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綜藝《女兒們的戀愛3》,是蕭亞軒與小鮮肉男友黃皓一起參加的,不過這檔戀愛節目不僅沒有成為兩人撒狗糧的愛情見證室,反而成了蕭亞軒「戀愛達人」人設崩塌的滑鐵盧……
蕭亞軒一直以「小鮮肉收割機」「戀愛小天才」的標籤而被很多人豔羨,連金莎的一句「想體驗蕭亞軒的快樂」被衝上熱搜,可見她17年談了18個小鮮肉的戰績著實讓人驚訝。
但是,通過這檔真人秀節目,明眼人卻看出了她為什麼頻繁換男友的真實原因。
節目中,蕭亞軒與黃皓的姐弟戀暴露出幾大主要問題,讓人不得不猜疑他們的這段堅持了三年的感情究竟還能撐多久。
問題1:蕭亞軒控制欲太強,她像老媽子一樣愛的讓人「窒息」,黃皓的疲憊與埋怨蓄積已久。
黃皓在節目中吐槽蕭亞軒過度情緒化,情緒上來,自己連呼吸都是錯的。黃皓吐槽蕭亞軒「她是個小女生,需要我一直哄她」 ,那一幅生無可戀的表情讓人印象深刻。
還有一個細節,當節目組問蕭亞軒,兩人關係裡,誰是主導。蕭亞軒營業性地回答「互相吧」,黃皓直接跳起來說:「真的嗎,我真的覺得你會說你」。
問題2:兩個人缺少處理關係衝突的智慧,吵架不僅沒有達到溝通效果,反而不斷累積問題。
節目中,兩人承認經常吵架,最近一次吵架是幾天前,還原那次吵架現場,兩人又差點吵起來。可見吵架並沒有達到溝通的效果。
但蕭亞軒分享的戀愛秘笈卻是:感覺平淡就吵一吵,吵完關係會變好。
這體現出蕭亞軒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覺得吵完了自己爽了,卻不知道把對方推得更遠了,甚至逐漸會關閉溝通的渠道。而作為在關係中年齡閱歷要遠遠優於對方的大姐,卻沒有隨著年齡閱歷漸長的智慧與影響力,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問題3:蕭亞軒對黃皓缺少基本的平等與尊重,更不用說如何給予有邊界的愛了。
蕭亞軒跟黃皓最近一次吵架,是蕭亞軒要給黃皓剪頭髮,黃皓堅決反對。這件事發生在錄製綜藝節目期間。
當黃皓說出「誰會讓蕭亞軒剪頭髮」,蕭亞軒回答「我的5條狗會願意」的時候,我真的非常驚訝,黃皓當時臉都青了。
顯然,蕭亞軒知道自己在冒犯黃皓,但她就是要這樣做。很多人不解,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恰恰是缺乏安全感與邊界感。她在用不斷挑戰對方底線的方式來尋找愛的證明,如果對方能夠完全容忍我的任性與無理取鬧,那他應該是足夠愛我了吧?
但是當她有足夠多的錢和名氣,然後用任性來不斷測試對方的容忍度,她能吸引到什麼人我們大概也能猜到。
在節目中有一個細節,「心有靈犀」環節,通過問題看兩個人對對方了解多少。
蕭亞軒自信滿滿地寫對了全部,而黃皓只寫對了蕭亞軒的生日和鞋碼,身高錯寫成了170cm。 蕭亞軒的身高是公開的秘密,如果說黃皓不是用誇張的方式變相討好的話,那只能說黃皓對蕭亞軒真的沒有那麼上心。
這就是我經常說的,你是什麼樣的能量狀態,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蕭亞軒太缺愛,她最後吸引來的也一定不會是真愛。
關於蕭亞軒頻繁換男友的原因,以前很多人解釋是她敢愛敢恨,有王菲的女王範,但現在看來,這並不是她主動追求的結果。那麼,她究竟在逃避什麼呢?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要素理論指出,完美愛情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親密、激情和承諾。
他說過,"人所經歷的愛的數量取決於這三個元素的絕對強度,而個人所體驗愛的類型取決於他們相對於彼此的長處。」
愛的不同階段和類型可以解釋為這三個要素的不同組合;例如,隨著兩個人浪漫戀情的發展,每個組成部分的相對重點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親密關係的四個階段,剛開始激情會更多一些,但慢慢承諾會變得更重要。
他還發現,基於單個元素的關係的延續時間不如基於兩個或三個元素的關係的延續時間長。
通過這個三角形的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出,三角形頂點上標記的三個部分相互交叉並形成其中不同的愛情體驗。
三角形大小來表示愛慕程度——三角形越大,愛慕越多。每個角落有著自己獨特的愛慕類型,並提供了不同的組合來創建不同類型的愛。他把愛情分為了大概七種類型。而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代表三種比較極端的感情形式:
喜歡式愛情(Liking/friendship) 主要是親密的關係,但缺少激情和承諾。包括友情和熟人之間的關係,有喜歡,相處也比較舒服,但還沒有動心的感覺,不過也足以維持一段長久的戀情或者婚姻。
迷戀式愛情(Infatuated love) 主要是激情,沒有親密和承諾,初戀、青春期戀愛或沒有投入真心的感情被認為是這一類感情。浪漫關係通常以迷戀式愛情開始,並隨著時間和親密的發展成為浪漫式愛情。但因為沒有親密和承諾之間的發展,迷戀式愛情可能隨時土崩瓦解。
空洞式愛情(Empty love) 只有承諾,缺少親密感與激情。為了物質條件或者外在條件的匹配而結合的婚姻就很可能是以空洞式愛情開始,如果不能發展成其他的形式,可能很快就會結束。
從這裡的分析可以看出,蕭亞軒17年經歷的18任男友基本都屬於一個模式——迷戀式愛情,激情滿滿,但是缺乏承諾,也很難擁有真正的親密。
她確實像個小女孩,為了那份心動的感覺如飛蛾撲火,為了談戀愛,她錯過出專輯、演電影的機會,原以為「有了你已足夠」(她的歌詞),卻不曾想,一個個「你」卻都走散,留下的是難以癒合的創傷。
她自己也坦言,感情不會留下太容易療的傷。如果沒理解錯,就是愛情留下的傷其實都不容易療愈,尤其對她這樣拼命追逐愛的容易受傷的女人。
她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瀟灑,內心的隱痛其實隨著歲月的增長,憔悴與疲憊都刻在了臉上,即使強顏歡笑也無濟於事。
可以說,她像很多花花公子一樣,逃避的是一段穩定關係的承諾,因為她給不了,也守不住,所以只能用數量的追逐來彌補關係質量的空洞。
那她為什麼要逃避承諾?難道她不想擁有一段長久穩定的關係?
其實她並不是主觀上想逃避承諾,我相信她是想要一段長久穩定的關係,不然她也沒必要浪費那麼多時間在愛情上,而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發展事業和豐富個人生命的體驗。
但是客觀上她卻做不到。因為她太缺少安全感,她害怕完全地交付,更無法做到真正的接納。
前一段時間,男朋友黃皓咳血送醫院,蕭亞軒表現得很崩潰,後面發現沒事後坦言自己是老母親,把男朋友逼得太狠。她每天送對方去學表演和舞蹈,還叮囑對方練習鋼琴,現在出現了身體狀況她覺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這多像中國那些望子成龍控制成癮的媽媽!她對內在小孩的嚴苛完美的轉移到了小男朋友身上,看似關係與愛護,但骨子裡恰恰是缺乏邊界與尊重,不懂得放手,也並不真正的接納。
可以說,她愛的是控制的感覺,而不是真正的對方。
那如何才能真正經營好一段穩定和有深度的親密關係呢?
第一, 學會獨立與自愛
其實,喜歡小鮮肉與喜歡傻白甜本質都是在拒絕深刻的關係。因為深刻的關係中,我們需要看見與尊重對方獨立的個性與靈魂,而這要求我們自己也需要有獨立的個性與靈魂。
弗洛姆說過,「成熟的愛是我愛所以我需要,不成熟的愛才是我需要所以我愛。「
我也反覆提醒我的學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其實是由你的內在模式決定的(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的關係),一個不懂得自愛與自我接納的人,是很難吸引來一個真正欣賞她愛她的伴侶的。
而一個缺乏獨立的靈魂,也無法駕馭一段成熟的感情。看似愛得轟轟烈烈,其實無非是狗血劇情的不斷重演罷了。
第二, 恪守邊界與尊重
而如果我們內心缺乏真正的獨立,也並不接納內在小孩的脆弱,那麼,我們肯定就會選擇控制與操縱來保護自己。但是,這樣的方式並不能換來成熟的愛情,因為成熟的愛恰恰是放手。
成熟的愛需要尊重彼此的邊界,不去幹涉對方的成長課題。
就像一位有智慧的媽媽是會鼓勵孩子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即使遠離自己去求學也無怨無悔,因為她明白,真正的愛是指向分離的,而不是把對方綁在身邊成為自己的傀儡。
親密關係也一樣,成熟的愛是通過尊重與欣賞去激發對方內心的美好與動力,去為了彼此更好的生活主動承擔與拼搏。
而不是逼迫對方負責,用各種打壓與控制讓對方價值感更低,或者用溺愛的方式剪斷對方的翅膀,讓對方放棄自由飛翔。
所以,給予對方有邊界的愛,去影響對方而不是改變對方,這才是培養一段讓人舒服和自在關係的核心。
第三, 相互支持與成長
所有的親密關係到最後還是要回到互相滋養的主題上,這其中肯定有現實的部分,彼此有用,相互支持。
只是這種相互支持是一種主動的選擇,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是出於愛的主動給予,而不是出於恐懼的被迫討好。
所以,如何看到對方真正的需要,如何在一段關係中不斷豐富自己,同時也滋養對方,這始終是一段深度親密關係無法迴避的主題。
兩個人共同成長,尋找共同的事業彼此促進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比如我寫到的扎克伯格夫婦和李誕的婚姻觀,能夠彼此支持,深度交流,然後在共同的事業中(包括但不僅限育兒)彼此深入了解,完成深度融合,這才是通往深度親密的不二法門。
正如美國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教授在《幸福的婚姻》所強調的,
「在大部分深切、緊要的問題上,要產生和配偶是一個統一體的感覺,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共同探索這些問題確實是一個不斷進步的、終身的過程,其目的不是在每一個你認為有深刻意義的問題上都要和配偶達成一致,而在於擁有一個夫妻雙方都能接受對方最深沉信念的婚姻。你們越是去創造一個能相互袒露這些信念的婚姻,你們的共同生活之旅就會越快樂。「
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就是一起修煉這種統一體感覺的漫長過程,但因為你有了開放的心態與修行的決心,你會享受這個修行的過程,在深度的關係中感受到靈魂的共鳴,也在共鳴中更加確信與理解彼此的信念,而你們的靈魂探索之旅也會越快樂。
願你也能擁有這樣一份平淡卻雋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