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學去!——華為雲攜手暨南大學「智造」未來AI人才

2020-11-19 慧聰網

在珠海,華為持續耕耘,逐漸打造出一個立體賦能模式:首先是雲、AI、5G技術的直接落地應用,有效提升了珠海人民對於智能技術應用的感知;其次,華為與珠海各領域企業合作,以華為深厚的智能化技術賦能珠海千行百業,推動珠海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助推各領域各行業完成數字經濟時代的下一跳;而更具前瞻性和深遠的層面在於,華為深度聚焦對珠海人工智慧等領域人才的培養,充分調動華為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行業頂級技術人才資源,全力開展對珠海數字科技人才生態的構建。

 

人工智慧未來可期 人才培養時不我待

人工智慧巨大產業價值,逐漸上升成為各國國家戰略,在美洲、歐洲、亞洲,各個國家都分別出臺了人工智慧發展戰略規劃,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產值達到了1.2萬億美元,2022年,這個數字將會達到3.9萬億美元。

2018年珠海市工信局印發了《珠海市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若干政策》,201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同年,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上綱要政策其實都已經表明人工智慧已經成為了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型戰略方向。

在產業日益豐富的背後,是人工智慧人才的缺位,未來5年,國家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領域將面臨200萬人才缺口。面對巨大的人才缺口,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搖籃,培養更多更優質的人工智慧創新型人才,是高校在新時代的新責任和擔當。

珠海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促成華為和珠海高校的校企聯合,其中以"華為+暨南大學"的組合最為亮眼。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早在2019年,暨南大學就攜手華為公司展開了產教融合方面的合作。

重點打造數據+智能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基於該體系,在2020年3月-5月,暨南大學聯合香洲區以及華為公司,推出了AI在線課程,該課程面向高校師生以及社會所有企業相關從業人員免費開放,開課期間,線上聽課人數累計超過千人。

受上半年疫情影響,暨南大學全校學生均在家接受線上授課,大四畢業生因為家中缺乏實驗條件以及算力支撐,畢業設計工作始料未及的陷入到困境中。藉助華為ModelArts在線平臺,獲得了雲端算力,所有學生都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是一個探索型和實踐型都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實訓教學至關重要。暨南大學和華為共同開發了11門課程,200多個實驗,以及31個實訓案例。從2020年11月開始,華為在暨大校園內開展為期兩個月的人工智慧案例實訓課程,由華為委派資深講師進入到學院,實時線下授課,截止目前已有150餘名學生,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均有參與,還有部分老師也參加了本次實訓。針對本科生,只要參加實訓並且順利通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

 

華為攜手暨南大學 持續輸出"智"造人才

11月13日,基於2019年的全面合作,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慧產業學院正式攜手華為公司,籤約共建華為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將人工智慧產業核心技術引入校園,探索產教融合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新模式,打造人工智慧人才生態,播種ICT行業未來。

未來將會圍繞人工智慧專業建設展開,整體建設思路分成六個層面。

層面一,以行業需求作為出發點,緊密對接人工智慧產業鏈發展動態。

層面二,在此基礎上與校企一起合作,共同制定市場需求驅動下的人才培養方案。

層面三,針對人工智慧不同崗位能力的特點,打造定製式、項目式、任務式的教學計劃以及課程體系,實現人才精準培養。

層面四,讓骨幹教師走進華為,通過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訓,建設一支"雙師雙能"型的教師隊伍。

層面五,引入華為AI研發平臺、鯤鵬晶片、昇騰晶片等類似優質軟硬體資源,共建兼具教學生產、創新創業功能為一體的人工智慧實訓室。

層面六,大力推進專業課程體系和華為人工智慧認證體系一體化,實現二者無縫對接、共生共長。

暨南大學和華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ICT創新人才中心,將來不僅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更能讓大學生們的理想照進現實,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在人工智慧領域發光發熱,為珠海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責任編輯:劉佳菲

相關焦點

  • 「紫荊谷」攜手廣州暨南大學打造華商創新創業人才
    「紫荊谷」攜手廣州暨南大學打造華商創新創業人才
  • 發力新基建,「智」造新動能|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佛山峰會成功...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華為最新資訊 > 正文 發力新基建,「智」造新動能|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20·佛山峰會成功舉辦
  • 前海管理局與暨南大學攜手戰略合作 共同打造港澳臺僑青年成長發展...
    林如鵬表示,在前海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暨南大學將攜手前海管理局,積極探索高校教育科研與地方區域發展有機結合新模式,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深度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打造港澳臺僑大學生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往交流新平臺,港澳臺僑青年教育研究平臺,科技成果產業化研發轉化基地等一批服務港澳青年發展的重大平臺和項目建設,為港澳青年發展提供更多機遇和更好條件
  • 活動預告 | 從質量管理看「中國智造」:雲課堂新一期本周日開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編者語「雲課堂」是上海大學MBA響應數位化建設,做出的大膽嘗試和創新,旨在發揮MBA「全人教育」的優質師資隊伍與豐富業界導師的資源優勢,努力建設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在線學習高效平臺,實現「開放共享,融會貫通
  • 華為雲攜手夥伴重磅發布11大聯合解決方案
    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分享了其智迅雲客服產品。智迅雲客服是集客戶服務和營銷為一體的雲客服系統,系統搭建於華為雲平臺,並引入了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營銷效率。  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致力於「解決真問題 創造新動能」。
  • 創意·智造·共融 南安「石博會」煥發新活力
    12月12日,以「創意、智造、共融」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暨石設計周和第五屆中國(南安)泛家居主題活動周在南安舉行開館儀式, 共同見證石材和泛家居產業發展的新成果、新精彩。中共南安市委書記林榮忠介紹,新一屆「石博會」,是疫情背景下全球唯一舉辦的大型線下石材展,首次與泛家居主題活動周聯合舉辦,以「創意、智造、共融」為題,邀請設計大師為石產業高端智造畫龍點睛,搭建雲平臺提供線上線下跨端融合服務,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石博會」。
  • 暨南大學與金科偉業戰略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作者:李季 責任編輯:李季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日前,暨南大學與金科偉業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及暨南大學教育學院東莞分院揭牌儀式在廣東省東莞市黃江鎮舉行
  • 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在廣州成立
    暨南大學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27日電 (記者 郭軍)12月27日,暨南大學在廣州舉行「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並在香港設立線上分會場,北京、香港等地有關人士通過網上視頻連線方式共同參加。參加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
  • 謝謝你,暨南大學,再見了!
    這些都是暨南新聞人!不止新聞系,暨南大學也是最早在綜合性大學裡開辦醫學院的大學和最早創設商科的大學。2016年學校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1項,立項數進入全國十強,列廣東高校第2位;一年內國家級人才增加60人,省級人才總量增加51人;16人入選廣東「珠江學者」崗位計劃,新增人數排名全省第一
  • 暨南大學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你知道有哪些嗎?
    暨南大學簡介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直屬中央統戰部領導,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廣東省三方共建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平臺」重點建設高校。暨南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暨南大學畢業生主要籤約單位,你知道有哪些嗎?
  • 暨南大學學院暨南大學專插本什麼意思-暨南大學
    同時在專本連讀期間,其實你也能去專插本,如果成功,可以拿統招本科證,但如果失敗,可以拿自考本科證。其實大學更更重要的就是在於你所處的平臺和環境。4年的時間,你接觸的人,和環境,會影響你以後的生活氣質。你是怎麼樣的視,都是很不一樣的。好的平臺給到你資源,校內外資源都很不一樣。在一個普通專科,你可能只能接觸很普通的就業資源,在的本科,你還能觸碰到校友會資源,甚至你能接觸到更多商業大咖。
  • 中德攜手·智造未來 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協會在京成立
    本次峰會以「中德攜手·智造未來」為主題,依託中德智能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積極打造聯動的中德國際合作平臺,有序對接德國優質製造企業和項目資源,切實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轉型發展。做好人才培養與高層次人才引進,對接海外科研、產業、人才等,成立聯合實驗室、孵化器等,重視以德國為代表的製造強國的有效合作及對接,協同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成果發布環節,中國電子學會發布了2020中德智能製造研究報告。
  • 東南大學牽手華為,探索數位化背景下的育人之道
    數智東南下的人才培養以華為搭建的數智東南體系為基礎,學校可以通過遍布校園的態勢感知平臺、上網行為分析、Campus Insight等管理工具採集學生在各個數字系統中的行為軌跡,當然,除了提供數位化的教學支撐以外,東南大學還攜手華為進一步打造平臺化的東大信息化實踐基地,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的實用性,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 2020華為廣東ICT人才聯盟雙選會―廣州站成功舉辦
    近日,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訊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智匯雲校)承辦、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協辦的 「2020華為廣東ICT人才聯盟雙選會―廣州站」 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校區成功舉辦。
  • 智·造未來 制聯前沿,智造斜槓基地發布會成功舉辦
    【車訊網 報導】  2020年12月19日,由「智造斜槓基地」主辦的「制聯前沿&智造斜槓基地會」在上海嘉定舉行。本次活動以「智·造未來」為主題,集結了五十多位製造業專家,共同探討製造行業與職業發展的未來。
  • 暨南大學:我沒在濟南,在濟南也沒有校區
    如果按照普通話去讀,二者是有區別的,可個別人因地域不同,常將暨和濟混同,因而單從讀音好象是同一個大學,其實暨南大學是國務院主管的僑民著名大學,而濟南大學則是山東省內的一所省級大學,二者是不同的。2016年,就有埃及教授廣州"取經"鬧烏龍,他此前在埃及看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存川教授微創外科團隊的手術表演,特地打「飛的」前來「取經」,沒想到擺了個烏龍,跑到濟南去了。
  • 張掖智能製造產業新品競出「中國智造」再添「張掖力量」——張掖...
    >12月18日,科技·生態·智造·未來——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新產品下線暨推介活動舉行。特別是張掖市委、市政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積極搶抓「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政策機遇,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發展、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的重要抓手,攜手華為公司、中雲科技、創澤科技、陽創科技、橙子科技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加快發展以智能製造、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著力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 華為洪方明:5G+雲+AI已成為智能時代發展的新引擎
    今天,12月2日,在「智數廣州·進而有為」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表示,廣東省、大灣區作為中國最有活動力的經濟體,產業結構豐富,千行百業一直以來繁榮發展。以廣州為例,5G、雲、AI已經使越來越多的組織在發展中受益,已經成為智能時代必不可少的生產力、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將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創新。
  • 華為雲「Cloud for Good」獲人民網「年度案例獎」
    今年疫情期間,華為雲EI醫療智能體團隊發揮技術優勢,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等攻關團隊,進行超大規模輔助藥物篩選。在AI的幫助下,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研究團隊篩選出了五種可能對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此外,華為雲還攜手深圳寶安醫院,通過華為雲智能穿戴AIoT技術,實時上傳患者生命體徵數據,打造"心電上雲";攜手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聯合團隊,用AI輔助醫生檢測腦動脈瘤等。
  • 深度揭秘華為"AI智造"背後的技術
    我們在華為在松山湖參觀的智能製造產線就是華為昇騰AI軟體和製造結合的實際案例,華為要用自己的案例向業界展示製造是如何通過AI變成智造的。據雖然市場已經有一些產品,但都是結合各自的硬體平臺,對上層軟體和應用做了深度定製,缺乏開放性,這樣導致各大廠家都在重複造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