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的這個王姓有點特別,因為這個姓氏是回族的王姓。那麼這個回族王姓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走進我縣堽城鎮西臺裡村,走近回族王姓。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裡有小口」,意思就是告誡人們要言行一致,而且這與伊斯蘭教的信仰——「口舌承認,心裡誠信」相符合。
回族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徵,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國內史學界則多認為是「回回」是「回紇」、「回鶻」的異寫或音轉。
據家譜記載,族人之所以選擇遷居西臺裡村,是因為這個村位於縣城東北部,地處平原,宜於耕作,毗鄰縣城,利於經商。而至於村名的由來,則是因為古時村北有一塊兩畝多臺子地。
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回族人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在西臺裡村,這裡就有一座清真寺。據家譜記載,這座清真寺創建於明朝洪武31年,即1398年,至今已有近620年的歷史,時至今日,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舉行禮拜和宗教活動的場所,有的還承載著傳播宗教知識、培養宗教職業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著重要位置。目前,這處清真寺已被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靜默的清真寺,經歷了風雨,也仿佛見證著一代代樸實而虔誠的回族人,他們因共同的風俗習慣而生活,因共同的信仰而聚居。回族王姓自明朝初年遷居我縣,數百年來,後人省心念祖,遵循先輩家風。
目前,回族王姓後人中,既有從事農業生產的,也有從事工商貿易的;既有從事教育工作的,也有在各行業中任職的,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在與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中追求著自己的幸福。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
你還知道王姓的其它起源嗎?