢。

辛棄疾一生最盼望的是馳騁疆場,保國殺敵,終未能如願。回到鄉村,靜下心來,這種寧靜的鄉村生活,何嘗不是人生的最好歸宿?當大點的孩子已經要分擔父母的責任,最小的孩子卻還是無憂無慮地享受著他歡快的童年。

願每個孩子都能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享受童真,充滿童趣。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相關焦點

  • 那些在古詩詞裡嬉戲的兒童,多麼天真無邪,多麼活波可愛
    果爸小啟:兒童是我國古詩詞創作的特定對象,在描寫鄉村風光、田園生活的詩詞中,兒童以各式各樣的形態出現:有尋常兒童,也小兒無賴;有短笛橫吹的牧童,也有追黃蝶、放紙鳶的玩童。這些兒童天真無邪,活波可愛,各自精彩,各自經典。
  • DT兒童丨穿越回古代,體驗舊時童趣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我們尊重原創,以上圖片和內容均來源於網絡節選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詩詞裡的兒童【薦讀】|李丹
    當詩詞與兒童相遇,無與倫比的絢麗花朵便悄然綻放。  兒童的閱歷與心智讓他透明、澄澈,不虛偽、不造作,汪洋恣肆,隨心所欲。不叫人生厭,反覺可愛至極。唐朝詩人胡令能就在《小兒垂釣》中,寫過這麼一個認真得可愛的孩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髮髻歪歪垮垮的小兒,安靜地坐在布滿青苔的石頭上,周圍茂盛的水草掩映著他小小的身軀。
  • 50首兒童詩詞,最美不過童年時光
    童年時光是所有人最留戀的一段時光。那時的我們,一枝花、一隻小鳥可以讓我們快樂半天。我們沒有煩憂,只是不停地追逐陽光、蝴蝶和花草。今天,詩詞君分享50首兒童詩詞,一起在詩詞中來回憶兒時的快樂吧!《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唐代: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 清平樂村居注音版 辛棄疾村居古詩原文注音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簷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翠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音,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髮的是誰家的公婆父老?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裡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 兒童節 25首古代兒童詩歌,為你孩子收藏吧~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譯文: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 欣賞丨說蓮蓬
    古代詩人辛棄疾就曾以「最喜小兒亡(音同「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來表現童年的快樂與頑皮。吃蓮蓬之美還在於聽秋聲在耳,燦爛和蕭條齊在,清爽與淡雅共存,靜下來於秋風中剝蓮蓬,可以享受蓮蓬之美味與秋聲之悠閒,其時,常常天高而遠,瓦藍清澈,白雲俱飄揚分散成絲縷狀,若有若無,忽聚還散……白雲與蓮蓬,遠的無限其遠,近的可深藏腹中,並能慢慢回味再三。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賞析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一、簡介作者,講幾個有關作者的故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他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一生力主抗金,他的詩詞表達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詩詞是吟誦祖國河山的。
  • 兒童節|20首兒童詩詞:唯有孩子,能讓人忘記世間煩惱
    白居易閒下來時,看水池裡的魚自由遊動,一旁的兒童正擺弄著釣魚船。小時候,最愛和小夥伴一起研究釣魚了!《觀兒戲》唐·白居易髫齔七八歲,綺紈三四兒。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牧童放牧歸來,吃完晚飯,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兒童,沒有太多顧忌,可以隨意躺下,看那清風明月,享自由時光。
  • 辛棄疾:有錢人的生活,往往就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說到辛棄疾,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是南宋愛國詞人,總是一副壯志未酬、精忠報國的形象。在很多古人事跡中,壯志未酬的文人一般都是窮困潦倒、食不果腹的。但辛棄疾可不一樣。很多人只注意到了辛棄疾的詞人身份,卻忽略了他也是南宋的高級將領和官員。我們首先要知道,宋朝雖然在軍事上積貧積弱,但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是相當繁榮的。
  • 「詩詞鑑賞」六一兒童節,在詩詞裡尋找那份曾經丟失的童真吧!
    在古詩詞中,描寫童年趣事最多的是放風箏、捕知了、釣魚、捉蝶等場景,那些活靈活現的描寫,讀來令人忍俊不禁又興味悠然,也表現出千百年來永遠不變的純樸童心。兒童節,我們一起在詩詞裡尋找那份曾經丟失的童真吧!觀遊魚唐-白居易繞池閒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 古詩詞裡描寫兒童無憂無慮、活波可愛的詩詞,你知道多少?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裡《宿新市徐公店》。譯文: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卻還尚未形成樹蔭。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飛入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 古代沒有兒童節,但是有妙趣橫生的兒童詩
    古代沒有兒童節,但是很多描寫兒童的古詩,生動活潑,惹人憐!1、夜書所見 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思鄉時節,作者百無聊賴。內心荒涼。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心中頓時釋然。2、村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裡放風箏的生動情景。頑童的活潑、可愛躍然紙上!3、小兒垂釣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