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馮晶 實習生 劉毓
如今,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在購買首套房的時候,都只能購置一個小戶型作為過渡。但再小的房子也是家,一個溫馨舒適的家能輕易撫慰你在外打拼的勞累和疲憊,所以合理的裝修和規劃是極其必要的。對此,葉小夢頗有心得。葉小夢的微博是@葉小夢是個大吃貨,她是一名設計師,也是微博上的紅人,熱衷旅行和分享。她和老公還有三隻貓一起居住一套39平方米的房子裡。小屋雖小,裝修卻簡潔而溫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兩個年輕人是如何打造他們的小家的。
簡約風格更適合小戶型裝修
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改造後的小屋能看上去通透明亮,即使它面積很小,但仍要避免在視覺上太過狹小逼仄。“要想使得自己的小家看上去整潔寬敞,我們在裝修時要學會給空間減法。”對此,葉小夢表示她仍然在學習過程中。但即便她也在學習中,她仍然將自己的小屋收拾得乾淨整潔。葉小夢的小屋採光一般,面積更是十分的小,為此,她選擇以北歐風來改造小屋。她家全部牆面都選擇的白色乳膠漆,家具也是白色為主、木色為輔,搭配上點星的綠植作點綴,使整個屋子空間儘可能的通透明亮,避免視覺上狹小的感覺。
葉小夢認為,“小戶型越是明亮整潔,視覺上就會比實際空間更寬敞,建議大家走北歐或者簡約風格的裝修。”這一點從她打造自己的小屋便能看出來。葉小夢改造小屋選擇的是北歐風,色調也是以白色為主,這樣在視覺上屋裡的物品便不會顯得佔用較大空間。北歐風裝修向來簡單整潔,而白色在視覺上會減少壓迫感,讓空間變得更明亮。
巧用“櫃”,最大效率利用空間
在葉小夢改造小屋的過程中,最常用到的收納物品是“櫃”。而不同的空間,選擇的“櫃”也有所區別。她以臥室和和餐廳為例對“櫃”的使用做了具體闡釋。葉小夢臥室選擇的是通頂式衣櫃。“我把衣櫃做成通頂式,用不同尺寸的收納盒將各種雜物歸類整理,這樣大大節省了我找東西的時間,並且拿東西都特別方便。”
而針對餐廳,葉小夢選擇用吊櫃來節省空間。“餐廳上面放置了兩排吊櫃,定製比較貴,我們選擇了宜家現成的以白色為主,原木色為輔的吊櫃,便宜且顏值不錯,在視覺上也不會覺得很壓抑,既滿足了收納,也不失美觀。”
事實上,很多人在裝修時都會選擇“柜子”來儲放物品,但因為設計不當,在視覺上更顯空間逼仄;並且將物品一股腦放進柜子裡,反而給尋找物品增添了難度。對此,葉小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認為柜子或者隔板已經將一大塊空間劃分為幾個區域,不需要再細分,但對於小戶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將其再深層次的分區,比如放抽拉式收納盒、擱物架、雜物籃等等,貼上標籤或者符號,這樣不僅整齊還方便找尋,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東西。”
適當留出“精神空間”為家增添歸屬感
改造房子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房子成為自己的容身之所,而是為了使其成為真正的家,一個能撫慰心靈的地方。那麼,為了使小屋變為家,在改造過程中,富餘的精神空間便必不可少。
葉小夢對於收納空間和精神空間的區分有著自己的理解。“收納空間主要是以實用性為主,將物品分門別類,擺放整齊,相對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空間則是為了滿足個人對家的儀式感,是喜好與審美的表達出口,實用性較低,但能讓家融入自己的個性。”
針對許多人無法權衡收納空間和精神空間這一問題,葉小夢指出,她會選擇利用一些收納物品來滿足基本收納,以留出足夠空間作為精神空間。她提議:“設計時首先規劃收納空間,儘量將它放置在吊頂、床下等視覺上不易看見的地方,既能讓空間不會感覺壓抑,還能滿足基本的收納。設計好收納後便在此基礎上設計裝飾空間。”總而言之,精神空間不可缺少,但實用主義也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