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熱播劇《三十而已》的大結局中,「綠茶」林有有全身而退引起了許多觀眾的不滿,演員的微博評論區裡出現了無數的髒話。全網痛罵林有有,甚至有很多不理智的網友上升真人,也側面說明了這個角色寫得足夠成功,已經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劇中的林有有貫徹了死纏爛打、見縫插針的原則,專挑夫妻矛盾下手;假裝不經意咬一口許幻山的冰淇淋,假裝手滑給許幻山發自己的自拍照;最後終於成功打破了許幻山的最後一絲防線。
電視劇很快就播完了,但是關於綠茶和茶藝的話題卻火了起來。
《三十而已》熱播的時候,綠茶林有有是人人喊打,可等到電視劇播完,「茶藝考試」、「茶藝課」紛紛上了熱門。人們一邊對林有有咬牙切齒,一邊又沉浸在了茶藝比拼裡,勢必要證明自己和綠茶不分高下。
曾經「全網第一綠茶」的半藏森林又火起來了。一年前,她被萬千網友唾罵;一年後,她被無數女生模仿。成千上萬的女孩們開始對她的穿搭和拍照評頭論足,甚至出現了以抹奶油、露腳趾為模板的「茶藝照」紅遍網絡。
對於這種盲目跟風,我很不理解。茶藝照的爆火,只不過是借著半藏森林的噱頭當綠茶而已。
正如張愛玲在《談女人》中說的一句話:「正經女人雖然痛恨蕩婦,其實若有機會扮個妖婦的角色的話,沒有一個不躍躍欲試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可以展示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美麗,但是盲目跟風披著茶藝外皮的「軟色情」,絕對不是正確的方式。
TWO
在網絡衝浪潛規則中,「綠茶」這個詞是自帶貶義的。
大多數人反感綠茶的心機,也反感她們用盡渾身解數只是為了獲得男性的青睞。可不得不承認,綠茶的手段在短期內是十分有效的。
綠茶們為自己打造了很重的邀請感,所以大多數綠茶身邊是不會缺乏男性追求者的,只不過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會帶有極強的目的性。
我有一位朋友西西,是一個有點內向又多愁善感的女孩,在身邊人的眼裡,她總是歲月靜好卻又多情傷感。後來,她遇到了喜歡的男孩子,內向的她始終沒有找到機會和男神接觸,情急之下,西西轉頭去求助了網絡上所謂的「綠茶教學師」。
她開始學習「綠茶小心機」,去故意迎合他人的審美和情趣,從不經意間的肢體接觸和半夜聊天的情感爆發,效果也出奇的顯著,西西很快就和男神在一起了。
在一起後,西西逐漸放鬆了下來,生活上的種種習慣也不再去故意迎合男神。然而,不久之後他們就分手了,分手的理由是男神覺得西西變了,不再是他喜歡的那個人了。
你看,男神喜歡的並不是西西,他只是喜歡別人迎合著他的審美。西西將自己偽裝在綠茶的面具下,可是這樣永遠也得不到真正的愛。真正愛你的人,愛的是你本身,而不是你故作姿態的樣子。
THREE
之前,綠茶雖然流行起來,但沒有人想成為綠茶女孩,因為這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語。但是,「茶藝照」卻是女孩子們以自已為模特,特意將自己展現為綠茶女孩。每一個女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好,為什麼要往身上貼這樣貶義的標籤呢?
將自己呈現為一個表面清純無害,實則善於心計的女孩子,以男友視角物化自己,如果說,這是一個玩笑,那是一個醜化自己的玩笑。
之前大火的「家暴妝」,建立在被家暴人群的痛苦之上。今天的「茶藝照」,則建立在自毀形象與人格之上。
許多人都對綠茶持反對態度,轉過頭來卻又趨之若鶩的去模仿綠茶。真正的不認同,是拒絕被定義,拒絕被消費,拒絕被貼標籤。
而不是用一種譁眾取寵的方式,暗中接受了令人不適的定義,還要模稜兩可掩飾某種「想要引起關注,但不想被罵」的複雜心理。
既然本身不是綠茶,既然本身是個漂亮可愛的姑娘,那為什麼不堂堂正正的做自己呢?你本身就與綠茶無關,你本身就是個好姑娘。
不需要「茶藝照」刻意的擺拍,也不需要去耍心機來贏得別人的愛,獨一無二的你才是這世界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